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核聚變游戲嘉年華開幕,恐怖生存新作《I Hate This Place》首次在中國亮相,在展會中玩家能體驗到試玩Demo。
這款游戲由RockSquareThunder開發,BrokenMirrorGames推出。其憑借獨特的80年代復古美漫畫風和開放世界生存恐怖玩法,成了展會最受關注的獨立游戲之一。
從谷歌到恐怖游戲:回歸初心的創作
制作團隊接受游民星空專訪時透露,團隊之前在谷歌工作,風格與第一款游戲不同,想嘗試新事物。早期他們試過不同風格,最終決定回歸熱愛的恐怖游戲領域。團隊核心成員在恐怖游戲領域經驗豐富,創始人更是資深開發者。與漫畫原作者魯本(Kyle Starks)的合作,促使項目成型。
《I Hate This Place》改編自獲艾斯納獎提名的同名漫畫系列,采用前傳形式敘事。玩家扮演主角埃琳娜,誤喚出邪惡力量后,要在充滿敵意的環境里求生,得利用環境、收集資源、制作工具,在有限時間找避難所,躲過夜晚的致命威脅。
漫畫美學與生存恐懼融合
試玩Demo展現了游戲的獨特之處,把壓抑的生存恐怖體驗用鮮艷的視覺風格呈現出來。制作人形容它像一本五顏六色的漫畫書,這種美術風格源于原著漫畫。團隊強調原著中“不同類型的恐怖內容”和“多元人物關系網”的主題給游戲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游戲采用等距視角與開放世界結合的架構,有晝夜循環機制,戰斗包含射擊和近戰元素,考驗玩家策略和臨場反應。每個場景視覺沖擊力強,還藏著獨立故事線索和恐怖謎團。
“鹿頭男”:連接漫畫與游戲的恐怖符號
談到游戲與原著漫畫的聯系,制作團隊提到關鍵意象“鹿頭男”,“鹿頭男”在漫畫中出現,是地區詭異事物的源頭。在游戲世界觀里,“鹿頭男”代表絕對死亡,遇見他的人無一幸免。玩家在游戲中能探索鹿頭男的起源,游戲雖是漫畫前傳,但保留了原著角色脈絡,給熟悉原著的玩家更多敘事層次。
進軍中國市場:波蘭團隊的新嘗試
面對中國市場,制作團隊態度務實開放,稱中國市場像“一門要學習的課程”。雖說之前作品規模不大,但仍然認真仔細的與本土伙伴合作,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制作人發現中國玩家和波蘭玩家相似,或許是因為兩國玩家都追求深度敘事和獨特游戲體驗的相同點。游戲計劃2025年第四季度發售,將登陸PC(Steam)、Play Station5、Xbox SeriesX|S和Nintendo Switch平臺,多平臺策略考慮到中國主機與PC玩家并重的市場特點。
核聚變現場:歡樂的游戲盛宴
首次參加北京核聚變,制作人很興奮,覺得這里玩家多,氛圍舒適,稱贊現場的人友好熱情。活動現場,《I Hate This Place》試玩區前玩家排著長隊,大家被游戲獨特視覺風格吸引,試玩后反饋游戲機制有深度,生存壓力與資源管理的緊張感,和鮮艷畫面形成有趣反差。
天色漸晚,制作團隊還在展臺和玩家交流,他們身后,《I Hate This Place》海報上,鹿頭男剪影在五彩農場背景下投下長影,仿佛邀請玩家在2025年冬季來揭開這場生存試煉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