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經常聽人說:人才到哪都是人才,垃圾到哪都是垃圾。Rubbish in, Rubbish out.
但這句話放在當今中國的職場里,未必就百分百正確了。
畢竟在年齡歧視如此嚴重的社會,即便你是真金,到了35歲恐怕也和破銅爛鐵沒什么區別了。
這兩天的新聞鋪天蓋地,到處都在報扎克伯格天價挖走了OpenAI幾位頂級華人工程師。
為什么人才愿意往美國跑,為什么中國留不住人才?為什么同樣一個人,在中國做不出成績,在美國就可以?
中國也不少清北復交畢業的吧,為什么Open AI這樣的公司沒有出現在中國?從人才角度看,顯然不是中國的人才技不如人。
這里我就說一點,中國變態的職場年齡歧視。
如果放到國內,這幾位可能自降身價都沒有公司愿意給面試機會。
我看了下這幾個人的簡歷。
Shuchao Bi
OpenAI多模態后訓練研究負責人
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數學系,后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統計學碩士學位并成為數學系博士候選人
2013年起在谷歌廣告部門開發深度學習引擎并擔任技術負責人.2019年起任YouTube“發現”頁面負責人,2024年5月跳槽至OpenAI,負責探索 RLHF 新范式、多模態推理與高算力強化學習、多模態思維鏈評估系統和獎勵模型及多模態智能體等工作.
雖然領英上并沒有寫大學畢業時間,但從工作履歷上看,2007年8月已經開始在美國伯克利分校做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
假如他最晚是當年完成本科學習,然后直接去美國讀碩士,如今年紀應該在40左右。
一個40歲的中年男人,你想想如果是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他還有多少價值?
Shengjia Zhao
2016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并在斯坦福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加入OpenAI后,他曾參與GPT-4o和OpenAI o1、o3-mini的研究工作。
2016年本科畢業的話,如今年齡大概在31歲,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里,他的職業生涯恐怕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Hongyu Ren
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曾在微軟、英偉達、谷歌、蘋果等公司實習,畢業后直接加入了OpenAI,是OpenAI o3-mini和o1-mini的創造者之一。
領英顯示他是2018年本科畢業的,那現在應該是29歲。這個年紀即便放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也不能算是年輕了。
但在美國,他們無論年紀多大,卻不會因為年紀問題落個一身才華無處施展。
有人說我可能偏頗了。
畢竟以他們超出常人的教育背景和能力,即便到了35,也一樣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我相信,但又不完全相信。
雖然我沒有數據支持,但大家不妨問一問自己,問一問身邊的牛人、大佬,看看有多少人會覺得自己特別牛,牛到不會因為職場的35歲危機感到焦慮?
如果這種病態社會繼續持續,那未來我們還能光鮮多久,就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