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醫生,我手術后看東西是比以前清楚多了,但眼睛怎么都不舒服,怎么辦啊?”
很多做完白內障手術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困擾:明明手術很成功,為什么眼睛卻很難受,看不清、眼睛干澀、異物感、怕風怕光,甚至還會刺痛。
白內障摘除手術是當前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方法。據統計,全球每年行白內障手術超過2000萬例。白內障手術技術精準化和微創化的變革顯著縮短了患者的手術和恢復時間,也不斷提高了患者對于術后視覺質量的期望。然而,白內障手術也會引發或加劇干眼癥,導致眼表炎癥以及視力波動等問題,成為患者視覺質量下降和手術滿意度降低的關鍵因素。
據研究報道,白內障術后干眼的發病率可高達72.6%,超過40%的白內障患者術前就合并干眼。
“臨床上,每年都會碰到一些白內障術后發生干眼的患者。”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醫學部副主任、浙江省眼科醫院白內障學科帶頭人、浙江省白內障術后干眼“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帶頭人趙云娥教授提到,“發生白內障術后干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術前就存在干眼,術中眼表的損傷,術后藥物使用不得當,術后用眼不衛生等等。”
沈女士 68歲:白內障術前查出重度干眼
退休后沒事就刷手機
干眼越來越厲害
發現白內障想早點手術
醫生讓我先治療干眼
今年3月,我終于順利完成了雙眼白內障手術,圓了不戴眼鏡的夢。
我今年68歲,退休后空余時間一下變多了。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看電視、刷手機中度過。十來年前,就感覺眼睛有些干澀不舒服,有時候需要不停眨眼來緩解,那時不知道,這是干眼癥的癥狀。
后來,去杭州女兒家帶外孫,沒有朋友沒有社交,除了做家務帶娃,其余時間就戴著老花鏡,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刷刷短視頻、看看新聞,有時晚上還摸黑看手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睛干澀的情況好像越發嚴重了,結膜充血、眼睛干熱、有異物感和刺痛感。白天相對好一些,一到晚上,眼睛特別不舒服,又干又疼。
去醫院檢查,說是干眼癥。女兒讓我去做治療,我嫌麻煩,配了點眼藥水,難受的時候滴一滴,也不敢多用。
前段時間,我發現自己視力好像有下降,有點看不清了。去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白內障專科檢查,醫生說是白內障,有手術指征。
聽說白內障手術在摘除白內障的同時還能解決老花的問題。我以前從來沒戴過眼鏡,戴上老花鏡后,我覺得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打麻將要戴它,看手機、看電視電腦也要戴它,去買個東西,看標簽也要戴上它。如果不小心弄壞或者弄丟了,還要去修去換,特別麻煩。
所以一確診白內障,我就和醫生表明態度:想盡快做手術,順便把老花問題也解決。
很快,一盆冷水潑來。
術前檢查,醫生發現我的瞼板腺(分泌淚水的關鍵器官)已萎縮70%,從干眼癥的診斷來講,可以打上重度干眼癥的診斷。只不過我的個人耐受力比較強,感受到的癥狀似乎還沒那么嚴重。
醫生告訴我,要想做白內障手術,最好先治療干眼,否則,貿然手術,術后出現干眼癥狀加重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干眼狀態下,眼睛條件也不能很好地滿足裝多焦點人工晶狀體的要求。
我這才深刻認識到,干眼不是眼睛干澀那么簡單,它的危害挺大。
在醫生的建議下,我開始在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干眼癥專科進行干眼相關治療。針對我的情況,醫生給我安排了每周1次的瞼板腺按壓疏通治療以促進自身淚水分泌,同時予以熏蒸治療,經過1個月的治療,干眼癥狀大大緩解,復查瞼板腺發現,原先堵住的地方疏通了,瞼脂的質量好起來了,淚膜評估質量也有所好轉。
經過治療,我達到了白內障手術要求,之后順利完成了手術,裝上了多焦點人工晶狀體。
術后一個月復查,恢復良好,視力達到5.0,終于和老花鏡說再見了。
雖然干眼癥狀得到很大緩解,但為了術后更好的視覺質量,醫生建議我繼續進行干眼治療,同時叮囑我要減少電子屏幕的觀看時間,好好保護眼睛。
