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探店博主“狂傲”前往長沙雨花區粟塘農貿市場,揭露這里缺斤少兩的情況。
令他沒想到的是,買了五家菜,五家都是“鬼秤”!
眼看著被戳穿后,商販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表示“誰家不少個一斤?誰家不得吃飯?”
甚至糾集二十多人圍堵博主,刀都亮出來了,場面堪比黑社會收保護費。
那么,事情最后該怎么處理呢?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鬼秤”被戳穿
事發當天,博主狂傲像往常一樣,背著攝像機走進粟塘農貿市場。
本以為這種看似老舊的菜市場,賣東西會十分地道,至少在價格上會便宜一些。
誰能想到,這次的行程倒是讓他“喜提”免費洗澡和暴力按摩。
他先是去了一個海鮮攤買小龍蝦,攤主是個中年男人,看起來憨厚老實。
當攤主轉身去拿塑料袋時,狂傲出于職業敏感,隨手按了按電子秤上的幾個鍵。
結果他驚訝地發現,這臺秤的重量數字可以隨心所欲地調節,想顯示多少就顯示多少。
按下不同的按鍵,同樣的小龍蝦重量能相差將近三斤!
更可怕的是,攤主對被發現這件事毫不在意,仿佛這種操作已經司空見慣。
不甘心的狂傲決定再試試運氣,他來到第二個攤位買活雞。
為了避免商家殺雞處理,他特意強調要買活的,然而這個要求卻讓賣雞的黑衣老板起了疑心。
果不其然,這里的秤同樣存在問題,重量可以被人為操控。
當狂傲提出要重新稱重驗證時,黑衣老板瞬間變了臉。
他不僅把已經稱好的雞重新拿回去,還惡狠狠地指著狂傲的鼻子破口大罵。
隨后這個老板更是抄起一張塑料凳子,狠狠砸在旁邊,似乎是在示威讓博主閉嘴。
狂傲沒有被嚇倒,他繼續在市場里轉悠,又測試了三個攤位。
令人震驚的是,這五個攤位無一例外全部使用問題秤。
然而狂傲的行為很快就被眾多商販發現,他們開始聚集起來。
一個坐在板凳上的壯漢質問狂傲“有證嗎你就查!”
狂傲不慌不忙地回應:“買雞需要什么證?”
對方明白狂傲并不是監管局的人,便帶領一群人圍住他,隨后開始爭吵。
就在這時,一名穿灰色衣服的海鮮攤主突然掏出一把尖刀,嘴里嚷嚷著自己有精神問題。
他先是在腰間揮舞匕首,隨后又把刀舉到胸前位置威脅狂傲。
最危險的時候,刀尖距離狂傲的臉部只有十幾厘米,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與此同時,賣雞的黑衣老板拿出了高壓水槍,對準狂傲一行三人的頭部和臉部猛烈噴射。
冰冷的水柱打在身上,很快就把他們的衣服完全浸濕。
混亂中,一些商販的家屬也加入了"戰斗"。
一個中年婦女沖過來對著狂傲的胸口用力推搡,還有人試圖搶奪攝像設備。
狂傲被七八個人團團圍住,只能被動防御,努力保護著手中的拍攝證據。
當這場風波結束時,狂傲三人全部掛彩。
最嚴重的是攝影師,脖子上被指甲挖出了三道血痕,皮肉都被抓破了。
商家態度大轉變
正當現場一片混亂時,一個穿著白背心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了過來,詢問發生了什么事。
從周圍商販的反應來看,他在市場里說話很有分量,像是個"話事人"。
狂傲簡單說明了情況,提到電子秤少了六兩。
沒想到這位"扛把子"聽完后竟然說出雷人語錄:"六兩算啥,少一斤不正常嗎?誰家不吃飯啊?"
這番話聽狂傲都愣住了,按照那人的邏輯,欺騙消費者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更離譜的是,這位"管理者"還反過來指責狂傲是在蹭熱度拍。
建議他去找點"正當"的方式賺錢,仿佛曝光不法行為才是不正當的。
眼看事態越鬧越大,狂傲決定撥打110和市場監管局的電話。
當警察趕到現場后,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剛才還氣焰囂張的商販們瞬間像變了個人似的。
個個都收起了狂妄的嘴臉,開始裝起了無辜。
最有意思的是那個黑衣賣雞老板,剛才還在用水槍噴人,這會兒卻一臉茫然地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當工作人員詢問稱重問題時,竟然有人煞有介事地解釋說,狂傲買的那只雞剛好下了個蛋,所以重量才會少六兩。
這種解釋連三歲小孩都不會相信,卻被他們說得理直氣壯。
還有些意識到事情鬧大的他們開始銷毀證據,把電子秤砸得稀爛,快速拉下卷閘門準備溜之大吉。
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行為,反而更加證實了他們心中有鬼。
目前,長沙當地市場監管局已介入調查,相信事情很快就能調查清楚。
鬼秤市場如何整治
這件事情發生后,狂傲也將發布到社交平臺上。
網友戲稱這個市場是"人均高啟強"的聚集地,還有人疑惑地問道這真的還是2025年的長沙嗎?
令消費者們失望的是,這樣的案例不只在長沙,網絡上涌現出不少博主打擊鬼秤,曝光全國范圍內這種現象的發生。
當商販們形成利益共同體時,傳統的抽查和投訴機制往往難以發揮作用。
消費者個體面對這種集體作弊行為時處于絕對劣勢,只有借助網絡曝光的力量才能引起關注。
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少消費者表示不敢去菜市場買菜。
為了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不少地方也在尋找治理鬼秤的方法。
從技術層面來看,推行"智慧電子秤"工程勢在必行。
通過在電子秤內植入區塊鏈溯源芯片,所有稱重數據都會實時上傳至市場監管平臺,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碼就能驗證真偽。
這種技術手段,能從根本上杜絕人為操控的可能性。
同時,建立商戶信用黑紅榜制度也是必要舉措。
將欺詐行為直接納入企業征信系統,并與各大支付平臺聯動,對失信商戶實施交易限制。
這樣既能起到震懾作用,也能保護消費者權益。
而市場監管部門也于今年1月修訂新規,集市主辦者包庇鬼秤,最高可罰十萬元。
只有徹底根除這種不良風氣,人們才會再次大膽消費吧。
結語
農貿市場不僅是民生窗口,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微觀鏡像,唯有將“公平交易”嵌入城市發展基因,才能避免“網紅”變“網黑”的悲劇重演。
參考文獻:
1.個人賬號:狂傲探店日常
2.中國質量新聞網:《強監管讓“鬼秤”無處遁形》-2025-1-10
3.法制日報:《集市主辦者包庇縱容“鬼秤”經營者最高可罰十萬元》-2025-1-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