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孫藝格
圖源:圖蟲
盛夏已至,雪糕市場進入銷售旺季。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走訪多家商超發現,大部分雪糕價格在3-10元,動輒幾十元一根的“雪糕刺客”已經不再常見,取而代之的是均價5元左右的平價雪糕。
有不少商家表示,雪糕的價格雖然已經回歸平價時代,但線下實體零售店的生意難做,廠家在線上渠道“卷”低價批發吸引了大量客源,成為沖擊線下零售店的主要原因。
此外,主打“健康”“低脂”的意大利純手工冰淇淋Gelato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嘗鮮”,市場規模已經突破百億。
消費理性回歸,電商平臺開打“價格戰”
7月1日,時代周報記者在上海的一家社區便利店內看到,不同價位的雪糕被分類擺放在冰柜中,其中低價雪糕占大多數,單價在1.5元到6.5元之間,包括“伊利大布丁”、“伊利紅提子”、“伊利冰工廠”、“伊利玉米棒”、“冰+山楂”等。
其余小部分雪糕的單價在7元到10.5元不等,該價位的雪糕品牌分別為“和路雪夢龍”系列、“和路雪可愛多”、“巧樂茲”。
圖源:時代周報/攝
“今年大布丁和巧樂滋賣的最好,因為價格實惠嘛,而且這些都是老口味,大家也吃習慣了。”該便利店店主如是說。同時,據該店主介紹,這兩年像“鐘薛高”這樣的天價雪糕已經逐步淡出市場,“現在只有一些高檔連鎖超市還有二十幾塊的雪糕,像我們這種便民超市進的都是平價雪糕。”
在雪糕市場價格集體“降溫”的同時,商家們的價格戰卻在不斷“升溫”。
7月1日,某雪糕批發店商家李文(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現在伊利的價格一直在漲,我這邊批發雪糕都卷得很厲害,3元一支,還有的批發店做活動9.9元賣5支,這相當于賠錢吸引客流。”
此外,不少雪糕批發商家為應對低價內卷,不得不推出“一根也是批發價”的優惠政策,以及會員制度,以量換價。
雪糕商家“卷”低價的底層邏輯是由于銷售渠道的拓寬,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對比和選擇的機會。隨著線上渠道的發展,社區團購和直播間帶貨為各大雪糕商家開辟了全新的銷售途徑。
在安徽開了一家雪糕零售店的商家曉峰(化名)表示,“今年雪糕廠家和零售商都在打價格戰,許多雪糕廠家在電商平臺低價促銷,甚至電商平臺的售價比我們的進價更便宜。”
張威(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上個月在某電商平臺下單了30支伊利的雪糕,總價71.91元,折合下來大概2塊錢一支,“這樣的價格在小超市里是肯定買不到的,而且是順豐包郵到家。”還有消費者表示,在線上平臺下單了35支伊利“芋泥糯茲茲”“苦咖啡”“臻巧雪糕MAX”“克力棒”,最后加上平臺的補貼,共消費39.9元。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某雪糕批發直播間內,主播反復強調“直播間下單滿69減28”、“化了包賠”、“免運費送貨上門”,超市賣10元一支的“夢龍香草冰淇淋”,在該直播間內僅賣6元一支。
圖源:直播間截圖
7月1日,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前雪糕市場價格趨于平價,線上團購興起使線上價格更實惠,線下批發商“卷”低價是應對競爭的無奈之舉,但長期來看負面影響顯著。“低價內耗會壓縮利潤空間,導致商家無力投入產品創新和品質提升,形成‘低價-低質’惡性循環,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且過度依賴低價會破壞市場定價機制,當價格成為唯一競爭手段時,品牌、品質和信任體系將逐漸瓦解,參與者均難獨善其身。”
詹軍豪認為,商家需跳出“卷”低價陷阱,通過差異化競爭突圍。可聚焦細分市場,如開發益生菌冰淇淋、膠原蛋白雪糕等健康、功能性產品。同時拓展銷售渠道,布局即時零售、社區團購等新興場景;強化品牌建設,通過復合店場景化門店,增強用戶粘性,以品質和服務贏得長期市場。
百億Gelato市場正在崛起
在零售雪糕回歸平價的同時,另一小眾品類正在高速擴張——均價在30-60元不等的意大利手工冰淇淋Gelato掀起了一波開店熱潮。
Gelato是源于意大利的傳統手工冰淇淋,以牛奶、奶油、時令水果和天然堅果為主要原料,制作時不添加水分,采用慢速攪拌與均勻降溫工藝,使得口感更綿密,相比于普通的冰淇淋制品,Gelato“低脂”的健康屬性吸引了大批消費者。
在一、二線城市的商場內,Gelato門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達1835億元,其中Gelato增速達10%,市場規模已經突破120億元。
相比其他品類的冰淇淋價格而言,Gelato這一品類在剛進入國內市場時價格較高,如意大利知名Gelato品牌Venchi,單球價格為39-59元,分享裝498元/盒。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入局,打著“意大利純手工”“健康0脂”“不加一滴水”等標簽的Gelato也開始走向下沉市場。
如近一年在各大商場內“刷臉”的Gelato品牌“野人先生”,據窄門餐眼數據,其現有門店數量為566家,主要集中在江浙滬一帶和廣東省,其在美團、大眾點評等平臺推出的75元/3次卡的團購套餐,單球價格最低為15元。
圖源:線上團購平臺截圖
此外,茉莉奶白、喜茶、蜜雪冰城等新茶飲品牌也曾推出過Gelato單品,單價在15元-30元不等。
時代周報記者在某電商團購平臺搜索“Gelato”發現,大多數本土Gelato品牌的人均價格在29元到35元之間,一些非連鎖品牌的團購套餐的單球價格低至9元;奧樂齊等大型連鎖超市中售賣的盒裝Gelato,單價均未超過30元。
在某社交平臺,關于Gelato的瀏覽量高達11.5億,其動輒20、30元一份的價格成為消費者爭論的熱點,有消費者認為Gelato的價格較高,也有消費者認為“偶爾吃一次這樣的價格還算可以”。在如今的消費觀念下,Gelato的熱度能持續多久?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未來這個品類會如何發展?
詹軍豪認為,Gelato的走紅源于健康屬性與消費體驗的雙重升級。其以牛奶為主料、低糖低脂、天然食材的特點契合健康消費趨勢,而手工制作、高顏值呈現則滿足社交分享需求。其競爭優勢在于精準定位高端市場,客單價雖高,但通過品質背書和場景化營銷構建品牌溢價,同時以70%以上毛利率保障利潤空間,形成“高端定位-品質體驗-利潤支撐”的良性循環。
7月1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則表示,“現在的冰淇淋市場是去中間化,太低端不行,太高端也不行,這種網紅類高客單價的冰淇淋是曇花一現,只是在‘割韭菜’。不過整體來看,目前冰淇淋賽道是高速增長、高速發展、高速擴容的,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品牌在可持續發展,創新升級以及迭代的速度和質量方面做得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