“唐山路710號燈箱廣告損壞”“大連路昆明路交叉口充電柜需要修理”“東大名路上有一處井蓋冒水了,需要做個警示、立馬處理”……自北外灘街道“騎新守護”志愿者微信群成立以來,騎手們化身“網格觀察員”,通過發現身邊事、隨手拍等方式,參與社區治理。
為更好地發揮這些“新力量”,北外灘街道于近日正式發布“騎新守護”計劃項目,邀請街區書記、網格代表、社區基金會、商戶代表、騎手志愿者齊聚一堂,開展討論分享,共繪基層治理新篇章。
據悉,北外灘“騎新守護”計劃源于一場關于志愿服務融入網格治理的頭腦風暴。最初,騎手們會自發在微信群中上報街面上發現的安全隱患、治理線索。發現這一現象后,北外灘街道社工辦、第三綜合網格黨支部、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黨支部探索建立“街區牽頭、騎手吹哨、網格接單”的治理新循環,騎手志愿者服務隊也順勢而興,化身“網格觀察員”,正式成為網格治理的一份子。這也標志著新就業群體從街頭巷尾的奔波者轉變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騎手志愿者代表、美團站點負責人鄧必勇表示,今后會繼續主動對接網格,用日夜不停的“腳步”丈量守護社區安全的責任,當好網格的“移動安全眼”。
現場還發布了北外灘“暖新地圖”。北外灘社區基金會圍繞對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開展關懷與激勵深度融合的“暖新”服務項目,繪制“暖新地圖”,構建“需求收集、服務供給、反饋閉環”的關愛體系。“暖新地圖”涉及暖新聯盟商戶和服務點位共48處,涵蓋電動車充電、餐飲、維修、超市、就業服務、戶外職工休息站等方面。新就業群體還能將活動打卡、志愿服務等轉化為可兌換的“治理積分”。
自黨建引領推進“多格合一”工作開展以來,北外灘街道堅持以黨建引領為引擎,通過延伸治理主體、搭建參與平臺、完善激勵機制,探索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新路徑。接下來,街道將持續匯聚社會力量賦能基層治理,讓更多“服務對象”轉化為“治理力量”,實現關愛與治理的雙向奔赴,打造更有溫度、更有力度、更有精度的城市治理共同體。
記者:張雯珵
圖片:北外灘街道
編輯:張雯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