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千淳
這次的充電寶爆炸事件,燒的不是行李箱,是整個行業的遮羞布。
多家頭部品牌因電芯等存在安全風險大規模召回存在安全隱患的充電寶,部分型號批次的充電寶3C認證被取消。
6月26日,中國民航局緊急通知,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內卷的代價,到底有多大?
小品牌爆了,大品牌炸了,不是誰失手,是全員內卷,導致的質量斷崖。
2018年的時候,10000mAH的充電寶99元。現在30000mAH的充電寶只要99元,容量7年增加到3倍,價格卻沒變。
商家的毛利率從34%,一路跌到只剩個位數,最低3%。抽檢的不合格率,則從19.8%飆升到37.5%。
為什么這一次羅馬仕、Anker、小米,統統中招?因為他們都用了同一家電芯供應商——安普瑞斯。
而為了壓成本,安普瑞斯把電芯外包給了江西一家代工廠。
代工廠為了省錢,送樣用合格隔膜,批量生產時換劣質膜。
結果鋰枝晶刺穿隔膜,直接短路起火。
你以為他們不知道這么做的后果嗎?當然知道。但現實就是:用好材料,立馬虧死;用壞材料,出事再說。
極致內卷的后果,就不是個別品牌翻車,是整個產業鏈聯手跳坑。
更諷刺的是:這些出事的產品,全都有3C認證。3C從護身符,變成了遮羞布,又被一把扯下。
最魔幻的是,這次沒出事的,反而是華為和OPPO。恰恰是它們,沒有參與到內卷之中。
因為華為根本不靠充電寶賺錢,只是用來消化手機電芯的庫存,10000mAH賣139元,質量高、價格高,銷量也很少。
結果是,最安全的沒人買,最危險的反而沖上熱榜。
這就是整個行業“內卷”出來的荒誕生態:誰越認真,越賣不動。說白了,消費者花的每一塊錢,都在逼廠商在安全上妥協。
原來消費降級的盡頭,不是不消費,而是不安全。
也許這才是“反內卷”的終極目的,讓人們花出去的票子,不要成為投給偷工減料的信任票,指向下一次爆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