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 HUA
“無剃發”手術助她除瘤保自信
“我和乳腺癌整整斗了14年,真沒想到,腦袋里也長出了壞東西?!?/strong>58歲的王阿姨坐在北京天壇普華醫院的病床上,輕撫著完美的頭發,眼神中透露出劫后余生的慶幸。
誰能想到,這位與癌癥頑強抗爭多年的患者,剛剛經歷了一場精密的腦部腫瘤切除手術,而最讓她驚喜的是,術后頭發完好無損,幾乎看不出動過手術的痕跡。
14年前,王阿姨確診右側乳腺癌,果斷接受了切除術;10年前,左側乳腺也未能幸免。術后,她嚴格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并定期復查,始終積極與病魔抗爭。然而,命運似乎總愛和她開玩笑,5年前的一次檢查,陸續發現肝、肺及脊柱等多部位轉移灶。2年前,更糟糕的消息傳來——顱內轉移,盡管經歷了2次伽馬刀治療,但腫瘤仍在悄悄進展。
顱內腫瘤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威脅到王阿姨的生命。面對這如鯁在喉的腫瘤,王阿姨和家人最終選擇了北京天壇普華醫院神經外科。
入院后,普華神經外科秦舒森醫生為王阿姨安排了詳細的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左側顳葉有兩個強化結節,結合她的病史,醫生高度懷疑是腦轉移瘤。普華神經外科邀請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進行會診。專家團隊對王阿姨的病情進行了反復研討,最終決定手術切除顱內腫瘤。
然而,已經切除雙乳的王阿姨,聽說腦部手術通常都要剃頭發,內心充滿了緊張和憂慮。對于一位女性來說,頭發不僅是美麗的象征,更是自信的來源。醫生看出了她的顧慮,決定采取導航精準定位+不剃發來進行這場手術并保住她的一頭秀發。
開顱手術往往需要較大范圍地暴露手術視野,剃光頭是常規操作。神經導航系統憑借其高精度的定位能力,精準定位患者的顱內腫瘤,并輔助設計手術入路和切口,達到不剃發或沿切口少量剃發的目的,讓患者在術后能更快地恢復自信,重新融入正常生活。王阿姨得知這一消息后,心里的擔憂頓時少了大半。
神經導航系統
神經導航系統堪稱神經外科手術的“GPS”,它融合了醫學影像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光學或電磁定位技術。
在手術前,醫生會將患者的頭部影像數據,如CT、MRI等,精準地導入系統。系統會利用先進的算法和圖像處理技術,構建出患者頭部的三維立體模型。在這個模型中,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以及與周圍重要神經血管的關系都清晰可見,就像一幅詳細的地圖。
在手術過程中,借助安裝在手術器械上的定位裝置,系統能實時追蹤手術器械的位置,并在顯示屏上以直觀的圖像呈現出來。醫生如同擁有了一雙“透視眼”,能夠清晰地看到手術器械與腫瘤及周圍組織的相對位置,從而精準地到達病變部位,最大程度地避開重要神經血管,減少手術創傷。
手術當天,王阿姨在麻醉的作用下,緩緩進入了夢鄉。手術室內,氣氛緊張而有序。醫生們熟練地操作著各種儀器設備,導航系統注冊完成后,精準地定位了腫瘤和設計的手術切口位置。當醫生小心翼翼地打開硬腦膜后,借助導航系統,醫生精準地確定了腫瘤的位置和邊界。在顯微鏡下,醫生們順利切除腫瘤。整個手術出血僅100ml。
當王阿姨從麻醉中緩緩清醒過來,她第一件事就是照鏡子??粗R子里依然完整的頭發,她難掩激動之情:“沒想到現在的技術這么先進,不僅治好了我的病,還照顧到了我的心情。”
如今,王阿姨恢復良好,即將開啟后續治療。這場手術,不僅成功切除了顱內腫瘤,更讓她深刻感受到了醫學的溫度與科技的力量。在抗癌的道路上,先進的醫療技術就像一盞盞明燈,為患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引他們走向新生。王阿姨相信,只要不放棄希望,就一定能戰勝病魔,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普華醫生
秦舒森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北京天壇普華醫院
點擊預約
專業擅長:顱內腫瘤、腦血管病、煙霧病等腦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精神醫學,早先在北京天壇醫院從事神經外科工作和學習,致力于腦血管病、神經腫瘤的研究,尤其在煙霧病的研究成果頗豐,并對煙霧病的診療具有獨特的見解。熟練掌握神經系統查體及外科手術治療。
*上滑看更多
*本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并不含有關于使用任何藥物、醫療技術、外科設備、診療方法的廣告或意圖。
*本頁面內容為科普性質,不應用于醫療、保健問題的解決或疾病診斷,不作為診療依據,個人情況需遵醫囑。
*本文圖片來源:包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