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板塊的大漲,讓黃金飾品價格變化成為長期霸榜的熱門話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鋪黃金的爆火,又給黃金飾品行業添了一把火。根據統計顯示,年初至今周大福、老鳳祥、周大生、中國黃金都取得了不錯的漲幅。
近期,珠寶連鎖品牌周六福在港IPO,上市之后周六福股價連續三天暴漲,總市值突破了200億港元。
那么,作為知名的珠寶首飾品牌,新消費的溢價到底能維持多久?老鋪黃金以及周六福等是否能支撐起目前的估值?
相關資料顯示,周六福的創始人李偉柱畢業之后,曾任職于老家的銀行,工作期間曾接觸到了一些珠寶商,由此他也萌發了自己去賣珠寶的想法。
2002年,原本在銀行工作的李偉柱轉行進軍珠寶行業,并通過給珠寶廠商供貨,賺到了第一桶金。
2004年,中國最大的黃金珠寶交易集散地深圳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初建成,當時李偉柱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因此其拉著哥哥李偉蓬一起創業,成立了“周天福珠寶”。
當時,由于國內消費者對港資珠寶品牌有著極強的信任感,因此,在2012年,李偉柱干脆把公司改叫“周六福珠寶”,這樣就既和周大福又和六福珠寶有關。
憑借著“借勢”營銷,周六福很快在三、四線下沉市場打開了渠道,但又因為名字問題引來了不少質疑。2015年六福珠寶還以商標侵權起訴過周六福。
直至2021年,六福珠寶還聯合周大福再次狀告周六福,法院最終判決后者賠償500萬元。截至2024年,用于首飾珠寶類的“周六福”商標,仍未在香港、澳門地區完成注冊。關于以上訴訟及品牌注冊信息,周六福并未公開回應。
也是基于此,周六福的IPO之路甚是曲折。
當然,周六福能夠走到今天,與其模式有著分不開關系,相比于周大福以及六福珠寶的直營模式,周六福則另辟蹊徑采用的加盟模式。
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李偉柱推出了加盟模式,并且以“零風險加盟”為口號,進行擴張。據悉,當時的加盟商首年的加盟費只有2萬元,并且總部承諾承擔虧損。在這種模式的推進下,周六福開始野蠻生長。
到了2010年時,周六福門店數量就突破了500家。到2020年,周六福門店數量就突破了3600家。
靠著加盟模式,李偉柱的周六福徹底在行業站穩了腳跟。到了2024年末,周六福的門店數量就突破到了4129家,其中有97%以上都是加盟店。
值得注意的是,IPO之前,周六福開始突擊分紅,2024年3月和5月突擊派息6.45億元,而兄弟二人則一共持有公司93.7%股份,也就是說有6億元直接進入兄弟二人的口袋。
從收入結構來看,周六福也區別于其他珠寶企業,他的核心收入來源則是向加盟店銷售產品及向加盟商收取服務費。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周六福向加盟店銷售產品的收入分別約為8.43億元、20.2億元、20.41億元,來自收取服務費的收入分別約為7.98億元、8.33億元、8.49億元。從以往加盟模式來看,雖然其能快速做大規模,但是未來的風險也同樣會加劇。
且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邊際效應也會出現。從周六福財報來看,2022年至2024年,周六福的營收分別為31.02億元、51.5億元、57.18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5.75億元、6.60億以及7.06億。也就是說,近兩年周六福營收已經開始放緩,且營收的大規模增長,并未帶來利潤的改善。
侃見財經認為,作為珠寶行業,其本來的競爭壁壘就不是很高,且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也都處于合理的水平,但隨著這些企業和新消費掛鉤之后,其被資本市場熱捧,導致了估值嚴重泡沫化,這是十分不合理的。
當然,處在風口之上,市場愿意支付溢價,也在情理之中。對于周六福而言,已經完成IPO就等于上了一個臺階,至于未來估值能否持續兌現,則非常考驗李偉柱持續運營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