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業委會“換物業”背后的連環套,你家小區可能正被盯上
螺絲刀半夜敲門逼投票、業主信息遭泄露、反對者被踢群污蔑……
深夜,某品牌小區的業主群突然彈出消息:“1.3元物業要來了!”剛被拉進群的王女士心頭一震,她明明明確拒絕過換物業。當她謹慎地在群里提出質疑:“1.3元的服務,不怕小區環境連公租房都不如嗎?”立刻有人高喊“她是物業的托!”當她追問籌備組程序的合法性,一句“要負法律責任”還沒說完,就被踢出了群聊。
這僅僅是混亂的序幕。
更令人膽寒的投訴接踵而至:孤兒寡母在深夜被手持螺絲刀的“籌備組”人員反復敲門騷擾,直到被迫完成投票才被放過;未投票的業主被公開辱罵,個人住址信息在群內肆意傳播,而對方竟聲稱“信息來自街道”;大量業主對所謂的“微信小程序投票”毫不知情,更不清楚自己“被同意”了降價換物業,甚至沒被告知1.3元物業費這個關鍵信息。
這哪里是業主自治?分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奪權”!
深入梳理這些“換物業”鬧劇,一條清晰的“套路鏈”浮出水面:
第一步:非法“潛伏”——披上“籌備組”合法外衣
真正的業主自治始于合法合規的業主大會籌備組。《物業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成立籌備組需獲得20%以上業主的同意簽名。然而在這個案例中,當業主前往街道要求核實這些關鍵簽名時,街道竟無法提供任何證明文件。
籌備組成立的合法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無異于為后續所有“操作”埋下了非法的種子。
更蹊蹺的是,業主們深挖發現,幾位核心“籌備組成員”名下曾有多家勞務派遣、裝飾工程公司。就在籌備組成立后不到24小時,這些公司的工商信息被緊急變更。
如此精準的時間卡點,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伙人成立籌備組的“初心”,究竟是為了服務業主,還是另有所圖?
第二步:暴力“奪權”——操控投票,打壓異己
披上“籌備組”外衣后,下一步便是操控業主大會投票,這是決定物業去留的“生死門”。該小區的遭遇,堪稱操控投票的“教科書式反面案例”:
1. 工具非法:繞過政府認可的官方投票平臺,使用私人開發的微信小程序投票。該程序毫無身份核驗機制——無需上傳房產證、無需業主照片比對驗證。這意味著,只要拿到業主姓名房號,誰都可以替業主“投上一票”。法律效力蕩然無存。
2. 信息欺詐:向業主鼓吹“降價提質”,聲稱投票只為獲得與物業談判的“籌碼”,絕口不提內定的1.3元新物業。利用業主怕麻煩、不看細則的心理,誘導其稀里糊涂“勾選同意”。
3. 暴力脅迫:對不合作、有異議的業主,手段極其卑劣:
1)持工具深夜騷擾恐嚇(如螺絲刀敲門逼投票);
2)在業主群公開辱罵未投票者,甚至違法泄露其住址等隱私信息;
3)將提出合理質疑的業主污蔑為“物業的托”,迅速踢出群聊,剝奪其發言權和知情權。
4. 數據黑箱:當業主質疑投票結果真實性,要求街道提供原始投票數據和投票人信息以供核驗時,街道竟以“數據在社區被封死,無法取出”為由搪塞。陽光透明的監督,在此遭遇了厚厚的黑幕。
第三步:瘋狂“牟利”——目標直指維修基金與小區控制權
當“籌備組”通過非法手段“如愿”趕走現物業后,真正的“盛宴”才剛開始:
強推劣質服務,房價地動山搖:不顧眾多業主的強烈反對,強行引入收費僅1.3元/平米的新物業(甚至低于重慶享有國家補貼的公租房物業費1.03元)。超低收費必然伴隨斷崖式服務下跌。環境惡化、安保形同虛設、設備缺乏維護,最終結果只有一個:小區品質崩盤,房產價值腰斬。
終極目標:吞噬維修基金!這才是最核心、最危險的殺招!業主們一針見血地戳破其本質:一旦完全掌控小區,下一步就是找各種“合理合法”的理由,一步步掏空數額龐大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
電梯老化停運?維修基金出錢!錢花光了?業主再集資!
消防系統癱瘓?維修基金出錢!錢不夠?業主再攤派!
管道破裂臭氣熏天?還是業主自己扛!
維修基金耗盡、業主無力或不愿再額外掏錢之日,便是小區徹底墜入深淵之時:
高樓電梯停擺、消防形同虛設、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安全隱患觸目驚心。而當這個“金礦”被徹底榨干,操控者們便拋售房產套現離場,留下滿目瘡痍和巨額債務由無辜業主承擔。
守住家園!業主如何破局?
面對如此環環相扣的惡意套路,業主們絕不能坐以待斃:
1. 擦亮雙眼,警惕“熱心人”:對突然冒出的、異常積極推動“換物業”的“鄰居”,多留個心眼。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平臺,查詢其名下是否關聯物業、裝修、工程類公司。
2. 死守程序正義生命線:堅決要求籌備組成立必須公示并獲得20%業主真實簽名;堅決要求使用政府認可的、具備嚴格身份核驗功能的官方平臺進行投票;堅決要求公開唱票、全程監督、留存原始數據備查。
3. 勇敢留存證據,堅決依法維權:
1)遭遇騷擾、恐嚇、辱罵?立即錄音錄像,撥打110報警!
2)個人信息被非法泄露?截圖保存,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泄露者(無論是街道、社區還是籌備組)的法律責任!
3)被非法踢出業主群?保留聊天記錄和踢人證據。
4. 善用法律武器,多管齊下施壓:
1)向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房管局)實名舉報籌備組成立不合法、投票程序嚴重違規。
2)依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書面要求街道、社區公開籌備組成立的所有備案文件、業主簽名原件、完整的投票原始數據(包括投票人、投票時間、IP地址等關鍵信息)。街道所謂“數據封死無法取出”是典型的推諉,必須追責!
3)聯合廣大受害業主,對街道行政不作為(如拒不提供信息)、對籌備組及侵權個人的違法行為,提起行政訴訟或民事訴訟。
小區的命運,掌握在每一位清醒、團結、敢于行動的業主手中。這個案例絕非孤例,它是一記沉重的警鐘。當有人以“為你好”之名,行牟取私利之實時,唯有堅定的法律意識、勇敢的維權行動和緊密的鄰里團結,才能戳穿畫皮,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不被蛀空。
下一次,當“熱心鄰居”上門或群里呼吁“換物業”時,請務必多問一句:程序合規嗎?身份透明嗎?方案可行嗎?你的謹慎,可能就是保護家園維修基金和未來價值的堅固盾牌。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