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以來,2025年7月四大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迎來“冰點時刻”。以20萬元為例,1年期大額存單的利息從2900元縮水到2400元,直接少了500元;3年期的利率更是從1.9%暴跌至1.55%,利息蒸發2100元。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意味著過去依賴“躺賺”利息的日子徹底結束了。曾經被視為“穩賺不賠”的大額存單,如今與普通定期存款的差距越來越小。更扎心的是,5年期大額存單在四大行全面停售,部分中小銀行雖有產品,但利率也降至2.5%以下,且額度稀缺。
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2025年7月四大銀行大額存單最新利率,并算一算本金100萬元,各期限利息多少?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又有什么理財方式可以接棒大額存單?
一、2025年7月四大銀行大額存單利率最新盤點
根據2025年7月最新數據,四大銀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大額存單利率已全面進入 “1 時代”,且產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工行、農行:1個月0.9%、3個月0.9%、6個月1.1%、1年期1.2%、2年期1.2%、3年期1.55%;
中行:1個月0.9%、3個月0.9%、6個月1.1%、1年期1.2%、2年期1.2%;
建行:1個月0.9%、3個月0.9%、6個月1.1%、1年期1.2%、3年期1.55%;
由以上數據可知,工行和農行的大額存單品種最為齊全,中行缺少3年期、建行缺少2年期。如果按本金100萬元計算,四大銀行大額存單各期限利息分別為:1個月750元、3個月2250元、6個月5500元、1年期12000元、2年期24000元、3年期46500元。
二、普通儲戶從 "躺賺" 到 "焦慮",如何搶救 "錢袋子"?
張阿姨最近總在不同銀行門口徘徊,這位退休5年的老教師,原本指著工行50萬大額存單的利息補貼家用,可7月最新數據出來后,3年期利率從1.9% 跌到1.55%,每年少拿5250元。"以前夠給孫子買奶粉,現在連物業費都不夠了。" 她的焦慮,正是當下千萬儲戶的縮影。
其實,這波降息來得并不突然,且早有預兆,大芒芒也曾多次提醒,如果能盡早做好存錢計劃,這一波利息損失完全可以避免。以100萬存3年為例,調整前每年能拿19000元利息,現在只剩15500元,3年少賺10500元。更扎心的是,四大行齊刷刷停售5年期大額存單,3年期也限額搶購,想買都買不到。
面對縮水的利息,普通人該怎么辦呢?聰明的儲戶已經開始 "三招自救":一是將資金分散到中小銀行,比如某城商行3年期利率仍有2.2%,10萬存三年多賺1950元;二是搭配儲蓄國債,3年期儲蓄國債利率 1.58%,比四大行同期大額存單利率高3個基點,還有5年期品種,利率1.7%;三是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雖然不保本,但平均年化收益率也還不錯。
三、理財市場大變局:大額存單光環褪去,誰能接棒?
在銀行理財經理小陳的朋友圈,最近頻繁出現這樣的話術:"利率下行通道,鎖定長期收益刻不容緩!" 可現實是,大額存單的利率優勢正被蠶食。以10萬存1年為例,四大行大額存單利率1.2%,而某股份制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理財,7日年化收益率接近2%。
更尷尬的是,大額存單的 "高門檻" 成了硬傷。20萬起存的規定,把大部分普通儲戶擋在門外。反觀貨幣基金,1分錢就能起投,流動性還更好。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余額寶管理資產規模突破2.3萬億元,越來越多人選擇 "隨用隨取" 的靈活理財。
當然,大額存單并非一無是處。對于追求絕對安全的保守型投資者,它仍是資產標配。但普通投資者更需要打開視野:如果能接受小幅波動,封閉期的銀行理財預期收益2.1%-2.4%;如果愿意承擔稍高風險,短債基金近一年收益2%~5%。在利率 "跌跌不休" 的當下,單一存款早已不是最優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