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mym1323
在這個崇尚即時滿足的時代,連治病救人都成了"速食"般的消費行為。不少人將中醫視作跟不上時代的陳舊醫術,卻不知那些沉淀千年的藥方典籍中,蘊含著連現代科技都難以復制的生命智慧。就像一位老師傅手中那些被歲月打磨得發亮的器具,看似簡單古樸,卻往往能解開最復雜的癥結。
李俊才大夫的診室里,一位特殊的患者正接受診治。患者全身皮膚如皮革般緊繃發硬,關節僵硬疼痛到連最基本的握拳動作都無法完成。西醫診斷為"硬皮病",免疫抑制劑雖然能短暫控制癥狀,但隨之而來的肝腎損傷卻讓患者備受折磨——食欲全無、體力衰竭,生活陷入惡性循環。
李大夫通過細致觀察,發現患者除了明顯的皮膚硬化癥狀外,還伴有畏寒肢冷、面色晦暗等典型表現。
舌診見舌紫暗有瘀斑,脈象沉澀,這正是中醫所說的"陽虛寒凝,血瘀阻絡"之證。
在中醫理論中,《傷寒論》早有明示:"血瘀則痛,寒凝則收引",道出了硬皮病的病機關鍵。
針對這一證型,李大夫開出了一張融合古今智慧的處方:
桂枝、附子為君,溫陽散寒
當歸、川芎為臣,活血化瘀
雞血藤、紅花為佐,通絡止痛
黃芪、白術為使,益氣健脾
甘草調和諸藥
這個看似傳統的組方,卻蘊含著精妙的治療邏輯:先以溫陽散寒治其本,再以活血通絡治其標,標本兼治,循序漸進。
令人驚喜的是,經過系統治療,患者的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第一個療程后,畏寒減輕,皮膚緊繃感緩解;繼續治療兩個療程,關節活動度明顯增加;最終,困擾多年的頑疾得到有效控制。更難得的是,整個治療過程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真正實現了"既治病,又不傷身"的治療目標。
這個案例生動詮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與現代醫學的"對癥治療"不同,中醫著眼于整體調理,通過恢復人體內在平衡來消除疾病。就像修復一座古建筑,不是簡單地在表面涂刷,而是要從地基開始,層層加固。
對于深受硬皮病困擾的患者,中醫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李俊才大夫的臨床實踐表明,通過精準辨證和合理組方,即使是現代醫學認定的疑難病癥,也能在傳統醫學中找到解決方案。這不僅是醫術的傳承,更是一種健康理念的延續。
(注:本文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