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則消息震動中國學術界:世界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正式全職加盟中山大學香港研究院。這位曾說出 “寧可美國端盤子也不回中國” 的教授,在 70 歲高齡選擇舉家遷居大灣區。
張益唐 1955 年生于上海,9 歲便自學大學數學課程,展現出驚人天賦。1978 年,23 歲的他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之后師從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85 年,張益唐赴美,在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然而,因與導師在研究方向上存在分歧,盡管 1991 年他獲得了博士學位,卻未得到關鍵的推薦信,這使他難以在學術界立足。畢業后的他,生活陷入困境,曾輾轉于餐館洗碗、超市收銀,甚至一度流落街頭,還在快餐店賽百味打了 7 年零工,靠著微薄收入艱難維持生計。
在此期間,北大校長丁石孫曾向他拋出橄欖枝,邀其回國任教,卻被他婉拒,傳言他當時表示 “沒有成就,回去也一樣”被傳言成“寧可美國端盤子也不回中國”。直到 1999 年,在北大校友的幫助下,年逾不惑的張益唐才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獲得一個臨時講師職位。這份工作教學任務繁重且沒有研究經費,但好歹有了能安靜思考的空間。此后長達 14 年里,他僅發表兩篇論文,也因此一直只是講師。
2013 年,時年 58 歲的張益唐迎來人生重大轉折。他在《數學年刊》發表論文,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間隙小于 7000 萬的相鄰素數對,在數學史上第一次實質性推進解決著名數論難題 “孿生素數猜想”,一舉震動全球學界。
隨后,他又在與黎曼猜想有關的朗道 - 西格爾零點猜想上取得重要進展。他也憑借這些成就,收獲麥克阿瑟天才獎等諸多榮譽,成為數學界閃耀巨星。
近十年間,張益唐多次回國,進行公開演講和授課。2023 年 12 月,北大數學學科創建 110 周年慶活動期間,他回到母校訪問,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90 后學者韋東奕等人交流。
此次張益唐全職加盟中山大學,有多重原因。
一方面是彌補人生遺憾,實現 “落葉歸根”,結束半生漂泊;
另一方面,70 歲從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退休后,他更專注教學與應用數學領域,中山大學能為其提供實踐平臺,他也希望 “在保持國際化接軌的同時,為內地數學界提升發揮作用”。
對于張益唐的回國,網友們看法不一。一部分網友對他的學術成就表示認可,認為他能在艱苦環境下堅守對數學的熱愛,最終取得重大突破,是值得尊敬的數學家,他的歸來能為中國數學界注入新活力,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但也有網友質疑,早年間國內向他拋出橄欖枝時他選擇拒絕,在國外歷經波折取得成就后,卻在這個養老的年齡時候回來。
還有網友認為,不應以偏概全地去指責,他在美國多年也并非一帆風順,如今愿意回國,應給予機會,看他后續為國內學術界做出的貢獻。
鄔賀銓院士:除了華為,其他都在用外國芯片!網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國忌憚的原因
零跑朱江明:未來中大型SUV賣五六萬,活下來的車企最多為手機廠數兩倍!網友:先騎二輪,坐等實現!
提到殲-10,印尼軍方發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美大使污蔑中國偷竊技術!中國專家霸氣回懟:你們根本沒有我們擁有的技術
巴鐵前外長:我們鎖定了20架印度戰機,只選擇擊落其中6架,我們克制!
雷軍隔空回應余承東,小米和華為在汽車方面接下來的競爭中,你更看好誰?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坦言: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華為,反倒讓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