現在,我每天盡可能少看手機,白天出門鍛煉鍛煉,在家時聽聽音樂,或者放著電視聽新聞。平時常眨眼,讓眼睛保持濕潤感。眼睛健康,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
錢女士 66歲:視網膜修復+白內障術后出現嚴重干眼
睜著難受閉著也難受
右眼24小時都在疼痛
2021年,我62歲,前幾年體檢查出有白內障,但并沒影響視力,也就沒去管它。“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右眼有異物感,眼前像有小蟲子在飛。過了一個多小時,癥狀并未消失,對健康我一向警覺,覺得不對勁,趕緊去醫院眼科檢查。接診的醫生一查,說我的情況是視網膜脫離了,屬于眼科急癥,需要趕緊做手術。
很快,我住院接受了視網膜修復手術,術前,醫生說,我有白內障,手術可以一并把白內障也摘掉。
手術很順利,醫生給我打了治療網脫的硅油治療,建議我俯臥位(趴著)睡覺,更好地幫助視網膜復位。
回家休養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右眼開始不舒服,又紅又痛,好像發炎了一樣。我趕緊去手術醫生那里看,醫生給我配了點眼藥水,但始終沒有緩解。
這之后的三個月,我的右眼24小時都被痛感折磨,連眨眼都成了心病,一眨眼就刺痛得不行。
我每星期都往醫院跑,平均一星期跑兩趟,多的時候三四趟。醫生告訴我,是術后出現了干眼癥狀,只能慢慢緩解。
后來,醫生建議我戴角膜繃帶鏡(一種特殊設計的軟性隱形眼鏡)緩解癥狀。戴上后確實好一些了,但只要一摘下,刺痛感立馬恢復。
干眼太痛苦了,完全打亂了我的生活節奏。我退休前從事旅游業的,退休后,經常約朋友一起去周邊走走看看,平時家里燒飯做菜也都是我。眼睛痛以后,別說燒飯,連吃飯都沒心思。出去玩更別想了,同事朋友來約我,我根本走不出去。有段時間,我覺得自己都要抑郁了。
眼睛睜著難受,閉著也難受,睡眠質量變得很差,每晚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以前我是倒頭就睡的人啊。
那段時間真是“生不如死”,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把這個毛病看看好,只求不痛。
一直為我看病的醫生蠻同情我,但他們也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8月底的一天,我照常去檢查,結束時,他坦率地跟我說,讓我去找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干眼專科傅亞娜醫生,看看她們有沒有辦法。
9月初,我掛了傅醫生的號,來到她的門診就診。傅醫生了解我的情況后,仔仔細細為我做了相關檢查,告訴我,我的干眼情況為重度,她為我制訂了包括自體血清治療在內的治療計劃。
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右眼疼痛的感覺大大緩解,到12月,完全不痛了。傅醫生叮囑我可以去手術的醫院將硅油取出。
萬幸的是,4年過去了,那種令人絕望的眼睛痛的感覺沒再發生過,但也留下了“后遺癥”,讓我變成了睡眠困難戶。
想不到,一個不起眼的干眼癥,讓我吃了這么多苦頭。聽傅醫生說,白內障手術術后出現干眼癥的概率蠻大,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提早篩查和治療。
2025年一季度766例白內障患者術前術后干眼情況
從數據來看,白內障術后干眼女性患者居多。60歲以上,干眼患者開始明顯增多。
干眼癥嚴重影響老人晚年生活質量
“干眼癥,顧名思義是指眼睛干澀,實際上,其表現五花八門。” 浙江省眼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杭州院區干眼專科副主任、浙江省白內障術后干眼“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骨干傅亞娜主任醫師說,眼睛干澀和異物感是典型癥狀,也有人表現為眼睛酸澀酸脹、流淚刺痛、眼紅畏光、霧視、視力波動或下降、眼睛黏滯感、視物不清等。
“當然,除了主觀癥狀,干眼癥的診斷還要結合淚膜穩定性、眼表染色、淚液分泌測試等檢查,分析角膜結膜、瞼緣、瞼板腺等結構情況。”傅亞娜說,“白內障本身不會引起干眼癥,但如果白內障術前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干眼癥,又沒有將干眼納入術前評估和干預,加上術中切口等手術操作損傷和術后多種藥物的使用,術后導致干眼或加重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從而影響預后,導致一部分患者術后仍然無法暢享清晰的視界。”
好好的眼睛為什么會“干”?
