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吳樹民上世紀1970年相識于8133部隊華陰農場,他是中國人民大學畢業,我是西北財經學院畢業,我們都是那個年代的“臭老九”(對知識分子的貶稱),被分配在部隊農場勞動鍛煉。期間,吳樹民在部隊文藝宣傳隊就顯示出了文學才華,為宣傳隊創作了歌舞劇《想起咱親人王營長》等演唱節目。隨后,吳樹民就被分配到延安地區政法部門,在革命老區,吳樹民業余筆耕不輟,創作了大量的文藝作品。直至后來調回三原縣,成為陜西著名作家。
我與吳樹民半個世紀以來的友誼,使我經常能夠最先看到他的新作。他寄我的《域外的履痕》未翻開前,我還以為這是一本普通的游記,是作者對域外見聞的簡單記錄。但打開書頁,一場超乎想象的域外文化深度游就此開啟,震驚了我的三觀。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與犀利而詼諧的筆觸,將所到各國的文化、歷史和社會萬象,一一呈現。我仿佛跟隨作者的腳步,沉浸式領略了不同國度的歷史變遷、文化魅力與民俗風情。
硬核大爺的廣角鏡頭
看文物:國寶被搶的復雜心境 當吳樹民走進大英博物館,面對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內心五味雜陳。一方面,他由衷贊嘆 “老祖宗的東西就是牛”,精美的瓷器、書畫、青銅器,無不彰顯著古代中國的高超技藝與燦爛文明,這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驕傲與自信。另一方面,他對列強掠奪行徑的憤怒溢于言表,“強盜搶了咱家寶貝還得意洋洋”,這種憤怒源于對國家屈辱歷史的深刻銘記,讓讀者也能深切感受到那段慘痛歷史給民族帶來的沉重創傷。透過作者的描述,當年列強侵略中國、肆意掠奪文物的場景如在眼前,引發讀者對文物回歸的強烈期盼。
懟奢靡:中西 “敗家子” 的辛辣對比 在美國圣地亞哥市中心圣迭戈古城的西班牙總督府,吳樹民將總督府和慈禧的頤和園擺在一起 審視,對比手法十分鮮明。西班牙總督府的奢華建造耗費巨資,慈禧挪用海軍巨額軍費修建頤和園,二者都因奢靡享樂忽視了國家的軍事與發展。作者痛斥 “這幫人拿軍費修豪宅,被洋人打敗是自食惡果”。這不僅是對歷史人物奢靡行為的批判,更是對當下社會的有力警示。提醒人們合理分配資源,將資金投入國家建設與民生改善,避免重蹈歷史覆轍。這種跨越時空的對比,讓讀者更清晰地認識到奢靡之風對國家和民族的危害。
鑒經濟:日本泡沫帶來的警醒 在東京銀座,吳樹民敏銳地察覺到 “這里的地價簡直比北上廣還瘋狂”,隨即聯想到國內的樓市,直言 “可別學小日本犯傻”。日本在 20 世紀中后期,因房地產泡沫破裂陷入長達二十年的經濟低迷期。作者通過對日本經濟現象的剖析,提醒國內警惕房地產泡沫的風險。這種對經濟現象的深入剖析與敏銳洞察,體現出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關切。讀者在閱讀時,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未來也會有更深入的思考。
知識分子的犀利視角
拆解社會治理 對于美加政府大樓沒有圍墻,吳樹民有他獨到的想法,他瞬間化身 “列文虎克”,質疑 “這比咱們的鐵柵欄不同在哪里呢”。美加政府大樓的開放,體現出一種親民、開放的治理理念,有效地減少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隔閡。而國內部分政府機構不僅設置圍墻,甚至門衛森嚴。作者通過這種對比,思考社會的治理方式,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時,增進政府與民眾的互信,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這種對社會現象的深度剖析,展現出作者作為知識分子的敏銳洞察力與深刻思考。
文化碰撞實驗 在英國,吳樹民參觀了牛津大學哥特式建筑,馬上就將其與關中書院放在一起聯想,得出了 “原來學霸們的‘裝腔’方式全球通用” 這一有趣結論。牛津大學哥特式建筑,代表西方悠久的學術傳統與獨特文化風格,而關中書院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重鎮。二者雖建筑風格與文化背景不同,但都肩負著文化教育與學術使命。作者通過這種獨特想象,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知識追求和學術氛圍營造的共性,讓讀者感受到文化的多元與相通,為文化交流與融合提供了新視角。
太空級格局 在異域,吳樹民看問題總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他借宇航員視角看地球,感慨道: “人類要是再內斗,小心淪為宇宙中的流浪兒。”從太空俯瞰,地球是一個整體,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藍色星球上。然而現實中,人類卻存在戰爭、地域沖突、貧富差距等諸多爭斗,層出不窮。作者以宏大的視角,呼吁人類摒棄爭斗,團結協作,共同應對應全球性問題,保護地球家園。這種極具前瞻性與大局觀的思考,促使讀者跳出狹隘視野,以更廣闊胸懷審視人類的未來發展。
文學老將的破圈寫作
語言玩梗 吳樹民形容富士山是 “日本版雪山飛狐”,吐槽華爾街銅牛 “渾身散發著銅臭味”,玩梗式的語言生動詼諧,讓人忍俊不禁。“日本版雪山飛狐” 生動描繪出富士山在日本文化中的獨特地位與神秘氣質,又帶有幽默調侃意味。對華爾街銅牛 “渾身銅臭味兒” 的吐槽,則巧妙諷刺金融市場的逐利本質。這種創新語言表達,打破傳統游記刻板印象,使文章更具趣味性與可讀性,豐富了讀者的想象。
