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霸王茶姬在納斯達克敲響資本之鐘,中國茶葉市場卻有點笑不出來。
茶里加入奶,那還是中國茶嗎?
活在文化儀式感里的傳統茶葉,亦步亦趨地尋找新質生產力,在“機械化生產”與“人工手作”間徘徊,堅守著茶品的傳承,與資本市場的天然“逐利”總有一步之遙。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茶葉產量374萬噸,增產5.5%,另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茶葉農業產值3218億元,茶業全產業鏈規模約為1.1萬億元。
可以看出,按照目前模式,資本市場的空白依然很大,中國的四大茶葉產區,誰能率先破局,趟出茶葉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
一流的茶葉源頭,“獨缺”一流的故事?
你可能沒聽過雅安,但一定聽說過大熊貓,雅安是人類最早科學發現大熊貓的地方,“去碧峰峽看大熊貓”也是大部分人游雅安的首選,但也有些茶老餮們,專為蒙頂山而來。
這里的種茶歷史可以溯源至西漢,自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起,蒙頂山出產的茶葉便成為皇室專享的貢品,進貢長達1169年。
2022年,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和南路邊茶制作技藝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是全國茶葉中唯一多品類茶的制作技藝,包括卷曲形茶蒙頂甘露、玉葉長春、萬春銀葉、芽形茶蒙頂黃芽、扁形茶蒙頂石花五種代表性茶品的傳統制作技藝。
由于雅安茶種優質,有適合茶樹生長的自然條件以及自古流傳的精深加工技藝,可以用來制作多數名茶,也因此被許多人認為是“名茶工廠”。
2024年,雅安市茶園總面積100.35萬畝,干毛茶產量12.1萬噸,占四川全省產量的26%,干毛茶收入84.6億元,同比增長4.81%,綜合產值達254億元,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四川市(州)前三。
雅安茶市
顯然,雅安茶不缺“內容”,也不缺“故事”,放眼全國茶行業,2025年也正經歷深刻變革與高質量發展轉型。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新茶飲品牌持續擴張并重塑著市場格局,它們通過產品創新和場景化營銷成功將傳統飲茶習慣轉化為年輕人的日常剛需。
與此同時,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內部分工深化,頭部茶企不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各自聚焦于核心優勢環節:上游積極擁抱綠色低碳理念,探索碳匯茶園建設與智慧化管理技術;中游則在實施多品類策略、高端化定位與大眾快消化路線之間尋求差異化發展;下游電商直播已常態化,但伴隨線上市場規模的擴大,“低價內卷”問題也日益突出。
雅安茶產業,已經到了必須向前一步的關鍵階段。
不是所有甘露都可以叫蒙頂甘露
中國茶目前面臨的尷尬之一,是茶品牌與茶產區的混雜無序,或者說渾水摸魚。
眾所周知,浙江龍井涵蓋產區較多,核心產茶區為西湖龍井,2001年開始就受到相關條例保護。而除西湖龍井外,還有其他一些知名的龍井茶產區,如錢塘龍井、越州龍井。西湖龍井又可分為又可分為獅峰龍井、梅塢龍井等五個檔次。再如蘇州的碧螺春茶,核心產區洞庭山碧螺春,同樣也受到相關條例保護。
而在四川,生產于其他地區的卷曲形茶多數也對外宣稱蒙頂甘露,市場的“魚目混珠”,雖帶來了監管難度,卻也無形中成為了對雅安茶葉品質的“潛在”背書,這份品牌“美譽”正在轉化為實打實的品牌競爭力。
蒙頂甘露
《2025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顯示,蒙頂山茶連續九年入圍“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并蟬聯品牌資源力、品牌經營力排名的首位,品牌價值59.15億元,比2024年增加4.38億元,增幅達8.01%。
值得注意的是,蒙頂山茶這一公用品牌作為四川省級大區域品牌天府龍芽及川茶“三山一早”品牌體系的重要支撐,也助力川茶整體的品牌塑造更加有力,數據顯示,天府龍芽?2025年公用品牌價值為51.07億元。
“雖然不具備高舉高打的條件,但我們仍在品牌建設方面積極探索。”雅安市茶葉學會秘書長郭磊介紹。
去年在蒙頂山舉辦“故宮貢茶回蒙頂山”展覽吸引4萬余人參觀,并計劃在西安、杭州等城市開展貢茶尋訪活動以擴大影響。同時通過茶市、茶商大會促進產銷對接,今年3月茶商大會上12家企業簽約茶葉訂單5.2億元。
