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6名大學生在選礦廠溺亡”令人揪心,事件不斷發酵,迅速登上熱搜,引發多方關注。
7月24日,新快報記者多次致電中金黃金證券部,無人接聽。此前相關工作人員曾表示,涉事礦廠現在已經停產,正在抓緊處理善后工作,后續事情都要等主管部門的通知。呼倫貝爾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則稱,相關領導仍在事發現場開展事后處置工作,關于通報中“格柵板脫落”的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之中,尚無明確結論。
涉事礦企3人被抓
7月24日下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東北大學相關工作人員處獲得了一份最新的事故情況調查通報。通報顯示,已初步查明的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選槽上方鋼格柵板(規格1.2m*3m)一側固定角鋼焊縫存在陳舊性裂紋,當日受集中載荷后瞬間斷裂,導致整塊格柵板翻轉脫落。據悉,格柵板是安裝在浮選槽等設備上方或通道等處的金屬網格板,起承載、防護隔離等效果,防止人員或物體直接墜入下方的設備或空間。
事故調查組發現,涉事企業2月份雖對格柵板進行過一次“局部更換”,但未對全部焊縫做無損檢測;事發平臺日常承載標識缺失,未限定同時站立人數;學校與企業簽署的《教學實習安全協議》未明確現場監護、限員和應急流程。
目前,涉事車間全線停產整頓;企業分管安全副總經理、車間主任、當日監護人員3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東北大學已啟動校內問責,暫停所有赴礦山現場實習,并成立家屬善后專班;企業與學校已同6名遇難學生家屬全部取得聯系,正依照《工傷保險條例》及《生產安全事故賠償辦法》協商賠償。
接下來,調查組還將完成現場勘查、資料封存、人員問詢,形成技術鑒定和管理責任報告,并公布最終調查報告及追責名單。
知情人:學校組織的實習,與畢業要求掛鉤
據媒體報道,7月23日,學校知情人告訴記者,遇難者是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這是由學校組織的實習,與畢業要求掛鉤。
公開信息顯示,東北大學是“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采礦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礦物加工工程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另外,東北大學還擁有深部金屬礦智能開采與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
值得注意的是,據東北大學校友總會,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洲1992年畢業于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
格柵板未起保護作用,反成 “罪魁禍首”
據媒體報道,遇難學生系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大三學生。知情人透露,這是學校組織的實習,與畢業掛鉤要求該專業五六十名同學全員參與。據此次遇難者的同學稱:“浮選槽里面是礦漿,像泥石流,人掉進去根本動不了。”該學生還表示,其曾去過事發選礦廠:“平時除了檢修,沒有員工在機器旁。”他還提道,“浮選區員工平時也就二三十人,實習參觀的時候學生加老師會比浮選車間員工多。如果是7個人站在(格柵)板上,可能板子會受不住。”
浮選槽是什么設備?有多危險?記者搜索到來源“科普大世界”的文章指出,浮選槽通常設計為大型容器,是礦物加工過程中的關鍵設備,承擔著將有用礦物與脈石分離的重要任務。浮選槽內的礦漿不僅粘稠,而且可能含有腐蝕性物質,一旦人員不慎落入,將面臨極大的溺亡風險。因為人掉入其中并不像掉入水中那樣可以活動,落入裝滿礦漿的浮選槽中,人在里面幾乎是無法動彈的,就好像人陷入全是濕泥巴的沼澤地中,越活動越容易向下沉,更何況里面有很多化學浮選劑,對人的呼吸乃至整個身體都有傷害性,有可能導致人很快失去活動能力。
新快報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指出事發于兩臺浮選機中間的位置空間較小,格柵板作為覆蓋在浮選槽上方的安全設施,其設計初衷就是為了防止人員意外墜入。然而,在這起事故中,格柵板成了導致6名大學生墜落并溺亡的“罪魁禍首”。
天眼查顯示:涉事公司風險信息總量超700件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24年,涉事礦企曾宣稱浮選車間安全環保事故為零、職業健康事故為零、安全生產事故為零,實現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標。今年2月25日,“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微信號曾發文:浮選車間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此外,順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層平臺地面格篩板更換、循環泵地面修復等眾多改善作業環境技改項目,消除現場安全隱患。而就在7月16日的“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官微一篇文章提到,7月11日,內蒙古礦業召開了上半年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旨在生產發展中把發展和安全統一起來……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內容被媒體關注后,7月24日下午,涉事企業已將包含“格篩板更換”“零事故”內容的上述推文刪除。
新快報記者通過天眼查了解到,涉事的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4億元,成立于2005年11月,中金黃金持有其90%的股權。天眼查深度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風險信息總量有764件,其中包括合同糾紛、股權轉讓糾紛和勞動關系糾紛等。其中,2021年2月,呼倫貝爾市應急管理局在抽查檢查中“發現隱患18條”,2021年7月“發現隱患9條”。2024年8月,內蒙古礦業的關聯公司內蒙古金域鳳形礦業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單位使用淘汰設備類”違反了相關安全生產法被處罰。除此之外,中金黃金旗下有多家公司曾因安全問題被罰。如2024年10月,中金建設包頭分公司、項目部違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雇傭并安排患有高血壓的工人進行高處作業等問題被罰60萬元等。
社會責任方面,記者注意到中金黃金曾被指ESG報告欠缺“含金量”,作為高排放的黃金行業,其碳排放數據披露尚未實現全覆蓋。另外,中金黃金原董事長接受審查調查的事件,實質上牽涉ESG治理結構完善與監管有效性議題。中金黃金發布的ESG報告并未借此展現公司治理體系的優化進程,也未提及該事件對公司管治架構的影響評估。在安全文化建設方面,中金黃金則指出注重營造安全氛圍,并展示了各所屬公司安全生產月活動現場,其中包括涉事公司內蒙古礦業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中金黃金成立于2000年,2003年8月,中金黃金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黃金第一股”。2025年一季報顯示,中國黃金集團持有中金黃金45.84%股權。7月11日,中金黃金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歸母凈利潤26.14億元到28.75億元,同比增加50%~65%。
受事件影響,7月24日,中金黃金股價一度跌超7%,收盤報15.19元,下跌4.41%,總市值為736.3億元。
來源:新快報記者 涂波、每日經濟新聞、揚子晚報、中青報·中青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