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心目中的NO.1。
梁啟超在《中國六大政治家》中描述了中國歷史上六位杰出政治家,后世把他們稱為“六大良相”。這“六大良相”分別是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戰國時期秦國大良造商鞅、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宰相王安石、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
在梁啟超的心目中,歷史最佳宰相也就是上面幾位了,不過梁啟超所處的時代有點特殊,他處于清末民初時期,國家衰退、動蕩不安,他希望國家能夠改革,從而實現富國強兵,而國家實施改革,可資借鑒的就是上述這六大良相。
這六個宰相,有一些共同特質,那就是:都具有改革精神、都有很強的治國能力、歷史影響深遠。
這六位名相的改革措施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管仲讓齊國率先稱霸,商鞅讓秦滅六國,諸葛亮以一州之地鼎立三國,李德裕改革釀造了會昌中興,王安石改革雖半途而廢但影響最深,張居正改革締造了萬歷中興。
梁啟超確實用心良苦,他希望用追敘歷代良相的方式來為近代中國尋找出路,當時的國家是多么渴望有良相橫空出世。
這六個宰相都有很強的治國能力,這其實是句廢話,如果治國能力很差,根本就不可能發動改革,改革最考驗一個宰相的能力。換言之,治國能力是一個宰相的基本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那就是庸相。
這六名宰相,結局不盡相同,管仲和諸葛亮得以善終,商鞅被車裂,李德裕被貶崖州后病亡,王安石被貶官后抑郁而終,張居正死后被清算。
但凡實行改革,必然觸動既得利益階層,也必然會受到他們的反制,從歷史上的案例來看,既得利益者敗少勝多。管仲和諸葛亮能夠善終,完全是因為國家足夠小,齊國和蜀漢不過是割據政權,既得利益者少,憑借軍事大棒,可以暫時將他們打服,從而將改革推行下去。
改革任重道遠,非有強人和時勢不能為。
梁啟超心中的六大良相,很多人并不認可,很多人質疑那個李德裕有什么資格位列其中呢?蕭何、霍光、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不比他強多了。
但要考慮梁啟超的背景,梁啟超是要找主導改革的宰相,不是太平時期的宰相,所以蕭何等名相不能上他的榜單。
對比之下,諸葛亮治理的蜀漢是六大良相治理的國家中最小的,地少人稀,基數不占任何優勢,但諸葛亮通過法治立國、務實興邦兩條措施,讓小國寡民的蜀漢能夠和強大的曹魏爭雄,甚至還一度占優勢,這就純粹是個人能力了。
從改革精神、治國能力兩方面看,諸葛亮在梁啟超的榜單上要位居前列。如果從其他角度,比如忠誠的角度,那諸葛亮就得排第一了。
諸葛亮有一個優勢別人無法比擬,那就是忠誠,諸葛亮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能做到“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不疑”的宰相,這是空前絕后,亙古未有的,這個加分項,可以立即和其他宰相拉開差距。
如果讓皇帝從名相中挑一個做丞相,或者挑一個托孤,他們會選諸葛亮,因為諸葛亮一心為君。
如果讓大臣從名相中挑一個做丞相,他們也會選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處事公正。
如果讓政敵從名相中挑一個做丞相,他們也會選諸葛亮,因為諸葛亮不濫殺無辜。
如果讓老百姓從名相中挑一個做丞相,他們還是會選諸葛亮,因為諸葛亮一心為民。
諸葛亮是唯一一個深受上下尊卑、男女老幼信任的丞相,這就是歷史口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