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實習生 姚媛媛
近日,有網友發帖舉報稱,河南焦作一自稱“考古人”的男子在考古現場開直播帶貨,疑似販賣出土文物。記者調查發現,該男子在多個平臺均有賬號,以講解考古知識為主,定期會開直播帶貨箭簇銅錢等。
7月2日,涉事男子毋某告訴記者,自己是考古現場的技工,所售賣的箭簇、銅錢是從二手平臺購得,售賣時間不到半個月,且直播場地在郊外,并非考古現場。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也確認,涉事男子并非該單位人員。目前,毋某已將自己的社交平臺賬號更名,并發布了澄清內容。
男子自稱是“考古工作者”
網友質疑其直播販賣出土文物
6月30日,有網友發帖稱,河南焦作一名賬號名為“考古人某某”的男子,長期以“考古人”自居,在考古現場開啟直播,不僅曝光尚未驗收的工地,還售賣各種銅錢、箭簇等物品。網友對其售賣物品的來源表示質疑,該男子則回應稱,“一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大哥給的”,并強調自己并非在編人員,所售賣的并非文物。
從網友分享的照片來看,該男子在主頁簡介中自稱考古人、專業技師,聲稱自己從事考古十余年,曾在河南、陜西、重慶等多地工作,熟悉田野發掘、繪圖、修復等技能,IP地址顯示為河南焦作。評論區中,有人認為博主“小題大做”,稱“箭簇不貴,存世量大”,但也有網友指出:“考古人員不得私藏文物,更不能參與文物販賣,這是職業紅線。”
記者搜索發現,涉事男子在多個平臺均有賬號,原名“考古人XX”,發布視頻的IP地址遍布全國多地。在某社交平臺上,其粉絲量有2.7萬。記者瀏覽其主頁發現,視頻內容多為展示古物出土現場、講解考古知識。其直播歷史顯示,近一年來,該男子基本每晚都會進行直播,最近一次直播是在7月1日晚。賬號主頁還掛有櫥窗,售賣的多為零食、書籍、日用品等。
毋某發布的“考古現場”視頻 目前已經更名
涉事男子回應:
售賣物品非文物 直播場地非考古現場
7月2日,記者聯系到該男子。他告訴記者,自己姓毋,是焦作人,但并非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也不是任何單位的在編人員或合同工,而是一名考古現場的技工,負責田野考古、照相、繪圖等工作,還會指導工人挖掘。他稱自己從業已有十余年,全國各地來回跑,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網上有專門的招聘網站,我投簡歷,合適了就去。”
對于相關爭議,他表示,自己所售賣的箭簇、銅錢基本是從二手平臺進貨,算不上文物,只是文玩或文創產品。他稱,自己直播一年多,直到6月中旬才開始售賣箭簇、銅錢類的文玩,且這些物品主要用于裝飾。
毋某發布的“考古現場”視頻
毋某說,由于二手平臺魚龍混雜,他無法對每一枚箭頭的來歷進行詳細鑒別,但所售物品都是有來路的。他售賣的箭頭會配上箭帽和掛繩后再出售,定價根據進價和品相而定,價格多在一百到二百元之間。
同時,他否認在考古現場直播,他稱,考古現場不允許直播和拍照,他是在戶外直播,讓人誤以為是在考古現場,其實并非如此。他一般選郊外或離考古現場很遠的建筑工地等有土區域直播,講解內容也多是文化層等考古知識,“之前一年多的直播都是在講解考古相關的知識,6月中旬吧,才開始賣這些文玩,目前也就成交一二十單。”毋某還稱,其發布的視頻大多是搬運自其他賬號或錄制的其他工友的畫面,少部分是自己錄制的,像崖墓等場景的視頻是在旅游景區拍攝,并非考古現場。
記者注意到,毋某目前的賬號已改名,主頁部分視頻已隱藏。毋某表示,一些考古研究所的負責人聯系到他,認為他的賬號名容易引人誤解,因此他改了名稱。他強調自己一直遵守規定,“開播一年多,從未在考古工地直播。”但他不愿透露具體涉及的考古工地名稱。
毋某稱,7月1日晚他已在直播中澄清此事,7月2日凌晨也發布了相關澄清視頻。他表示,很多人誤以為干考古的人會從工地上拿東西,這是一種誤解。他賣這些文玩只是為了養家糊口,直播也是想一邊宣傳一邊掙錢,“我不會監守自盜,我是干這個的,不可能知法犯法。”他還表示,不想因自己的行為給當地考古研究所帶來不良影響,“我是焦作人,但不代表焦作。”
毋某自己發布的“澄清”視頻截圖 表示很多文物其實是二手平臺淘來的
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回應:
其非該單位人員 考古現場禁止隨意拍攝
7月2日,記者與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取得聯系,一名工作人員對此事回應稱,該研究所沒有這名工作人員,毋某也并非他們單位的,“我們已經對此事已經澄清過了,如果你要是在網上查的話,現在已經有澄清內容了。”
這名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他們查看了在編和不在編的人員名單,并沒有發現毋某的名字,且毋某在網上發布的那些內容,也并非考古研究的工作場景,“不知道他在哪兒找的哪些視頻,可能都是網上搬運別人的一些視頻。”
在視頻中,毋某在多個考古現場進進出出,并且進行了現場拍攝。關于進出考古項目的一些規定和要求,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非專業人員肯定是不可以隨意進出考古現場的,只有專業的、聘請的人員,或者配合發掘的一些工人才能進入考古現場。
而關于毋某在視頻中銷售和推廣所謂的“考古文物”等問題,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專業的考古工作隊,肯定是不會像毋某那樣現場拍攝和隨意“把玩”文物的,會嚴格保障那些文物的安全,“我們會一道一道按照操作規程來走,然后就是多方檢查,會有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絕對不會可能出現上述情況的。像視頻中這個男子的這種行為,因為他不是我們單位的工作人員,其他情況我們就暫時不清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