結構開掛 吳樹民是老作家,文章筆法多樣。本書采用 “歷史現場 + 瘋狂彈幕” 模式,使文章結構新穎獨特。在描述西班牙總督府時,突然插入甲午海戰的反思,這種跨時空地跳躍與聯想,給讀者帶來了強烈沖擊。這種對歷史現場的生動描述,讀者仿若身臨其境。而 “瘋狂彈幕” 式地反思,則如手術刀般剖析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與歷史教訓。這種結構不僅增強了文章可讀性,還能激發讀者深度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不斷穿梭于歷史與現實之間,加深對不同文化和歷史事件的理解。
金句迭出 在吳樹民的作品中,漢語在他的心里已經爐火純青,金句信口拈來。如書中 “地球儀轉一圈,才發現最牛的導航叫文明”“旅游若不思考,就等于在朋友圈作秀” 等金句頻出。“地球儀轉一圈,發現最牛的 GPS 叫文明” 深刻表達文明在人類發展中的關鍵地位,無論身處世界何處,文明都是指引人類前行的燈塔。“旅游不思考,等于朋友圈裝 X” 則一針見血指出當下部分人旅游的盲目性,強調旅游不僅是身體的游歷,更是心靈的探索與思想的升華。這些金句簡潔有力、富有哲理,為文章增色不少,能引發讀者強烈的共鳴與深入的思考。
《域外的履痕》老少皆宜
沉浸式文化課 閱讀《域外的履痕》,如跟隨吳樹民云游九國,能獲取豐富的歷史、文化、經濟、哲學知識,比刷短視頻更具價值。書中,作者詳細介紹各國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社會現象、風光景點,像美國的建國歷程、英國的工業革命、印度的宗教文化等等。作者通過生動地描述與深入地分析,讓讀者仿佛親身經歷了該國歷史的變遷,深度感知到不同文化的內涵。這種沉浸式異域體驗,讓讀者在輕松地閱讀中,拓寬了知識積淀,提升了文化素養,滿足了讀者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
毒舌吐槽合集 吳樹民對中外奢靡誤國的領導者進行地花式批判,堪稱 “古代凡爾賽翻車現場”。他毫不留情地批判西班牙總督、慈禧太后等因奢靡享樂損害國家利益的惡舉丑行。這種“毒舌吐槽”既可滿足讀者對歷史八卦的好奇,又能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傳遞深刻的歷史教訓。讀者閱讀時,既能感受到作者的直率與幽默,又能從歷史故事中汲取教訓,獲得啟迪,明白領導者決策對國家和民族的重大影響。
老花鏡引領Z世界 吳樹民80 歲高齡還能帶著老伴王欣周游異域,不僅身體硬朗,且文筆比網紅更具個性,一位 80 歲的老人,仍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對人類的探索,將游歷經歷和感悟,用鮮活的文字記錄下來。這種積極生活態度與獨特人生經歷,對老年讀者極具吸引力。老年讀者在羨慕作者精彩生活的同時,也會受到鼓舞,更加珍惜時光,勇敢追尋夢想,探索未知世界。
總體而言,《域外的履痕》是一本別具一格的游記。它宛如一場跨世紀的對話,既有老者的滄桑閱歷,又帶著 Z 世代(Generation Z注)的犀利與活力。作者憑借獨特的視角、幽默的語言、深刻的思考,為讀者呈現出一場場精彩絕倫的異域文化盛宴。讀完這本書,仿佛解鎖 “文化暴走” 新方式,讓人們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有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對歷史、社會、人生有更多的思考與憧憬。無論是熱愛旅游、鐘情文化,還是追求思想深度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與收獲!
注:“Z 世代”(Generation Z)通常是指 1995 年至 2009 年間出生的一代人。他們成長于互聯網時代,對科技高度熟悉,具有獨特的價值觀和消費觀,追求個性、創新和多元化。說明本書在風格上可能展現出 Z 世代所具有的那種大膽、直接、富有創意和對新事物的敏銳洞察力等特點。
司馬君2025.3.4.于西安南郊
《域外的履痕》作者吳樹民 吳樹民,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文化學者。歷任陜西省報協理事,陜西省縣市報協副主席,中共三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三原報社社長、總編、書記,咸陽市職工作協副主席,三原縣作協主席。先后在國內外280余家傳媒發表文學作品2200多篇;出版有報告文學集、詩集、長篇報告文學、散文集、游記集、中短篇小說集等10余部共500多萬字,《吳樹民文集》五卷,200多萬字;獲獎68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楹聯學會、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陜西省楹聯學會、陜西省雜文協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西部報告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特邀藝術顧問,深圳魯茅文學顧問,三原縣作協名譽主席。
本刊全部圖片攝影:王欣 吳樹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