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帶來改變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從6月中旬開始,貴州多地陸續經歷強降雨天氣。6月16日至27日,貴州出現了三輪區域性強降雨過程。據氣象臺消息,6月27日至28日,黔東南州南部和黔南州北部的部分縣(包括榕江、從江、丹寨、雷山等)出現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多地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和山洪橙色預警[1]。
貴州榕江,洪水沖進商場
榕江地處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江交匯的低洼地帶,連續暴雨導致水系匯流嚴重,水位一度超過保證水位2米以上 。政府雖已啟動Ⅰ級防汛響應,安排近4萬人緊急轉移[2],但面對極端暴雨情景,小縣城應急體系仍顯薄弱:預警發布及時,但對突發撤離點、臨時物資集散、志愿者接入等細節疏漏,應急救災能力仍面臨巨大挑戰。
極端天氣下,
小縣城面臨的多重困境
此次榕江災情引發廣泛關注,部分原因是“村超”后該地在社交媒體上有持續熱度。但受到極端天氣影響的遠不止榕江一地。根據貴州日報報道[3],雷山、丹寨、三都等多個鄉鎮同樣在第三輪暴雨中受災嚴重,房屋進水、橋梁沖毀,農田被淹,只是因為缺乏流量話題支撐,很多地方并未進入公眾視野。
這暴露出氣候風險的復雜性問題:極端天氣的影響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正在成為更頻繁、更復雜的結構性風險。在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的背景下,洪澇災害的發生不再單純取決于強降雨這一因素,而是受地貌、水系分布、基礎設施承載力乃至治理體系的應對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榕江縣位于三江交匯地帶,本就是洪水高風險區。而類似地貌和開發現狀的小縣城,在面對極端天氣時往往具備以下特征:地勢復雜、水網密集、基礎設施老化、財政緊張且應急能力有限。即便地方政府具備一定的響應能力,災害預案仍大多停留在傳統“調撥式”框架內。這樣的框架缺乏對社會資源、社區自發組織網絡等補充力量的識別與吸納機制,也擋住了本可以在“主通道”之外查漏補缺的社會力量。
社區自組織力量:
預案之外的“補位者”
即便沒有體系內的行動入口,在現實中,仍有人在缺口中主動行動起來,成為體系未覆蓋區域的第一道支援力量。此次貴州榕江暴雨中,多個周邊村落參與到為受災區域送物資的行動中,社區自組織力量迅速成為第一批“補位者”。
楊成蘭在災區現場組織村民為救援人員分發餐食 ?楊成蘭
鴨先知的朋友、侗族非遺藍染手藝人楊成蘭就是其中一員。從6月27日開始,她組織村民為災區一線的救援人員準備餐食,并參與現場物資的分發與調度。她并沒有等待指令,而是在收到來自一線志愿者的消息后迅速組織人手。
“就是很簡單地想幫助,但是我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了解到救災的人還有很多沒有飯吃,那我們就做了飯送過去,我也沒做過這樣的事,能幫一點是一點。”楊成蘭說。這不是一腔熱血,而是清晰的行動判斷:不是送飯這個事情重要,而是“送的對”、“送得到”。
楊成蘭組織的村民們為救災人員做飯、包裝餐食 ?楊成蘭
哪些點位最緊急、每頓需要多少份、哪條路通車。這些一線信息,通常無法及時通過官方渠道獲取,而是靠親友群轉發、熟人實時分享。她不是官方資源調度的一部分,而是通過社交網絡與一線現場快速建立了鏈接。
村民們一同為救援人員準備餐食 ?楊成蘭
行動也不是靠楊成蘭一個人完成的。村民們聽說需要做飯、有人愿意組織,便迅速響應。這樣的協作沒有統一口號,也不靠分工表,而是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信任關系與互助習慣。
“但在現場需要的太多了。”楊成蘭說得平靜。這句補充提醒著我們:這類社區自組織的應災響應,填補的是機制沒能及時覆蓋的空檔,無法替代整個體系。
要補上的,不只是錢和物資,更是這些基礎性設計:
極端情境下的信息共享與需求發布機制,讓需求可以第一時間透明傳達;
志愿者和自組織行動者的配合機制,實現安全有序對接;
縣域內部與村莊之間的聯動與物資中轉網絡,提升整體協同效率;
識別與支持具備組織力的在地個體與網絡,讓“有人能動起來”不只是偶然。
以及更為重要和長遠的——在愈加頻繁的極端天氣下, 符合本土社區需求和特性的、更有韌性的基礎設施和應災能力建設。
就像楊成蘭說的那樣,“[這樣的災害]和地勢、每個地方的泄洪可能有關系。現在在建筑、做事情的時候,要像老祖宗那樣長遠的考慮。在建造的時候還是要考慮‘風水’,不是迷信化的那個風水。而是你知道山脈的水流、知道水要往哪里去,還有風從哪里來,建筑就不要堵住。如果沒考慮這些,百年一遇這種事情,是必然的。”
《倔強地圖》共創邀請
氣候鴨先知想把這些貼近日常、制造改變的故事、方法和實踐,匯集成一張持續生長的《倔強地圖》。我們把它叫“倔強”,只是我們能給這些故事集合最接近的名字。它真正的樣子,還要靠更多人的經驗、選擇和行動,一點點拼出來。
如果你也有一段經驗,一些線索,歡迎聯系
xinran.yang@greenpeace.org,留下你在氣候行動中的不服輸。
參考資料:
[1]https://news.weather.com.cn/2025/06/4239186.shtml
[2]https://news.cnr.cn/native/gd/kx/20250628/t20250628_527233683.shtml
[3]https://gz.cnr.cn/yaowen/20250629/t20250629_527234171.s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