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周邊的鄰國中,印度一直是“刺頭”般的存在。只要對中國不利的事,印度人總會千方百計地去推進。以不久前在我國舉辦的上合峰會為例,印度就無視對華承諾,公然拒絕簽署聯合聲明,企圖給東道主一個下馬威,導致會議24年來首次“無公報閉幕”。印度的這一破壞性舉動引發與會各國代表的憤怒,也讓其國家信譽和形象大為受損。然而,僅僅數天后,一個戲劇性的轉折震驚世界。印度外長辛格在華主動向中方提出“永久性解決方案”,試圖一舉終結延續數十年的中印邊境僵局。這一次,印方的態度非常誠懇。
從針鋒相對到開誠布公,印度此次對華態度的轉折,被印媒視為“破防性讓步”。然而,對于莫迪政府而言,此時的讓步其實就是為了印度的未來。印度與中國在邊境問題上的矛盾很深。自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爆發后,中印兩國不僅在邊境地區部署重兵,原有的外交軍事對話機制也全面中斷。而對于印度來說,原本就面臨生死對頭巴基斯坦的長期軍事威脅,而印度自身的軍事實力也遠遠不如中國,長期的邊境對峙不僅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讓印度政府承受巨大的軍費預算壓力,而中印關系降至冰點后,印度的制造業發展也受到極大影響。此時,莫迪終于意識到,單單以軍事對峙根本無濟于事,必須恢復中印邊界事務制度化溝通渠道,以此來緩解緊張的中印關系。
從根本來說,中印在邊境軍事領域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雙方撤軍、脫離接觸、設立緩沖區、巡邏透明化等幾個核心議題。其中,中方此前提出印軍應該撤出爭議地段駐軍,始終沒有得到回應。而這一次,印度首次公開接受了中印“逐步降溫”的框架。與此同時,印度方面還提出了中印共建睦鄰環境的建議,希望兩國通過經濟文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嘗試將邊境問題與整體關系解綁。期間,辛格明確向中方表示:“維持接觸線長治久安對雙方意義重大”,而且首次提出“一攬子永久解決方案”的劃界目標。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分析,印度此番對華態度突變,也是在多重危機下的自救。在外交領域,印度是出了名的“騎墻派”,長期在美俄兩大國之間搞“平衡術”,更是常常拿對華政策說事,只為在大國之間游走,獲取更多的利益。然而,不久前的印巴克什米爾軍事沖突的慘敗,讓莫迪政府終于認清了現實:美俄都靠不住。就以美印關系為例,印度一直請求美國開放F-35戰機出口,特朗普卻始終不松口,轉而向巴基斯坦出售無人機。再說經濟領域,印度原本通過武器和石油貿易和俄羅斯走得很近,但長期疏遠中國導致2025年一季度外資對印投資暴跌40%,本土青年失業率高達27%,取代中國產業鏈的計劃徹底成為笑話。
在今年的青島上合峰會上,印度人更是見證了上合組織的向心力,以及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其間,伊朗防長請求中國“主持中東正義”、俄羅斯防長強調“中俄協作”,巴基斯坦防長更是強調要長期保持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反觀印度,在上合會議上拒簽文件,已經徹底得罪了一眾成員國。如果印度繼續我行我素,未來只能落個被趕出上合乃至金磚組織的結局。不得不說,持續多年的中印邊境沖突,已經揭示了印度戰略誤判的代價。20世紀60年代的那場戰爭,就已經讓印度留下“誤判中國底線”的致命傷。經歷了一系列教訓與挫折之后,印度終于逐步醒悟,開始轉向外交解決,但這場“急轉彎”并非源自善意,而是印度騎墻戰略遭現實痛擊后的被迫清醒。未來,印度能否真正對中國坦誠相待,讓中印關系重回正軌,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