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李德喆
上半年車市競爭激烈,各大車企品牌也在頻繁上演“走馬換將”大戲。
據汽勢Auto-First不完全統計,短短半年內,車企中高層人事變動涉及上百人,央國企、民營企業、造車新勢力乃至跨國車企巨頭無一例外。
常言道:“樹挪死,人挪活”。人才流動如同注入企業機體的新鮮血液,但高管更迭的背后,遠不止簡單的人員更替。因為這是車企應對當下白熱化競爭的破局之策,更是企業錨定未來發展的戰略落子。每一次中高層的變動,都意味著產品布局重構、技術路線調整,甚至是企業戰略的重塑……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復盤2025年上半年車圈那些可能影響行業格局的重磅人事調整,解碼車企在轉型破局中的戰略抉擇。
央國企篇
中國一汽:自2024年12月底,中國一汽遍展開了大規模人事調整,涉及旗下一汽紅旗、一汽-大眾、一汽奧迪、一汽解放等公司眾多高管崗位。其中,2025年1月中旬,一汽-大眾近30位中層經理干部崗位調整。陳彬兼任一汽-大眾董事總經理及黨委書記、一汽奧迪董事長,吳迎凱升任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同樣是在今年1月,李勝利接替吳碧磊擔任一汽解放董事長。隨后在今年4月,根據中組部任職通知,高璞擔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東風公司:2025年2月,周治平從東風汽車集團調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這一變動實際上是兩家企業間正常的人才流動。另外,在今年4月,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張小帆升任東風集團商用車事業部總經理,5月,他又被任命兼任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董事長。5月26日,張小帆正式出任東風股份董事長。張小帆的快速晉升,與東風集團商用車業務重組,以及新能源轉型戰略密不可分。6月末,東風公司成立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車科技公司,汪俊君被任命為東風奕派科技總經理;張俊擔任東風奕派科技黨委委員、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長安汽車:2025年5月下旬,長安汽車任命兩位產品首席執行官。其中,長安啟源市場部原總經理狄智睿擔任長安啟源產品首席執行官;引力市場部原總經理袁志雄擔任長安引力產品首席執行官。
上汽集團:2025年2月,上汽乘用車發布《關于大乘用車干部任免的通知》,涉及63位中高層干部崗位調整,涵蓋銷售、市場、品牌、網絡發展等核心部門,由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簽發生效。這一調整是上汽集團組建“大乘用車板塊”戰略的重要舉措。
北汽集團:2025年2月,北汽集團旗下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高層人事調整。原北汽鵬龍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昊接替陳巍,擔任北汽股份新任董事長。同時,北汽股份副總裁兼銷售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彭鋼,上調北汽集團,任北汽集團營銷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今年3月,北汽藍谷發布公告宣布高層人事調整。原總經理張國富升任董事長,原副總經理劉觀橋升任總經理,此次調整涉及的五位管理層多為70末和80后,體現了北汽藍谷重用年輕化、實戰派領導的思路。
廣汽集團:2025年1月,廣汽集團宣布將推行集團管理干部競聘上崗制度,打破傳統用人機制。隨后在今年2月,廣汽集團官宣重大人事變動,原董事長曾慶洪到齡退休,總經理馮興亞接棒擔任董事長。值得一提的是,馮興亞在2月接任集團董事長之后,至今已經先后卸任廣汽傳祺董事長、廣汽埃安董事長,而接任者都是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閤先慶。
民營車企篇
吉利集團:2025年5月15日,在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2025年一季度業績發布會暨“一個吉利”戰略整合計劃說明會上,吉利控股集團宣布重大管理層調整:李東輝出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安聰慧出任吉利控股集團首席執行官;桂生悅仍擔任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淦家閱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吉利汽車集團將下設吉利銀河事業群和極氪科技事業群。此外,為培養年輕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戴慶于今年3月被任命為吉利控股集團輪值總裁。而此前擔任上汽乘用車MG(名爵)品牌事業部總經理的周钘也于今年6月加入領克品牌。
奇瑞集團:2025年2月,原奇瑞新能源首席產品規劃官蘇峻升任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iCAR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iCAR品牌的運營與發展。今年5月,奇瑞集團將旗下子公司雄獅科技、大卓智能與研發總院相關業務進行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整合后,由奇瑞集團副總經理、原雄獅科技CEO鄔學斌擔任一號位人物。
長城汽車:2025年1月1日,長城汽車官宣今年001號任命,新設“長城品牌超豪車BG”,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同時擔任新品牌董事長,長城汽車原技術副總裁宋東先任CEO,張曉波任CTO。今年5月20日,在魏牌藍山煥新版發布會上,馮復之接替劉艷釗,正式以魏牌CEO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而在一個月后,長城汽車發布公告,任命呂文斌為歐拉品牌總經理,主責歐拉品牌全面管理工作。
