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江陽沽酒客原創(chuàng)完成,請尊重作者,未經(jīng)許可不得擅自使用。
《四川通志》卷百六十八:唐朝王昌于梓州遇落魄仙,落魄仙姓張瀘州道觀寺廟寺院。后王昌入瀘州,落魄仙呼昌為"易元子",授以道術(shù),取馬送昌歸至家,馬化龍入潭。昌后遂仙去。這是瀘州龍馬潭能查到的最早的記載。
這個龍馬潭可不是今天的龍馬潭區(qū),但是它卻是瀘州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guān)于龍馬潭的來歷如今提及的很少,但是前人也有記錄,地方也有傳說,這次江陽沽酒客說一說我查證到的一些內(nèi)容,以饗各位地方文化的愛好者。
龍馬潭:神話與史實交織的傳奇之潭
在川南大地的悠悠歲月中,瀘州龍馬潭宛如一顆神秘而璀璨的明珠,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更承載著一段段動人心弦的傳說,以及一位與它命運緊密相連的傳奇人物——王昌。
據(jù)《四川通志》卷百六十八記載,唐朝時期,王昌于梓州的繁華市井之中,邂逅了一位落魄仙人。此仙人姓張,雖看似潦倒,卻周身散發(fā)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行為舉止間盡顯放蕩不羈、無拘無束,仿若不被塵世的規(guī)則所束縛。命運的齒輪自此開始轉(zhuǎn)動,這次相遇,徹底改變了王昌的人生軌跡。
彼時的王昌,或許只是一個懷揣著平凡夢想,在世間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但他心中的善良與對未知的好奇,促使他向落魄仙人伸出了援手。或許是被王昌的真誠與善良所打動,仙人對他另眼相看。當王昌踏入瀘州這片土地時,仙人親切地稱呼他為“易元子”,仿佛在宣告著他即將開啟一段非凡的人生旅程。
仙人毫不吝嗇地將道術(shù)傳授給王昌,讓他領(lǐng)略到了超凡的力量與智慧。不僅如此,仙人還精心挑選了一匹矯健的駿馬,送王昌歸鄉(xiāng)。這匹馬渾身散發(fā)著神秘的氣息,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當它載著王昌回到瀘州家中時,奇異的事情發(fā)生了。
駿馬嘶鳴一聲,縱身一躍,跳入了那片幽深的水潭之中,剎那間,光芒萬丈,駿馬竟化作一條巨龍,消失在潭水深處,只留下層層漣漪,訴說著這段不可思議的故事。而王昌,在經(jīng)歷了這一系列神奇的事件后,也仿佛脫胎換骨,最終羽化成仙,離開了塵世的紛擾。
在瀘州當?shù)兀耖g還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王昌的傳說,為這個人物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有人說,王昌本是東川的一名獄吏,每日的工作便是審訊犯人、處理案件。
在那個司法并不健全的時代,冤假錯案時有發(fā)生。有一天,王昌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妻子為了考驗他,故意讓婢女送去豬蹄,并詢問他是否全部吃完。王昌表示只吃了十個,妻子便假裝發(fā)怒,稱婢女偷吃或送人,要求王昌審訊婢女。
在嚴刑拷打下,婢女不堪痛苦,只能屈打成招。就在婢女即將被趕走時,妻子道出了真相,原來這一切只是對王昌的考驗,她擔心丈夫在工作中為了錢財而制造冤假錯案。王昌聽后,如夢初醒,內(nèi)心深受觸動。
他意識到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如果被濫用,將會給他人帶來無盡的痛苦。于是,他毅然決然地放下了手中的筆,辭去了獄吏的職務(wù),開始尋求內(nèi)心的寧靜與正義之道。
此后,王昌踏上了修行之路。在修行的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但始終堅持不懈。他四處游歷,拜訪名師,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終于,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遇到了那位改變他命運的落魄仙人。仙人被他的誠意和堅定的信念所打動,于是傳授給他仙術(shù)和赤龍大丹訣,幫助他實現(xiàn)了超凡的蛻變。
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民間傳說,王昌的故事都在瀘州大地上代代相傳。他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人從平凡走向超凡的傳奇經(jīng)歷,更是瀘州人民對正義、善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而龍馬潭,作為這段傳奇故事的發(fā)生地,也因此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nèi)涵和神秘色彩。它不僅是一處自然景觀,更是瀘州文化的重要象征,見證了這座城市千年的滄桑變遷與歷史傳承 。
如今,當人們漫步在龍馬潭畔,看著那波光粼粼的潭水,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王昌與龍馬的傳奇故事所留下的余韻,讓人不禁沉醉在這充滿詩意與神秘的氛圍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