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今年要發的iPhone17系列,芯片還是用臺積電3nm工藝,2nm連影都沒有。
更扎心的是,高通、聯發科這些安卓陣營的“扛把子”,也齊刷刷選擇繼續蹲在3nm陣營。說好的“科技以換代為本”,咋突然集體剎車了?答案就倆字:成本。
按媒體算的賬,現在3nm晶圓一片賣2萬美元,折合成手機芯片,每顆成本得1000到1500塊。要是硬上2nm,晶圓價格直接飆到3萬美元,芯片成本立馬躥到2000塊上下。這啥概念?原本賣5000的手機,芯片成本就占了四分之一,要是用上2nm,手機不漲價1000塊都得賠錢。
手機廠商也不是傻子,漲價吧,消費者不買賬;自己扛吧,除了蘋果、華為、三星這些“土豪”,其他品牌分分鐘虧到姥姥家。就拿中端機來說,原本賣4000塊的機器,芯片成本突然翻倍,要么漲價到5000塊被罵“割韭菜”,要么硬著頭皮不漲價,結果每賣一臺虧幾百。這買賣,誰干誰傻。
那2nm工藝就徹底涼了?倒也不是。專業人士放話了,等過兩年2nm價格跌下來,和3nm差不多的時候,廠商們肯定一窩蜂往上沖。可問題是,晶圓廠從來不是做慈善的——2nm剛普及,1.4nm的“大刀”又舉起來了。按照臺積電的劇本,1.4nm晶圓價格還得再漲50%,一片賣4.5萬美元,芯片成本又得往上躥40%-50%。這套路,和當年3nm取代5nm、5nm取代7nm一模一樣。
說到底,這就是半導體行業的“割韭菜循環”:晶圓廠用新工藝收割芯片廠商,芯片廠商轉手把成本塞給手機廠商,手機廠商再偷偷加到消費者頭上。可最底層的打工人呢?工資漲得沒芯片快,換機周期越拖越長。前幾年大家還追著首發買新機,現在連蘋果用戶都開始喊“13香”“14香”,為啥?還不是因為新機升級越來越像擠牙膏,價格倒是一年比一年辣手。
更魔幻的是,這場游戲里最賺錢的,其實是賣光刻機的ASML。臺積電們砸重金買EUV設備,成本全攤到晶圓價格里;ASML躺著數錢,轉頭又研發更貴的High-NA EUV。這哪是科技競賽,分明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資本游戲。
所以別怪手機廠商“慫”,2nm這玩意兒,現階段就是科技圈的“奢侈品”。咱們普通消費者,還是老老實實等工藝降價吧——畢竟,當年3nm剛出來時,不也有人說“用不起”嗎?現在不也成了旗艦機標配?只不過這等待的時間,可能比咱們換機周期還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