傅亞娜說,人的淚液主要由脂質、水液和黏蛋白組成,共同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層淚膜,起到潤滑、營養角膜以及屏障功能。其中,瞼板腺分泌的脂質層位于淚液最外層,發揮縮水功能防止淚液過快蒸發。中層的水液由淚腺分泌,主要負責淚液的濕潤功能、保護眼睛免受灰塵、細菌等入侵。最里層的黏蛋白,負責讓淚液均勻附著于眼球表面,減少淚液的流失。三種成分各司其職,共同形成一層健康的淚膜。
“正常情況下,淚膜就像一層液體保護滋潤眼球表面,如果出現淚液質、量或動力學異常,這層保護膜就容易破裂,導致角膜結膜組織直接暴露引發各種不適及損傷。”傅亞娜解釋,簡單來說,干眼癥的發生與淚膜穩態失衡相關。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熬夜
是干眼癥高發的主要致病因素
傅亞娜表示,干眼的致病因素眾多,當下最常見的當數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和晝夜節律紊亂。
“眨眼是眼睛自我保護的重要機制,人眼每4-6秒眨動一次,分泌出淚液。當長時間面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時,首先,眨眼頻次會明顯下降,淚液分泌功能自然也會下降,其次屏幕產生的光熱促進淚液蒸發,造成干眼。給予眼睛充分的休息同樣重要,熬夜或日夜顛倒會讓眼睛超負荷運轉,導致或加重干眼。”傅亞娜指出。
此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等基礎疾病的;因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的;有青光眼、結膜炎或眼部手術史,長期使用眼部藥物的;年齡增長導致眼睛的解剖結構或生理功能退化的;更年期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引起眼表淚液分泌水平下降的;女性種睫毛、紋眼線、卸妝不徹底等,都是干眼癥的發病因素。
“還有一種情況,有些老年朋友眼部清潔不到位或過分潔癖的都有可能感染螨蟲。”傅亞娜說,螨蟲寄居在睫毛根部引起瞼緣炎癥,進而影響眼表局部微環境,破壞瞼板腺而引起干眼。
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位患者
干眼癥亟須被重視
根據最新《中國干眼專家共識》,我國的干眼癥患者已經超過3.6億,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個干眼癥患者。干眼癥儼然成了亟須重視的時代病。
“臨床中,我接診過最小的干眼患者僅兩歲。小患者因為眼紅、頻繁眨眼就診,檢查后,我診斷他患的是過敏性結膜炎和干眼。這是由于過敏炎癥進一步破壞了淚膜穩定性,誘發了干眼。”傅亞娜說,“對于大多數成年患者來說,如果從發病的源頭控制,完全不接觸或嚴格限制手機電腦使用很難做到,還有一些其他發病因素是長期無法解除的。從這個角度而言,干眼要根治不現實,但不代表不用治、不能治。”
傅亞娜表示,國內外干眼指南都已經將干眼癥定義為慢性病,就像“三高”一樣,要進行長期甚至終身干預和維護。若不及時規范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干眼只會越來越嚴重,導致生活和視覺質量下降,個別人可能發展成角膜炎甚至角膜穿孔和視力損害。
“我國70歲以上的老年朋友患干眼癥的比例高達70%以上,他們又是白內障的高發人群,因此,白內障術前做好干眼的管理意義重大。”
傅亞娜提到一位70歲的王阿姨。王阿姨患有干燥綜合征,兩年前,因為雙眼視物模糊,且出現沙樣異物感、刺痛流淚,找到了傅亞娜。
經過詳細檢查,傅亞娜發現王阿姨雙眼晶狀體中重度混濁并伴有角膜上皮脫落,診斷為中重度白內障、重度干眼癥合并絲狀角膜炎。
