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中,有一群人特別“委屈”:明明吃了好幾種降壓藥,血壓還是像坐過山車,忽高忽低控制不住。他們可能沒意識到,自己患上的可能是“腎性高血壓”——一種比普通心腦血管性高血壓更難纏的“頑固分子”。
一、腎性高血壓:不止是血壓高,更是腎臟在“求救”
普通高血壓多和血管硬化、心臟功能相關,而腎性高血壓的根源在腎臟。當腎臟因腎炎、腎動脈狹窄、腎功能衰退等問題受損時,會像一個“失控的調節器”:一方面,腎臟排水排鈉的能力下降,導致體內水鈉潴留,血管里的“壓力”自然升高;另一方面,受損的腎臟會釋放大量升高血壓的激素(比如腎素),形成“越受損越升壓,血壓越高越傷腎”的惡性循環。
這就好比家里的水管,不僅水壓本身高,連調節水壓的閥門也壞了,想穩住血壓自然難上加難。
二、腎性高血壓難控制?3個“隱形殺手”在搗亂
1. 藥物效果打折扣
普通高血壓可能一種藥就能穩住,但腎性高血壓患者常需要3種甚至更多藥物聯合使用。更麻煩的是,受損的腎臟會影響藥物代謝,有些降壓藥在體內“待不住”,藥效還沒發揮就被排出,血壓自然穩不住。
2. 并發癥“雪上加霜”
腎性高血壓常伴隨高血脂、高血糖、電解質紊亂等問題,這些“同伙”會進一步損傷血管和腎臟,讓血壓調節系統更脆弱。比如高血鉀會限制某些降壓藥的使用,等于給治療套上了“枷鎖”。
3. 早期癥狀太隱蔽
很多腎性高血壓患者早期沒有明顯不適,等到出現頭暈、乏力時,腎臟損傷可能已經很嚴重。此時血壓不僅更高,還可能合并蛋白尿、腎功能下降,治療難度大大增加。
三、避開這些誤區,別讓血壓“失控”
1.誤區1:只盯著血壓值,忽視腎臟檢查
很多人發現血壓高后,只查心電圖、血脂,卻忘了給腎臟做個“體檢”。建議高血壓患者首次就診時就查尿常規、腎功能和腎臟超聲,尤其是年輕人、血壓突然升高或難控制的人。
2.誤區2:血壓稍降就停藥
腎性高血壓的治療需要長期堅持,哪怕血壓暫時正常,一旦停藥,血壓會迅速反彈,還可能加速腎臟衰竭。減藥或停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誤區3:不敢喝水怕升壓
有人覺得“少喝水就能降血壓”,其實大錯特錯。過度控水會導致血液濃縮,反而加重腎臟負擔。正確的做法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尿量和水腫情況調整飲水量,既不憋尿也不缺水。
四、穩住腎性高血壓,記住這3個關鍵
1. 早發現:抓住腎臟“求救信號”
如果出現血壓突然升高、難以控制,或伴隨泡沫尿、夜尿增多、下肢水腫等癥狀,一定要及時查腎臟!
2. 選對藥:別讓腎臟“更受傷”
醫生會根據腎功能情況選擇藥物,比如沙坦類或普利類藥物,既能降壓又能保護腎臟(但腎功能嚴重受損時需謹慎使用)。患者要做的就是遵醫囑用藥,不擅自換藥或加量。
3. 管好嘴:給腎臟“減負”
低鹽飲食是基礎(每天鹽不超過5克),少吃腌制品、加工肉;適量攝入優質蛋白(比如雞蛋、瘦肉),避免過量加重腎臟負擔;戒煙限酒,減少血管損傷。
腎性高血壓雖然難纏,但并非無法控制。關鍵是早發現、早干預,把腎臟和血壓一起“呵護”起來。記住:穩住血壓,就是在保護腎臟;護好腎臟,血壓才能真正穩住。別讓“沉默的腎臟”和“頑固的血壓”拖垮健康!#腎性高血壓##奕健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