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影響全球超過 2.8 億人 ,但是 因為抑郁癥病因不明 其 治療效果往往不佳。 而 飲食可能是預防和管理抑郁癥的一個有前景的途徑 , 研究顯示 地中海式飲食與抑郁癥風險降低近 35% 有關,同 時 顯示出情緒癥狀減少的效果。
盡管這些發現背后的特定食物群尚未明確,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柑橘類水果,如橙子和葡萄柚,與較低的抑郁癥風險有關。
近日, 哈佛醫學院團隊在《 Microbiome 》 發表了題為“ F. prausnitzii potentially modul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itrus intake and depression ”的 研究文章 ,這項研究 結合了 參與者 數十年的詳細飲食和抑郁癥信息,以及宏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宏轉錄組學和宿主基因表達數據 ,是 首次也是最深入地探討腸道微生物群如何影響飲食 - 抑郁癥軸的研究之一 。
研究 發現 攝入柑橘及其成分與較低的抑郁風險相關,并改變了 15 種腸道微生物物種的豐度,包括富集的普拉梭菌。 反過來,發現在抑郁癥患者中,普拉梭菌及其代謝通路 S- 腺苷 -L- 甲硫氨酸( SAM )循環 I 的豐度較低。 進一步探索二者的 因果關系發現普拉梭菌的 SAM 生成減少可能會降低與 5 - 羥色胺和多巴胺合成相關的腸道單胺氧化酶 A 基因的表達。
這項研究共 分析超過 32,427 名參與者中柑橘消費、腸道微生物群與抑郁癥風險之間的相互作用 , 前瞻性地研究了長期攝入柑橘與抑郁癥及腸道微生物種類豐富度之間的關系,并探討了這些微生物及其代謝潛力與抑郁癥之間的關聯。
總體而言, 在超過 222,923 個人年的隨訪中, 與柑橘消費量最低的參與者相比,柑橘消費量最高的參與者患抑郁癥的風險降低了 22% 。
那么 為了探究柑橘中的哪些成分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 研究人員 首先分析了所有可用的微量營養素與柑橘攝入量的相關性,并篩選出相關性中等或較高的成分,最終確定了生物黃酮 A 、福爾莫諾寧、呋喃香豆素、柚皮苷、總黃酮酮、橙皮苷、維生素 C (不包括補充劑)和木犀草素。
在這些成分中, 只有柚皮苷和福爾莫諾寧,這兩種存在于柑橘皮和果汁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與抑郁癥有關聯 。 相比之下,維生素 C 的攝入量與抑郁癥無明顯關聯。
接下來, 研究人員 評估了柑橘攝入量與腸道微生物種類豐富度之間的前瞻性關系 , 處理了 808 個糞便宏基因組 后 最終在所有參與者中鑒定出 144 種微生物 , 研究發現,柑橘攝入量在糞便收集前兩年的評估中,與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輕微但顯著影響有關。通過多變量線性混合效應模型進行特征測試, 研究人員 確定了 15 種與柑橘攝入量相關的微生物物種,其中 11 種與柑橘攝入量呈正相關, 4 種與柑橘攝入量呈負相關。
正如預期, 柑橘的攝入量與多種豐富的膳食纖維代謝物和短鏈脂肪酸生產者呈正相關,包括糞腸球菌、短梭菌和長雙歧桿菌。另一方面, 柑 橘的消費量與腸道內酸性乳桿菌、糞便擬桿菌和梅爾氏副擬桿菌的存在呈負相關。
隨后, 研究人員探究 了柑橘攝入中微量營養素與上述 15 種腸道微生物之間的潛在關系。 他們發現 黃酮類化合物中的生物查寧 A 、福莫諾寧、柚皮苷、橙皮苷和木犀草素與腸道酸桿菌和梅爾氏擬桿菌的豐度呈負相關。而先前的研究也表明黃酮類化合物可能在減輕抑郁方面發揮作用。因此, 作為柑橘果實中的重要微量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可能對腸道微生物群產生顯著影響。
簡而言之,這項研究 在兩個獨立的隊列中 均發現 柑橘攝入量與普拉梭菌豐度增加有關,而后者又與較低的抑郁癥風險相關。這一發現支持了飲食干預可以緩解或預防抑郁癥癥狀的觀點,并且為 抑郁癥 治療和生物標志物的開發提供了新的途徑。
主編微信
注:添加微信請備注昵稱+單位+研究
微信學科討論群:病毒學群,神經科學群、臨床醫學、腫瘤學科群、碩博交流群和醫藥投資交流群(微信群審核要求較高,請各位添加主編后主動備注單位研究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