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錫林郭勒7月2日電 題:當一座“野生”牛奶湖成為爆款旅行地之后
中新網記者 奧藍
誰也不曾想到,一個多月前還人跡罕至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牛奶湖,如今已是游人如織。7月2日,太仆寺旗文旅局對外公布,端午節(5月31日)至今,牛奶湖累計接待游客35萬余人次,單日最大游客接待量5萬余人次。
6月30日,錫林郭勒牛奶湖畔,游客打卡拍照。錫林郭勒盟融媒體中心 供圖
牛奶湖是火遍網絡之后當地政府迅速給它起的“藝名”。這是一片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腹地的天然堿水湖,原名白音查干淖爾(蒙古語,意為富饒的白色湖泊),面積約10.8平方公里。2025年端午節小長假期間,牛奶湖因自媒體博主打卡視頻而爆紅網絡,熱度一直不減。
之后,牛奶湖游客量暴增,每日少則數千,周末則數萬。草原上、湖岸邊、湖中玻璃棧道上滿是游客,最多一天自駕車輛超3萬輛。
牛奶湖很美,宛若宮崎駿筆下的漫畫世界。山線、水線、天際線如水墨線條般將時空隔開,奶白色的湖水漫漫,茫茫草原一坡又一坡、望不到邊。
6月29日,錫林郭勒牛奶湖玻璃棧道上,游客打卡拍照。中新網記者 奧藍 攝
牛奶湖也不是一直這般美麗。此前,該湖曾因降水少而幾近枯竭,湖中堿含量變高。2024年夏秋以來,隨著當地生態改善、水量豐沛,而逐漸呈現奶白色。
賀丁是太仆寺旗分管文旅的政府副旗長,最近這段時間,每天都駐扎在牛奶湖畔,皮膚被曬得黝黑。他告訴中新網記者,牛奶湖火了之后,當地迅速響應,螞蟻搬家式地開展基建,并改善旅游服務,基層政府不少“80后”“90后”工作人員貢獻了許多有趣的點子,也推出不少爆款文旅體驗項目。
熱度最高的是“在牛奶湖喝牛奶”。一個水龍頭在湖中架起,流出的是與牛奶湖水一樣的奶白色液體,這實際是純牛奶。游客們愛極了這個項目,日均銷量千余杯。
牛奶湖畔發呆大會是新奇的體驗,藍天白云下、微風草地上,游客們體驗慢生活;“一二三木頭人”游戲的最終大獎是一顆人工培育的鉆石,這也是太仆寺旗的特產;“鮮花插在牛糞上”尋寶大賽,光是聽名字,就已經令人十分好奇……為避免人為活動破壞生態環境,湖邊所有設施和服務場地,都是臨時搭建的。
不少本地民眾也自發化身網絡推薦官,為家鄉發聲。高雅是一名粉絲量超55萬的錫林郭勒自媒體達人,6月以來一直在這里拍視頻。最近,她和團隊還將近千套特色民族服飾運到湖畔,讓游客體驗換裝旅拍。
“變化太大了。湖變漂亮了,也熱鬧了。”年過六旬的巴圖寶音出生在這里,生活在城市,如今退休后每個夏天總要回來住一個月。他家距牛奶湖約3公里,沒事就要來遛彎。他告訴中新網記者,牛奶湖爆火之后,有周邊牧民牽馬來此從事旅游服務,一個周末能掙上千元人民幣。
當地餐飲食品企業也受牛奶湖的吸引,紛紛在這里開店引流,周邊不少旗縣的文旅部門也帶著文旅服務前來“助興”。
圖為游客們聚在湖邊草地上,觀看草原歌舞演出。任瑋瑋 攝
“綠草、藍天、羊群和馬群,錫林郭勒太美了。”游客左春強專程從天津自駕來草原,給自己規劃了約一個月的草原深度游,牛奶湖是第一站。“湖邊不遠處還有牧民賽馬比賽,我第一次見到那樣的場景。”
牛奶湖的爆火給當地文旅產業帶來機遇,同時還有巨大挑戰。太仆寺旗是以農牧業為主的北方旗縣,常住人口僅約10萬,接待能力和對旅游產業的布局規劃不是強項。目前,牛奶湖不收門票,每天湖畔有志愿者約百人,主要負責維護秩序、撿拾垃圾、提供引導服務等。賀丁坦言,即便如此,他們仍擔心對游客招待不周。
“不管怎么說,這對當地是好事,展示了錫林郭勒,還有內蒙古大草原風景如畫、人民好客還寵客的形象。而且這波流量正在輻射到周邊地區,這是很好的趨勢。我們目前還以此為機,提檔升級基礎設施。”賀丁感慨說:“牛奶湖讓所有人空前團結在一起。”
記者也在采訪時了解到,當地民眾因為牛奶湖的爆火產生出濃濃的自豪感。在他們看來,這片牛奶湖是生態好轉后大自然的饋贈,是無法復制的美景。(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