固然,王阿姨的白內障達到了手術指征,但權衡輕重,傅亞娜認為干眼癥的治療才是當務之急。
“干眼情況嚴重,貿然做白內障手術,術后角膜情況會很差甚至出現潰瘍,而視力提升也不會明顯。”傅亞娜耐心解釋。
在配合干燥綜合征治療的基礎上,傅亞娜開具了免疫抑制劑、激素類眼藥水、人工淚液等藥物抗炎、促進角膜修復。每3-4周,王阿姨到院做一次強脈沖光治療,日常再配合瞼板腺按摩、熏蒸按摩等物理方法,恢復淚膜穩定性。
經過持續一年多的治療,白內障雖然略有加重,但王阿姨的角膜上皮細胞開始修復,眼睛舒適度提高,從重度干眼改善到輕度干眼。
兩個月前,傅亞娜為王阿姨做了白內障手術。術后,王阿姨的雙眼視力恢復到1.0,連稱“眼睛舒服了,視野也清楚了”。
在傅亞娜的跟蹤管理下,王阿姨恢復良好。“一般來說,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狀多在術后1-2周出現并加重。如今兩個月過去,王阿姨的角膜和淚膜都維持在相對健康的狀態,不過仍然需要長期維護和管理。”
重度干眼癥規范治療后
白內障術后為何“反彈”?
臨床中,部分中重度干眼癥患者已經進行了規范治療,白內障術后為什么又出現了“反彈”?
傅亞娜解釋,其實任何眼部的手術都會對淚膜帶來損傷,白內障手術也是一樣。手術切口的制作、術中顯微鏡強光照射、沖刷眼表的生理鹽水、麻藥和消毒劑的使用,以及術后使用的抗菌、消炎藥和降眼壓藥等,都會對眼表及淚膜造成一定的損傷和刺激。在眼表健康的狀態下,大多數患者都能耐受手術和藥物的損傷,術后在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后淚膜能自行修復,但也有部分患者無法修復,就可能出現干眼或加重。
“不過,可以明確的是,術前經過規范治療的干眼患者,術后雖然干眼可能會“反彈”,但發展為重度干眼的概率大幅度降低,治療難度和時間成本也會低不少。”
因此,傅亞娜強調,明確了干眼癥,建議要盡早規范治療。“眼下,不少中青年出現眼睛不舒服,被診斷為干眼。但他們往往不重視治療,不改變用眼習慣,自行買點眼藥水就撐過去了。中青年不治,到了老年就可能發展成重度干眼或難治性干眼,治療難度大、周期長。如果恰好又疊加白內障,那么抵御白內障手術相關性風險能力就低,可能無法耐受手術帶來的創傷,而術后干眼程度也容易進一步加重。”
干眼癥患者瞼板腺重度萎縮,導致油脂分泌減少,淚液快速蒸發出現干眼癥狀。
健康瞼板腺(紅外成像)
日常按摩瞼板腺、眼熱敷
有助于預防干眼癥的發生
傅亞娜介紹,針對干眼患者,目前有包括人工淚液、抗炎等藥物治療,眼瞼清潔、眼部熱敷、霧化熏蒸、瞼板腺按摩、強脈沖光治療、淚點栓塞、濕防鏡、淚液促泌儀、自體血清和手術等多樣化的治療手段。
“實際上,治療方法越多,往往表示疾病越難治。我們根據干眼類型、干眼程度、干眼發病因素等制訂個性化的方案。”傅亞娜直言,“當然,預防干眼癥應當從源頭做起,避免過度用眼和熬夜,健康用眼是所有治療的第一步。”
傅亞娜分享了日常中預防干眼的小妙招——
1.早晚洗臉熱敷。熱敷有助于開放瞼板腺管口,讓分泌的油脂更順利地排出。建議溫度控制在40℃-45℃°為佳,每次10-15分鐘即可。可以用熱毛巾或一次性熱敷眼罩。要注意的是,眼睛有活動性炎癥的朋友不建議熱敷。
2.眼部按摩。參考眼保健操第四節“輪刮眼眶”。從解剖結構而言,瞼板腺位于上下眼瞼(眼皮)的瞼板內,通過上下眼皮的按摩起到按摩瞼板腺的目的。每天3-4次,注意手部衛生,用力適度。
3.清潔到位。女性畫眼線或種睫毛,對眼睛來說其實是一種負擔,如果卸妝不徹底,可能堵塞腺口,滋生螨蟲,出現角結膜炎癥。因此,要徹底卸妝,保持睫毛根部的清潔。
4.注意用眼時長。用眼尤其是使用電子產品30-45分鐘,讓眼睛充分休息;閱讀推薦紙質書。
5.營養補充。多吃新鮮瓜果蔬菜,補充維生素A;適當補充堅果、深海魚油等富含ω-3的食品。
既有白內障又有干眼癥,優先治療哪個?
