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簡稱《文明的燭火》)新疆巡演,7月1日晩在烏魯木齊啟幕,以“科學+文化+藝術”的創新形式,為新疆各族民眾獻上一場跨越時空的科學文化“盛宴”。
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新疆巡演海報。中國科技館 供圖
《文明的燭火》舞臺劇以北宋“天關客星”記載與現代大科學裝置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英文縮寫LHAASO,中文昵稱“拉索”)科研突破為敘事雙核,通過宋代水運儀象臺與當代科學裝置的跨時空呼應,構建起古代天文學家蘇頌與當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對話,以千年敘事詮釋科學精神傳承。觀眾跟隨劇情穿越時空,見證中國古代科技智慧如何啟迪現代科技創新,深刻感悟“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的時代主題。
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新疆巡演前進行彩排。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該舞臺劇全劇融合聲、光、電特效與舞蹈、戲劇表演,拓展科普邊界,打造“人在劇中游”的沉浸式場景。科技再現古風方面,通過全息投影復原水運儀象臺運轉原理,展現宋代科技巔峰;現代科研實景方面,以舞臺裝置模擬“拉索”觀測站捕捉宇宙線的震撼過程;情感共鳴設計方面,設置觀眾互動環節,讓觀眾親手觸碰“古代星圖”與“現代數據”,感受科學傳承的溫度。
為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2024年10月,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煤礦文工團傾力打造沉浸式舞臺劇《文明的燭火》,旨在以藝術之形傳科學之神,讓‘愛國、創新、求實、奉獻’的科學家精神深入人心。2025年,適逢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以及科普法修訂后首個全國科普月,中國科技館對《文明的燭火》劇目進行全面升級,并策劃推出新疆、北京、西藏三地巡演。其中,新疆巡演7月1日至4日將在烏魯木齊連演6場。
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新疆巡演前進行彩排。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據中國科技館介紹,以此次新疆巡演為契機,該館同步啟動科普服務新疆系列行動:科普大篷車“三進”南疆行動,通過滿載科普設備的流動車隊深入南疆鄉村,開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務一體化活動;“好奇新疆”以“科學視角解碼新疆”為主題,推出系列微視頻全媒體傳播;“北辰對話”將舉辦特別節目《跨越天山的科學守望》;科技館“智能體”等智能設施落地新疆,構建“永不落幕”的科普平臺。(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