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又稱“雙百”方針,是毛澤東提出的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指導方針。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總結講話中指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隨后,在5月2日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毛澤東正式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后來,這一方針成為指導我國科學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針。“雙百”方針的提出,適應了我國當時工業化建設對于解放思想、繁榮文化的要求。在這一方針引領下,人們從蘇聯教條主義的束縛中進一步解放出來,我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領域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出的時代背景是1956年,當時社會主義改造已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初步確立,中國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包括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同時,國際形勢上蘇聯和東歐發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動蕩,這也對中國產生了影響。
這一方針主要表達了以下思想:在文學藝術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中,提倡獨立思考、自由辯論、自由創作和批評,以及發表、堅持和保留自己意見的自由。它強調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和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是推動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繁榮進步的根本保證。這一方針的提出,符合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有助于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和文化多樣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毛主席關于雙百方針的手跡
1960年7月,毛主席接見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的代表。
上圖:1960年7月,毛主席接見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右起:老舍、梅蘭芳、田漢。
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
1964年10月2日,毛主席與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演出的全體人員合影。
1964年10月2號的晚上,《東方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隆重上演 。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國貴賓一起,觀看了這場由總理親自導演,由他來擔任策劃,由3500多名專業和業余文藝工作者參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葵花向陽,人心向黨
北方吹來十月的風(歌舞)
到敵人的后方去(表演唱)
飛奪天險(舞蹈)
歡慶解放(歌舞)
偉大的節日(歌舞)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序曲《葵花向太陽》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而創作和演出的一部優秀文藝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