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7日,第十屆肝癌介入與多學科診療會議(MDT 2025)在蘇州隆重召開。
本次會議匯集了肝癌診療領域眾多權威專家,重點探討了釔90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的臨床實踐與研究進展。會議圍繞兩大核心議題展開深入交流:一是Y-90微球SIRT技術在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PVTT)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二是該技術在轉化治療中的創新實踐。
會議特別設置了跨學科研討環節,邀請介入放射科、肝膽外科、核醫學科、腫瘤內科等多學科專家展開深度對話,通過多學科協作診療(MDT)模式的實踐探討,與會專家就臨床熱點問題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交流。整場會議學術氛圍濃厚,討論熱烈,為肝癌領域的臨床與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教授
大會主席、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滕皋軍院士作開場致辭。
滕皋軍院士指出:“Y-90微球SIRT技術在我國肝癌診療領域已獲得臨床認同,但其潛在價值仍有待深入挖掘。" 他強調,在夯實Y-90技術臨床應用的基礎上,應著力探索其與MDT模式的協同效應。 "現有證據已證實放射治療與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等系統性治療手段具有協同作用。" 滕院士進一步闡釋,"Y-90微球SIRT聯合系統治療,以及與傳統經動脈化療栓塞(TACE)、消融治療乃至外科轉化治療的有機結合,必將展現出獨特的臨床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滕院士表示期待通過本次學術交流能夠凝聚專家共識、激發創新思維,推動這項創新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肝癌患者。
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圍繞肝癌與釔90治療展開了積極交流。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腫瘤釔90治療中心主任曹明溶教授就“釔-90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Y-90微球SIRT)在肝細胞癌(HCC)轉化治療中的臨床應用”進行了專題報告。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腫瘤釔90治療中心主任曹明溶教授
曹教授形象地將Y-90微球SIRT技術比喻為針對肝癌的精準“核武器”,并系統闡述了其“四位一體”的綜合治療優勢:強效縮瘤作用、PVTT控制作用、放射性肝葉切除效應(通過促進健側肝葉代償性增生,增加未來殘余肝體積(FLR))、安全性良好。
曹明溶教授特別指出,Y-90還可通過激活免疫系統的遠端效應,與免疫治療產生協同增效作用。在臨床實踐部分,他詳細分享了10例成功通過Y-90微球SIRT實現降期轉化的典型病例,并強調轉化治療的成功實施必須依托MDT團隊的精誠協作,包括肝膽外科、介入科、核醫學科、腫瘤內科、影像科等多個專科的密切配合。
據介紹,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自2022年8月完成華南地區第一例釔90樹脂微球肝癌精準手術以來,截至2025年4月,已為全國各地的300多位肝癌患者成功實施釔90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如今,曹明溶教授帶領的肝癌MDT團隊在釔90治療基礎上,還積極開展個體化精準劑量學研究、釔90微球精準內放射聯合免疫療法等前沿臨床研究。這種多學科協同模式,不僅提升了釔90治療效果,為肝癌治療領域注入了創新活力。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中山醫院顏志平教授
在會議總結環節,復旦大學中山醫院顏志平教授對本次學術交流進行了全面總結。顏教授指出,Y-90微球SIRT技術作為肝癌治療領域的創新技術,其臨床應用正日趨成熟。他強調,要充分發揮Y-90微球SIRT的治療價值,必須首先明確治療目標——是轉化治療還是根治性治療,以此指導個體化劑量方案的制定。
顏教授特別呼吁,各學科專家應進一步加強協作,通過MDT模式深入探索Y-90技術在復雜肝癌病例中的應用潛力。同時,要積極推進相關臨床指南的更新與完善,為肝癌患者提供更加規范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最終讓更多患者獲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