在夯實傳統線下渠道與品牌推廣活動成效的同時,雅安茶產業敏銳洞察消費趨勢變化,正積極布局線上新賽道,探索產業發展新動能。
“2025年可以說是雅安茶產業電商直播元年,目前已有四個團隊入駐世界茶都茶葉市場,單個直播間的收益在百萬以上。”郭磊介紹,關于發展電商直播及新茶飲的相關內容已寫入2025年名山區茶產業工作計劃,目前雅安正學習直播的先進經驗,重點在培養人才、留住人才。
“老手藝”與“茶科技”的聯合
對新茶飲的布局與突破來說,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同樣值得重視與關注,應對這個問題,雅安已有相應解法。
過量和不合理使用除草劑、殺蟲劑等農藥,影響茶葉抽檢合格率,也會制約區域茶品出口。在鄰省貴州,已在立法層面全面禁用了128種農藥與化學除草劑,在鼓勵茶葉自然生長、綠色有機生長的大環境下,貴州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據了解,雅安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區,全國首部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保護地方性法規——《雅安市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保護若干規定》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并深化與陳宗懋、劉仲華院士在綠色防控、茶葉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59.71萬畝,新增鮮葉效益超過5000萬元。
雅安有機茶園
在種植方面,四川省名山茶樹良種繁育場是全國首批國家級、四川唯一茶樹良種繁育場,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收集茶樹資源3000余份,茶樹品種300余個,已建成西南第一、全國第二的茶樹種質基因庫。
走進繁育場,搭載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掠過茶田,實時監測土壤墑情、茶樹長勢和病蟲害動態。通過“5G+物聯網”技術,在手機端即可完成操作,實現萬畝茶園數字化管護。
綠色與智能加持下的高品質原料,正成為雅安叩開新茶飲市場大門的關鍵優勢。不僅從根本上回應了農藥殘留超標的擔憂,更提升了茶葉原料的標準化、可溯源性和風味穩定性,契合了追求健康、新鮮與一致性的新茶飲行業核心需求。
在新茶飲方面,霸王茶姬、蜜雪冰城、茶百道、書亦燒仙草等頭部茶飲品牌總部落地成都,也給了雅安近水樓臺的便利條件,目前雅安已形成了市區兩級關于發展新茶飲的共識,行動已初見成效。
據統計,2024年,雅安完成3個新品種、3項新技術、2個新產品、8項新標準等最新茶科技成果。其中,《蘭花茶》團體標準系全國首個關于蘭花茶的團體標準,《梔子花茶》團體標準系四川省首個關于梔子花茶的團體標準,為雅安布局新茶飲市場打下基礎。
“比如霸王茶姬山野梔子這款茶品,95%為四川的茶底,若能形成品牌效應強大的巨頭供應鏈企業,可以從中獲得更加可觀的利潤。”郭磊表示。
對品質的執念,蒙頂山上的雅茶人
古時有一則成語“蜀犬吠日”,講蜀地常年濃云,狗偶然間瞧見久違的太陽,就會新奇而吠。
這種現象,實則隱喻著蜀地曾經的封閉與孤寂。蜀道之難,橫斷群山,濃云迷霧,隔絕著外面天地,天府之國雖膏腴沃衍自成世界,但終歸養在深閨,偏安一隅。
有限的信息大多在茶馬古道上流動與傳遞,行走在這條古道上的袍哥,知道最多外面的故事。蒙頂山是他們的起點,平日里談生意講掌故,都在茶桌上。
蒙頂山
高山、云霧,原始森林與茶園交錯,氣候、土壤、環境為茶樹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循著茶香,在蒙頂山半山腰處,一群“茶”道中人正在研討,也帶動了周圍人的思考。
基于四川省茶產業現狀分析,綠茶品類中“竹葉青”已形成顯著品牌效應,紅茶領域“川紅”同樣占據重要地位,且紅茶、綠茶兩大品類在國內市場已呈現競爭格局相對穩定的態勢。
就雅安地區茶產業而言,一方面要尋求突圍路徑,也要另辟蹊徑,尋找差異化競爭優勢,其中,作為傳統六大茶類中稀缺品類的黃茶,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藏茶(屬黑茶類)或將贏得資本青睞,在消費升級與市場細分趨勢下,可能通過產品結構優化與品類創新培育新的增長極。這種發展方向既符合茶產業供給側改革要求,也有助于構建雅安茶產業特色化發展路徑。
在見到省級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古學祥之前,他正在分析指導一家茶企制出的三款茶樣,并從如何優化技藝、降本增效等方面給出專業建議。
“這三款芽形茶采摘成本較高,導致茶企進貨成本高,賣出去利潤低。”古學祥認為,雅安茶人對品質有很深的執念,在這里,降本不是減質,是怎么把每個環節都琢磨透。
