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網友發視頻稱《新華字典》第12版中關于“累”(第二聲)字的造句中寫道:“孩子小,成了累贅。”視頻曝光之后,引起公眾質疑,認為該造句傳遞了不良的價值觀念。
《新華字典》印刷出版方回應:
目前《新華字典》已經改編12版了,其中記錄了幾乎我國所有漢字,而且對每個漢字的拼音和聲調做了詳細的記錄。更為重要的是對每一個字也做了詳細的注解,還有每個字的組詞以及例句,是學生學語文必備的工具之一。
近些年來,《新華字典》每一版的印刷幾乎都是商務印書館。似乎國家給予了這個商務印書館的印刷權利,或者是商務印書館買斷了《新華字典》的印刷權。
2025年7月1日,大皖新聞記者聯系上了商務印書館,工作人員表示,商務印書館是《新華字典》的出版方,不是編輯方,“中科院語言研究所是主要編輯,我們跟他們正在討論這個問題。”
中科院語言研究所回應:
記者隨后又聯系了中科院語言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關于《新華字典》組詞爭議的問題,幾年前就有討論過,“《新華字典》本身就是工具書,肯定要收負面詞。收了負面詞,必然會有搭配頻率的問題。”
這個工作人員似乎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且回答的輕描淡寫。關鍵是認為他沒有錯,認為他們這種造詞錄入是正確的。
對于《新華字典》本身是一個工具書,里面既有褒義字詞,也有貶義字詞,還有中性詞,只是對字詞進行解釋。所以出現負面造句也是很正確的,關鍵是明明可以用中性的或褒義的句子,如今卻改變了負面的詞語,這就涉嫌傳播不良價值觀。
其實在之前也反映過類似的問題,比如《新華字典》里的“弄”,舉的一個例子竟然是“戲弄女性”。這種組詞太低味了,明明可以做一些正能量的句子,結果卻偏偏選了這一個句子,讓人感覺超生氣。
還有的就是“倭寇”的“倭”,在之前版本的《新華字典》是有“倭寇”這個組詞的,但現在刪除掉了。這主要是牢記歷史,不忘國恥的一種寓意。可編輯方竟然偏偏把這個“倭寇”這個詞語給刪掉了,究竟反映了什么問題?
尤其小學課本也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詞語和道具等現象,這種情況被專家稱之為“毒教材”。近幾年來讀教材確實比較盛行,改變了以前內容,甚至確實還出現了倭寇的影子。讓不顧國家利益的人進入了新華字典的編輯中,這是非常可怕和危險的。
國家出手了!
2025年7月1日,法治視訊發表了《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原副廳級干部彭龍被查》。這似乎在想這些有惡意編纂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材料,似乎這些人就是滲透文化界的奸細,用知識來丑化或者萌化我國的孩子教育問題。
2025年7月1號,中紀委監委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山西省紀監委信息顯示,教育部語言文學應用研究所原副所長干部彭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目前彭龍已經被審查調查。
現實生活當中,確實中小學生一些“毒教材”在使用,把過去《新華字典》里的一些正面能量的詞或者句刪掉,也有人向上級反映,結果沒有得到重視,依然“毒教材”橫行,當然那些所謂的研究所專家表示,時代變了,一些詞語的含義也變了,甚至一些詞語不用再留了。
網友們是怎么說的?
——累贅是負面詞不錯,這不代表可以隨便舉例,讀者質疑的不是詞,而是舉例。不到。語言研究所這個回應缺乏說服力。
——有人要對我們的文化和思想下手,該重視起來了。
——還有“帝”,先是上帝,再是中國神仙。
——這就是暗示,潛移默化的影響。
——哪個國家都沒有將自己國家的孩子視為累贅,偏偏新華字典里出現了。
其實這個網友說的對。在以前夫妻只生一個孩,拿著當了寶貝,怎么成了累贅了呢?
即便是現在孩子也是家中的寶貝,也是家中的唯一和希望。沒有聽說哪個家庭孩子成為了累贅?
——收負面詞可以,但要仔細講解應用場景,而不是就一個下定義的肯定句,這絕對是故意的。
總之,對于新華字典主要面向的是中小學生,就是這些類似的組詞和句子現實中存在,但是基本上是不常用的。這種選詞選句的行為,甚至還出現了刪詞語的現象,對于編輯方面來說是有問題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現在國家終于出手啦!確實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尤其在中小學語言里宣傳倭寇的現象增多了。不忘初心,牢記歷史,牢記國恥,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國運昌盛,源遠流長!
你對這件事是怎么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