在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白內障患者在術前必須接受干眼評估。“白內障原本就是年齡相關性疾病,而往往年紀越大,患者的干眼情況就越嚴重,根據這些年的臨床數據,幾乎所有白內障患者都或多或少存在干眼問題。”
門診中,時有被告知存在干眼問題的患者產生這樣的疑問——“我明明經常流眼淚,怎么可能干眼呢?”
趙云娥解釋,就是因為干眼,才會經常流眼淚。淚液不只是水,而是由脂質、水液、黏蛋白共同組成的。干眼分為很多種類型,老年人干眼最常見的類型由脂質缺乏引起。“這種缺乏脂質的眼淚屬于‘沒有質量’的眼淚,即使流得再多,對干眼的緩解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有的患者在干眼的同時還合并淚道堵塞,‘下水道’堵住了,眼淚就更多。”
先處理干眼還是先做白內障手術?
如果白內障和干眼問題同時存在,先處理哪一項?
趙云娥提到,正確的做法是先做系統評估,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哪個問題更嚴重,先解決哪個。
如果白內障和干眼都很重,視力非常低下,甚至伸手不見五指,一般宜先治白內障,以防行動不便乃至容易跌倒;若干眼非常嚴重,白內障成為相對次要的問題,一般應該先進行干眼治療,否則,即使視力恢復,術后依然會因為嚴重干眼而感受非常差。可在干眼治療癥狀緩解后進行白內障手術,術后一個月左右再進行干眼治療。
“您覺得目前主要的難處是什么?”接診患者后先問上這樣一句話,是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白內障專科副主任、浙江省白內障術后干眼“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臨床負責人常平駿副主任醫師從趙云娥教授這里學習來的習慣。
“患者的回答是‘看不清’還是‘眼睛難受’,這點其實非常要緊。”常平駿說,當檢查發現干眼,聽到醫生建議需要進行干眼治療時,如果患者自覺干眼癥狀并不嚴重,或者沒什么太大感受,可能會有疑惑或抵觸。如果原本就因為干眼而難受,溝通起來則會順暢許多。
不久前,常平駿接診了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奔著做白內障手術來到他的門診。“我問老太太主要難處在哪里,她說‘看不清楚’。做了檢查,我告訴老太太,‘您除了因為白內障看不清楚,還有干眼問題,甚至干眼比白內障更嚴重一些’。”這時,老太太才告訴常平駿,在來找他之前,曾去過其他醫院,醫生只說她有白內障,做了手術就好了。但老太太覺得平時自己還有眼睛干澀、刺痛、流淚、畏光等不適,她認為這不該只是白內障導致的。聽到常平駿的話,老太太有一種“果真如此”的釋然。
“擠壓老太太的瞼板腺,出來的是牙膏狀的物體,而不只是渾濁的液體,說明瞼板腺存在重度堵塞,進一步加重干眼。”經過溝通,老太太同意先進行一個療程的干眼治療再做白內障手術的方案。
術前準確評估、全程積極管理
可大大降低白內障術后干眼發生概率和嚴重程度
趙云娥坦言,干眼很難徹底治愈,它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屬于慢病,需要長期管理,經過治療后可以維持在較穩定、較好的狀態。即使在白內障術前就進行干眼治療,也不代表可以完全避免術后干眼的發生和癥狀加重,“但是,如果在手術之前,準確評估干眼情況,積極進行術前、術中及術后眼表管理,是可以大大降低術后干眼的發生比率和嚴重程度的。”
為此,針對白內障并伴有干眼的患者,浙江省眼科醫院白內障術后干眼“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將干眼控制和治療納入白內障手術設計及術后康復管理:術前通過干眼評估,改善眼表淚膜穩定性,提高眼部數據測量精準性;術中通過優化流程和技術改進,減少對眼表健康的損傷;術后合理用藥和個性化眼表管理,全方位全周期改善眼部健康。最終目標是讓患者看得更舒服、更持久,進一步提高白內障人群術后的視覺質量。