在古學祥看來,傳統不應是枷鎖,對品質的追求也不必是束縛。他抓起茶樣,“當消費需求從單一轉向多元時,工業化與數字化賦予茶業的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主動適應市場、創造價值的能力。”古學祥認為,以工業化和標準化改變整個產業的生產觀念和方式,也要通過供應鏈的系統整合,突破茶產業的分散化困境。
古學祥制茶
同時,對于傳統的手工廠與小作坊,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衛生安全的多方把控,出臺相關標準,給予生產資質,讓這些個體能夠更加從容地走向市場,擁有更大的積極性與活力。
目前,蒙頂山傳統手工匠人常自發組織去外地參加展會,到各大城市現場展示雅安的傳統手工技藝,這是雅安手工匠人的覺悟與行動。古學祥說:“小微企業一般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做品牌,我們的力量也很有限,雅安茶要想真正打開局面,離不開強企帶動。”
正是基于這樣的共識與期待,肩負著整合產業資源、打造雅茶品牌使命的四川雅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雅茶集團)應運而生,成為撬動雅茶產業升級的關鍵支點。
系統思維,雅茶的破局之道
2022年11月,肩負著統籌整合雅安市茶產業資源的使命任務,雅茶集團成立。2024年,該企業涉茶板塊營收達3.12億元,同比增長142.99%,在2024中國茶品牌價值調查活動中,“雅茶”以16.08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四川第三。
盡管在銷售與品牌建設方面已經取得突出成績,雅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古勁仍在不斷強調“系統思維,步步為營”。這是一位務實的企業領導者,對于雅茶集團的品牌建設,他已經形成了具體的思路。
一方面,圍繞“高端藏茶喝雅茶”的定位,雅茶集團構建了以“蒙頂”文化為核心的“黑黃綠”子品牌矩陣,推出“3×3九宮格”主推產品體系,涵蓋商務、文旅、新式茶飲三大場景。例如,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打造的“熾茶”品牌,已上市功夫泡茗茶、純茶飲料“熾小茶”等20余款創新產品,成功搶占新式茶飲市場。
“熾小茶”茶飲料
另一方面,打破傳統營銷思維,通過“線上+線下”雙線聯動實現品牌破圈。線上依托抖音、視頻號等平臺打造直播矩陣,走量銷售。“下一步,我們計劃邀請雅安市所有網絡達人,集結聲量,在新媒體平臺共同宣傳雅茶品牌。”古勁說。
線下則通過“雅茶中國行”等系列活動,在北京、深圳、重慶等重點城市舉辦推介會,并參展糖酒會、茶博會等頂級展會,觸達各級經銷商及超百萬消費者。
去年8月,雅茶集團在熊貓綠島特色文旅消費街區舉行了“熾小茶”原葉茶飲料新品發布會,現場發布了茉莉藏茶、蒙頂綠茶、梔子綠茶三種口味的產品。這一產品推出后,迅速贏得了廣大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的喜愛與認可,短短兩個月內,其全國銷售網點便突破1400家。
“我們的產品吸收了雅安非遺的相關精髓,既要堅守文化底蘊,又用現代商業語言重構價值,做標準化的‘非遺’。”據介紹,“熾小茶”經過長達十個月的研發,嚴格測試了數十款綠茶和藏茶原料,并反復優化茶水比例,最終精選出三款口感各異的茶葉原料,以及它們各自的最佳沖泡比例。
目前,雅茶集團正充分發揮國企優勢,與中石油、蜀道集團、四川商投等大集團進行深度合作,未來“熾小茶”將在四川省內的加油站、服務區、紅旗超市全面上架,立足四川,走向全國。
雅茶集團藏茶廠生產線
俗語謂,好酒靠勾兌,好茶靠拼配。從西湖之畔的龍井到武夷深處的巖茶,從普洱的古樹叢林到福建的福鼎白茶,均已創造了讓資本“看得上”、“投得進”、“留得住”并最終能“獲得回報”的生態系統,立足這一行業趨勢與成功實踐,雅安茶產業正展現出獨特的想象空間。
在當前茶葉行業加速邁向規范化、專業化、資本化、規模化發展之際,雅安讓世界品鑒的不僅是一杯好茶的醇厚回甘,講述的也不只是農業故事的大眾劇本。“龍頭引領,小特精新協同發展”的雁陣格局已初步形成,為資本介入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亟需針對VC、PE等不同資本偏好進行精準推介,資本市場的潛在空白,正是雅安茶業未來發展的廣闊天地。
農歷五月,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雅安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才剛剛開始。
(來源:四川要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