比亞迪:比亞迪上半年的人事調整主要體現在海外業務,官方宣布自今年6月1日起,拉斯·比亞爾科夫斯基將出任比亞迪德國業務負責人。此外,原智能輔助駕駛上海團隊負責人廖杰離職回歸地平線,原比亞迪新技術院智能化國內產品管理中心主任唐旻昕于今年4月底離職。
新勢力篇
蔚來汽車:2025年4月,樂道汽車總裁艾鐵成離職,原能源業務負責人沈斐擔任樂道汽車總裁,全面負責樂道銷售工作和區域公司管理,向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匯報。隨后在今年6月,前中金公司高管安國邦加入蔚來,擔任資本市場副總裁,向首席財務官曲玉匯報。
理想汽車:今年年初,李想宣布將退居二線,僅保留董事長及CEO頭銜,原研發負責人馬東輝升任總裁,全面接管研發、供應鏈及生產。今年6月末,理想汽車發布全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原“研發與供應群組”和“銷售與服務群組”整合并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車群組”,對理想汽車智能汽車業務的戰略到經營閉環負責。總裁馬東輝擔任智能汽車群組的負責人,向董事長兼CEO李想匯報。同時,馬東輝接替李想,擔任“產供銷聯席會”主任,理想汽車出海一級部門負責人由王進變更為吳佐民。
小鵬汽車:2025年3月,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夏珩、何濤退出核心管理層,轉為終身榮譽顧問。此外,小鵬汽車前智駕泊車規控業務負責人劉懿在離開小鵬并短暫加入比亞迪近半年后,于今年1月重新回歸小鵬汽車,繼續負責泊車業務研發工作。
零跑汽車:2025年1月,零跑汽車原市場部總經理周穎晉升為副總裁,負責品牌中心工作;謝青冬接任市場部總經理。今年6月,零跑汽車第二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姚甜芝擔任公司第二屆監事會主席。
小米汽車:2025年2月,小米汽車進行人事調整,任命汽車部副總裁于立國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廠、體系運營部,汽車部副總裁黃振宇繼續兼任供應鏈部總經理、質量部總經理,同時任命于鍇擔任產品部總經理,劉黎擔任智能座艙與App部總經理,以上高管均向集團CEO、汽車部總裁雷軍匯報工作。
鴻蒙智行:2025年4月,華為官網更新管理層信息,余承東的身份從“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 變為“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此次人事調整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股權結構調整密切相關。
跨國車企篇
日產中國:2025年1月1日起,現任首席財務官馬智欣(Stephen Ma)將出任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負責制定符合中國市場的長期戰略,并提升本地的運營。現任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山崎莊平(Shohei Yamazaki),將接任日本—東盟區域管理委員會主席一職。
豐田中國:同樣是在2025年1月,董長征擔任豐田中國副董事長,李暉出任豐田中國總經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人事變動是豐田集團將決策權下放至中國市場的重要信號。
大眾汽車中國:2025年6月,大眾汽車集團官宣,自2025年7月1日起,齊澤凱博士(Dr.Robert Cisek)將接棒孟俠(Stefan Mecha),出任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全面掌管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核心品牌業務。
寶馬集團:同樣在今年6月官宣的還有寶馬集團,自2025年8月1日起,寶思齊(Birgit B?hm-Wannenwetsch)將接替戴鶴軒(Franz Decker)出任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將于2025年7月31日結束其在中國的任期后返回德國,擔任寶馬集團首席信息官及信息技術部高級副總裁。
梅賽德斯-奔馳:去年12月,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官宣,佟歐福(Oliver Th?ne)自2025年2月1日接替唐仕凱(Hubertus Troska)負責大中華區的業務,唐仕凱將在擔任公司董事會成員及中國事務特命代表至2025年7月31日后退休。另外,今年6月,北京梅賽德斯 - 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宣布周娟正式出任新設立的數字化與傳播副總裁。7月1日起,新設立的數字化與傳播部門將正式運作。
通用汽車集團:2025年1月,通用汽車宣布,中國區首席產品官季康博(Jim Campbell)將兼任道朗格總裁。他將全面負責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整體產品規劃、產品營銷和配件業務,包括面向國內市場的國產車型、進出口業務,同時接替已離任的李龍,執掌道朗格的業務運營工作。不過在今年5月,通用汽車中國官方確認將對道朗格進行業務重組。
Stellantis集團:2025年3月,Stellantis集團宣布調整中國區管理層,原零跑國際CEO忻天舒升任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并兼任“Stellantis—零跑戰略聯盟”負責人;原中國區高管奧立維(Grégoire Olivier)轉任中國市場戰略資深顧問。另外,今年6月,集團官宣安東尼奧·菲洛薩(Antonio Filosa)自6月23日起擔任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行官。
汽勢觀: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汽車圈高管頻繁的走馬換將,這是行業市場競爭加劇、技術加速變革等大背景下的必然現象。對于國內企業而言,更看重的是人才隊伍的專業化和年輕化,而對于跨國車企來說,則更加注重簡化管理層級,提高決策效率,以更好地推進本地化轉型。無論是適應市場變革,還是優化組織架構,或是營銷與品牌建設的需求,隨著各大車企中高層的密集調整,下半年的車圈將在高管調整的“化學反應”中,上演更為激烈的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