“我們曾經也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位輕度白內障、中重度干眼的患者,初診時雙眼視力0.6。在接受干眼治療后,左右眼視力分別提升至0.8和1.0,后來決定暫時不做白內障手術了。”趙云娥說,視力波動是干眼的特點之一,可能猛一看視力有0.8,過一會卻只有0.6了。當干眼癥狀改善,視力不再波動,患者便能看得清晰、持久、舒適,這也是臨床中經干眼治療后患者視力提升的原因。“雖然這類情況只是個例,但也充分體現了白內障術前干眼治療的重要意義。”
白內障術后干眼“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合影 醫院供圖
白內障術后干眼“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主要成員門診時間
趙云娥主任醫師 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常平駿副主任醫師 周三上午、周五上午、周六上午
傅亞娜主任醫師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趙銀瑩副主任醫師 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王丹丹副主任醫師 周一下午、周五上午、周日上午
李璋亮副主任醫師 周二全天、周日上午
胡曼副主任醫師 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關于人工晶體
目前,常見的人工晶體多達十幾種,可分為單焦點人工晶體和多焦點人工晶體(包括雙焦點人工晶體、三焦點人工晶體、無極變焦人工晶體)。
單焦人工晶體(表面光滑)
可選擇視遠清晰或者視近清晰,如果選擇視遠清晰,那么視近時就需要佩戴老花鏡;如果選擇視近清晰,視遠時就需要佩戴近視眼鏡。單焦晶體對眼部條件限制相對較少。
多焦人工晶體(表面有螺紋)
可選擇視遠、視近清晰或視遠、視中、視近清晰。經評估眼部條件符合要求,可考慮多焦點晶體。
但需注意,多焦點晶體會一定程度上降低成像質量,而干眼癥也會影響成像質量,如果有干眼問題,更需要慎重考慮。
人工晶體的形狀像一個圓盤,兩旁各帶一個小鉤,圓盤叫作“光學區”(直徑6mm),用于代替天然晶狀體。小鉤的正式名稱是“腳襻(pàn)”,用于固定光學區。
由于晶狀體的囊袋在9mm左右,如果僅放入6mm的光學區,無法固定,因此需要腳襻將其固定在眼內的穩定位置。光學區+兩個腳襻的最長徑為13mm左右。
人工晶體可折疊,具有很好的記憶性能,質地比普通隱形眼鏡稍硬,醫生會將人工晶體卷起來后通過微切口放入囊袋,一經置入,即可恢復原狀。
歡迎加入白內障干眼-浙醫在線病友群
如果您也有白內障和干眼困擾,歡迎加入白內障干眼-浙醫在線病友群,我們會邀請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白內障術后干眼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成員入群為大家答疑解惑。
想入群的朋友,可掃碼入群。如果群滿200人無法入群,可掃碼添加浙醫在線小助手10號(微信名:kbzyzx10)為好友,備注“白內障干眼”,小助手會邀您入群。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金晶 張慧麗 張靜
制圖 高薇
通訊員 董凝凝
編 輯 成嘉怡
審核 羅祎 馮云濃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