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下館子請客吃飯,引發輿論熱議。高洪波表示,“要帶頭消費,帶領消費”“今天我來買單,你們這些企業不要搶”“如果哪個搶單就不準吃飯”,客人里有老師、全國勞模、人大代表、90后創業者等。對此,有人認為是在“作秀”,這樣做的意義不大。
為什么一頓飯局,會引起這么大關注?主要是太少見了。在老百姓的印象里,領導干部的私人生活總是很神秘。和誰吃飯?在哪吃?花多少錢?這些都不在普通老百姓的視線里。高洪波這次請客,還特意事先聲明:“誰要搶單就不準吃飯。”這樣“高調”展示,確實打破了常規。另外,過去一段時間,許多地方在整治違規吃喝時出現了歪曲解讀、過度執行的情況,“吃喝”兩個字正在風口浪尖,很多人“談吃色變”。作為區委書記,有這種做法是需要勇氣的。
筆者想說的是,當一位基層主政者走進煙火氣的飯館,輿論若只聚焦于“作秀”與否的狹窄漩渦,無異于舍本逐末,錯失了洞見其深層價值的寶貴視角。這頓看似尋常的飯局,實則承載著多重關鍵信號。
它為公職消費樹立了清朗標桿。在整治違規吃喝背景下,公職人員對“如何吃”常存困惑,消費市場也難免因政策緊縮而蒙上陰影。高洪波自掏腰包、公開宴請社會各界代表,正是以磊落杯盞清晰劃下合規邊界。此舉不僅為公職身份洗去污名,更勇敢重塑了其清朗形象,干部與民眾同桌而食,本應是常態,而非異數。
它指向了官員角色轉型的新路徑。搜索網絡報道,這位區委書記的“出圈”,今年以來已經不是第一次。從年初他號召干部“買新衣、下館子”,帶頭消費、帶動消費、帶領消費,到4月他宣布凡是節假日期間,榮昌所有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學校機關、政府的公共市政停車場全部免費,游客車停路邊不貼條,再到端午假期他參加了龍舟表演賽,和干部群眾一起擊鼓、揮槳……每一次出現都吸引了眾多眼球。而這絕非簡單的“網紅路線”,而是嘗試突破刻板框架,在務實行動中拉近官民距離。每一次“被看見”,都在無形中松動那道無形高墻。
它是經濟復蘇進程中的一針強心劑。當消費信心如同驚弓之鳥,高洪波“帶頭消費、帶領消費”的言行,便是對市場最直接的信任背書與信心傳遞。他的“今天我來買單”不僅是一句承諾,更是對市場力量的公開致敬。這樣的判斷,可以從高洪波早在今年1月的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找到依據,他說:“我的工資就是納稅人給的,納稅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不去支出,小攤小販就更沒有收入。我們都不消費,民生就沒有錢了。”還有,“春節前去買一套新衣服,給家屬也買一套新衣服,給小孩也買一套新衣服。”“周末都帶著家人去吃頓飯,榮昌的人均消費60—100元,如果我們有1萬人消費,一個禮拜就是100萬。”尋常消費與餐飲經營之間休戚與共,每一個個體的尋常消費,正是無數從業者生計之所在,是區域經濟肌體健康運行的微末血脈。書記的舉動恰如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其漣漪效應正是要喚醒、激活這沉睡的良性循環。
當然,單次行為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然而若只糾纏于“作秀”標簽,便容易遮蔽這些積極嘗試背后的價值光芒。當一位區委書記以自費方式公開支持本地消費,其行動本身就具備示范意義。公眾輿論與其在“是否作秀”的淺灘上反復打轉,不如將目光投向更遠處。對媒體而言,應超越“書記吃了什么”的表層敘事,深入剖析正常消費如何滋養經營主體、創造就業、推動良性循環。對公眾來說,可保持一份“樂見其行”的開放心態,同時保持理性監督,重點審視行為是否真正惠及民生與經濟。最關鍵的是,各級干部更應思考如何超越“請一頓飯”的形式,將“為民務實”的精神內核,化為持之以恒的常態行動。
當吃飯不再成為新聞,當官員與百姓同桌言歡不再引發驚異,當正常消費真正成為社會肌體的自然律動,那才是治理現代化抵達的新境界。高洪波的這頓飯,其深遠意義恰在于此:它是一次對“官民距離”的拉近嘗試,是對“消費力量”的無聲致敬,更是對“何為務實”的生動詮釋。由此引發一個共同思考:一個更開放、更常態、更富活力的官民互動圖景應如何繪就。(久泰平)
可參與優惠購票福利!
來源: 中國吉林網長白時評出品
編輯:熊一黎 審校:王偉光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