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 嫂
原創首發: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個人微信:kris191605
哈嘍,我是K嫂。
大家記得看到最后哦,文末有給大家準備的福利——我一直在用的情緒覺察日記模板,很好用,推薦給大家。
昨天這篇文章《》發出去之后,有一些朋友給我發信息說,“你兒子真乖,還這么有自驅力,你到底是怎么教育的?不像我們家那個孩子啊,學習不認真,還調皮搗蛋,真是愁死我了。”
其實我特別特別能感同身受,但我只回復了七個字:你要學會看見他。
他們都不太理解我這句話的意思,所以今天我想寫一篇文章,來聊聊我踩過的坑,應該對大家有一些借鑒意義。
首先,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反思一個問題,我們常說“無條件愛孩子”,但如果仔細回想,會不會發現自己其實常常“雙標”?
孩子考了高分,我們笑瞇瞇地夸他聰明努力,恨不得發個朋友圈表揚一下; 可他一旦考砸了,我們就開始皺眉、不耐煩;
孩子在學校表現好,我們就夸他懂事聽話,是全家的驕傲;但他一頂嘴、一磨蹭,我們就立刻火氣上來,“你怎么總這樣?”
孩子乖巧時是寶貝,調皮時像炸藥,我們不是沒愛,而是愛里藏著太多評判。
這種看人有兩套標準的行為,叫做“分別心”,它讓我們在養育中常常帶著有色眼鏡, 看他聽話,就覺得他懂事;看他頂嘴,就覺得他難帶。
看他表現優秀,我們就滿眼寵愛;看他犯錯,我們就懷疑他是不是“變了”。
但孩子不是拿來打分的績效表,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是一個正在成長、跌撞、尋找自己的獨立個體。
這個認知,我用了快六年時間才琢磨清楚。
我曾經是個“高壓雞娃母親”
在老大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和K叔剛開始創業,工作節奏還算輕松,所以,我把所有“富余”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那時我有個執念——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
95分我都覺得是自己在“讓步”; 踢完足球要接著打架子鼓; 回家還要刷繪本、背課文;最后強制早睡,因為我全家最矮,不能錯過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那幾年我其實很累,但更關鍵的是,孩子也很累。
他雖然性格開朗、抗壓強,但漸漸地,他開始覺得自己是“差生”。
當我把育兒當成項目管理,孩子的童年也變成了績效考核。
我們以為自己在陪伴,其實是在不斷“校準”孩子,按照我們定義的“優等生”路線。
創業陷入困局后,我沒空再管孩子了
到了三四年級,公司經營難度陡增,每天焦頭爛額,根本沒空再盯孩子學習。
他的課外班,愿意上就上,不愿上也隨他。
但到期末,我還是會陪他復習,只不過這時候的我,情緒已經開始不穩定了:
他一做錯題,我就急,一急就上火,一上火就開始質問:“這題都講過三遍了怎么還錯?” “你到底有沒有用心?”
最令人心疼的教育,不是打罵,而是一個疲憊母親在焦慮中完成的指責。
我不甘心放手,又沒精力系統管控,最后變成:情緒化的爆發,以及功利性的沖刺。
真正的轉折點,是我們雙雙病倒那一年
老大五年級那年,我們查出身體出了問題——我罹患罕見病,K叔視神經損傷接近半盲。
那一刻,我們突然意識到:人生不是“只要再努力一點,就一定能換來結果”。
從那年起,我們開始慢下來。
我們不再用“有沒有考好”來定義孩子,而是開始真正去“看見”他:
他很懂事,很陽光,也會在家里承擔力所能及的事。
他會鼓勵我:“媽媽你今天狀態不錯哦”;他會幫我洗水果、擦桌子,給弟弟讓座。
我看著他,突然覺得:他真是個太好的孩子。
而他,也開始更加依賴我、信任我,甚至會主動作些小貼心的舉動,只因為——我終于停止了對他“挑刺”。
精神分析心理學指出,父母的“分別心”,即執著于高低、好壞的標準評價,會讓孩子失去真實感和安全感,而無條件積極關注,才是孩子發展健康自我認同的前提。
所以你看,當我停止“打分”,孩子也終于敢全力展現自己。
分別心的盡頭,是愛和信任
“分別心”這個詞,我是后來才知道他的意思。
我們做父母的每天都在進行區分:好學生、差學生;有出息、沒出息;優秀、普通……
而分別心一旦有了,愛的前提也就變了。
從“我愛你”變成了“你考好了我就愛你”“你乖巧聽話我就愛你”。
可孩子不是用來滿足我們期待的道具,他是一個獨立的、獨一無二的生命。
當我放下分別心之后,我才真的看到他完整的樣子:
有點小馬虎,偶爾耍賴,作業會拖拉;但他善良、熱情、有靈氣、有自驅; 他是我每天都想夸一百遍的小男孩。
真正的育兒,不是改造,而是發現。
他原本就很好,只是我曾經太盯著“怎么才能讓他變得更好”。
從“父母中心”到“孩子中心”的教育轉變
我們這一代父母太容易將“育兒”異化為“達成指標”:考級、名次、升學路徑。
但養育不是職場,不是戰場,也不是工廠。
它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滋養,是一個家庭共同經歷的進化過程。
養育不是一場贏得掌聲的競賽,而是一場用心呵護的陪伴。
我看過發展心理學家海因茲·科胡特寫的,他認為,真正健康的親子關系,是父母為孩子提供“情感鏡像”,讓他們在被真實理解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穩固的自我。
再認同不過了。
當我們不再區分“好”與“不夠好”,孩子就會悄悄發光
現在的我,經常會有“星星眼”,看著孩子的樣子:
練球后汗濕的頭發、彈琴時專注的小眼神、犯錯后不好意思的小表情……
這些平凡的時刻,都閃閃發光。
我終于明白了:不是孩子變好了,是我終于停止了“分別”。
當我愿意無條件去愛,我才真正懂得什么叫“陪伴成長”。
我們都還在育兒這場修行里,一邊試錯一邊學習。
但愿我們都能在一次次育兒焦慮中, 慢慢放下“對錯”、“高低”、“應該怎樣”, 在看見孩子的那一刻,也重新看見我們自己。
我明白,養育孩子,其實是修煉自己。當我放下分別心,愛才開始真實流動起來。
如果大家覺得有啟發,歡迎點贊和轉發,感謝呀!
一個小福利:
還沒有我微信的小伙伴,可以掃碼加我微信,我送你一份禮物——《情緒覺察日記模板》:
我很多情緒不好的時候,就是用它來記錄和緩解的,希望也能夠幫你正視情緒,梳理情緒,和負面情緒和解。
掃碼加我微信,回復“情緒”,我把這份資料免費發給你哈。
預計來領取的人數比較多,大家耐心等待哈,都是手動回復,會比較慢,不過都會回復到的,感謝大家理解哈。
往期熱門文章:
作者介紹:
我是K叔,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創業休學),世界500強央企7年,辭職創業6年,百萬粉絲個人成長知識博主,一行DoMore創始人,OKR目標管理專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進化圈社群已有11000+人加入,帶領會員從讀書、日課、運動三個維度進行提升;108自律行動營、寫作變現營、教練特訓營等高階訓練營學員突破40000人。
目前在更新的平臺有:
#視頻號:Kris進化筆記
#視頻號:K叔K嫂夫妻創業日常
#公眾號:Kris在路上
#公眾號:Kris進化筆記
關注我的,不是粉絲,而是朋友!
原創不易,感謝關注
點一個免費的贊再走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