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耒陽市人民醫院介入手術室里,心血管內科團隊成功為95歲高齡李爺爺植入了僅有膠囊大小的Micra AV無導線心臟起搏器。這不僅是我市首例此類手術,更是醫院心血管治療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標志著醫院在治療“心動過緩”領域,正式邁入了“無線微創”新時代!
李爺爺近一年飽受“陣發性頭暈、渾身沒勁”的困擾,經過詳細檢查,確診他患有嚴重的心跳過慢問題,必須安裝心臟起搏器才能維持正常的心跳頻率。然而,擺在醫生面前的是一道大難題:李爺爺年近百歲,還患有糖尿病,之前做過股骨骨折手術,身體比較虛弱。傳統的起搏器手術需要在前胸壁“做個口袋”植入設備并連接起搏電極,創傷相對較大、恢復期長,對李爺爺這樣體弱多病的高齡老人來說,風險非常高。
面對這個“超高難度挑戰”,心內一區團隊沒有退縮,他們反復商討、精心準備、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最終決定為李爺爺實施目前最先進的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這種新技術,無需開胸,只需通過腿上的“股靜脈”路徑,就能把微型起搏器精準送到心臟里。
手術當天,在湘雅附三張志輝教授的指導下,心內一區主任周晨育與副主任醫師賀燕云默契配合,憑借精湛的技術,僅用半小時就順利完成了這臺高難度手術!整個手術過程定位精準,成功突破了高齡和復雜身體狀況對傳統起搏器手術的限制。
術后效果立竿見影!李爺爺頭暈乏力的癥狀明顯好轉,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好。他的家人激動地說:“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用上這么先進的技術!醫生們技術高超又特別負責,把老人家交給他們,我們一百個放心!”
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體現了耒陽市人民醫院在心血管領域強有力的技術力量,更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病人帶來了福音和新希望。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也標志著醫院在“電生理起搏”治療領域達到新的高度,為守護本地百姓心血管健康增添了新的硬核力量。
無導線起搏器的優勢:
1.微創無切口,術后恢復快;
2.體積小、壽命長,更貼近生理需求;
3.感染風險低,適用人群更廣;
4.技術先進,兼容性強。支持無線充電和遠程隨訪,醫生可通過藍牙等技術實時監測起搏器工作狀態,患者無需頻繁往返醫院。兼容核磁共振(MRI)檢查,解決了傳統起搏器患者做MRI時的限制問題,提升后續診療便利性。
來源:耒陽市人民醫院
免責聲明:本平臺按耒陽社區及各網站網帖推送的任何圖文言論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