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呂布 被曹操 攻破,落荒而逃,落魄不知所之。陳宮 力主去投劉備。
呂布:“玄德公,我今來投奔,公接納否?”
劉備:“奉先兄,何言投奔。既來之,則共事之!”
呂布:“自此之后,公為主,布為副,天下誰可敵乎?”
劉備大擺宴席,給呂布接風洗塵。管弦齊奏,觥籌交錯,眾人暢飯歡談,盡興而散。
2.
曹操占據沛縣,亦排擺宴席,慶功賞將。
荀攸 :“主公,呂布此番投靠劉備,劉備如虎傅翼,以后恐更難對付!”
曹操大笑:“公達勿憂。呂布此去甚好,甚好!”
眾人不解,亦不便詢問。
深夜,曹丕 來問安。曹操曰:“吾兒,吾心甚憂,呂布助劉備,此吾心之大患也!”
曹丕微笑不語。手寫幾語示操,操撫其背而言:“能知我心者,汝也;能繼我業者,亦汝也!”
從此,立曹丕為世子之心,愈堅矣。
3.
呂布前來請命。
劉備曰:“奉先兄,曹操帶兵回許昌,目下無戰事,兄可自便?!?/p>
呂布悻悻而去。
馬良問劉備何打算。劉備曰:“虎臥于榻側,如何是好!”
示之馬良以曹操來信。信中言:“玄德公,欲步丁原 、董卓之后塵乎?”
馬良曰:“吾亦欲以此言告主公,只是看主公與呂布關系甚好,俟日后言之。而今曹操書信示意,不可不圖之?!?/p>
二人耳語良久。
4.
呂布召陳宮:“公臺,劉備數日不見我,若何?”
陳宮曰:“近來無戰事,公何必自請纓?怡然自樂,不亦樂哉?”
“我豈能久郁郁于販席織履之徒乎!必伺機取而代之?!?/p>
“皇叔仁德布于四海,切勿生此邪念?!?/p>
“吾方天畫戟,殺遍天下而無敵手,且目下關張趙三人均不在劉備身邊,正好除之?!?/p>
陳宮苦勸,呂布只是不應,自取酒酣飲。
5.
陳宮回至住處,坐臥難安?!拔岢鯒壊懿?,乃因其無義殘忍;今忍心見仁義之皇叔,遭不測乎?”
乃私下見馬良,俱告之。馬良笑而不語。
次日,劉備大宴群僚,奉呂布于主座,酒酣之際,劉備取豫州牧 印,曰:“奉先兄,乃大智大勇之人,天下無敵,應為豫州之主。”
呂布酒意正濃,醉意已深。乃握劉備手曰:“賢弟怎如此謙讓?此印,當你我共掌之。自此,郭門之內,君裁之;郭門之外,吾主之,苦何?”
眾大驚,背呆滯!
呂布狂飲,醉臥于席上。劉備命人扶之至驛館歇息。
是夜,呂布狂吐不止,暴斃。
如果呂布在特定歷史節點(如徐州時期)選擇真心歸附劉備而非反復背叛,三國格局可能發生以下變化:
1.軍事格局重塑
- 徐州防御強化
呂布的騎兵戰術與劉備的步兵協同,可形成對曹操的強力威懾。198年曹操東征時,若有呂布駐守小沛,劉備守下邳,徐州或能避免速敗。
- 官渡變量
200年官渡之戰前,劉備-呂布集團若保存實力,可能從東南牽制曹操,甚至聯合袁紹形成夾擊,改變戰役走向。
- 反曹同盟鞏固
呂布的加入會提升劉備陣營的號召力,吸引更多反曹勢力(如袁術舊部、青州豪強)投靠,形成更穩定的"抗曹統一戰線"。
- 孫劉關系變化
208年赤壁之戰時,擁有呂布的劉備集團可能減少對孫權的依賴,導致戰后荊州歸屬談判更強勢,孫劉聯盟或提前出現裂痕。
3.內部治理挑戰
- 領導權博弈
即便表面臣服,呂布的野心可能引發內部權力斗爭。參考其殺丁原、董卓的前科,關鍵時期(如入蜀時)仍存在叛變風險。
- 人才結構失衡
過度依賴呂布可能導致關羽、張飛等舊部離心,如219年荊州守將若為呂布而非關羽,其性格缺陷或加速失守。
- 曹操戰略調整
面對更強大的劉呂聯軍,曹操可能推遲統一北方,優先經營中原,導致漢獻帝的"挾天子"紅利期縮短。
- 西涼軍閥動向
馬超、韓遂等或更早與劉備-呂布結盟,形成"西北-東南"反曹軸心,但呂布曾殺董卓(西涼集團領袖),這一歷史恩怨可能阻礙合作。
呂布的加入本質是"戰術加強,戰略風險"。其個人特質決定了兩難局面:
- 短期收益
可助劉備在194-199年間獲得局部戰場優勢
- 長期代價
破壞劉備"仁德"政治品牌,增加聯盟不穩定性
結論:最可能的歷史路徑是延緩曹操統一進程,但難以改變三國鼎立終局。呂布的加入會制造更多"歷史分叉點",但受制于其人格缺陷和漢末階級矛盾(士族vs寒門),最終仍會由司馬懿等士族代表完成統一。這一假設的深層意義在于揭示:亂世中道德信譽(如劉備)比單純武力(如呂布)更具持久凝聚力。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發表不同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