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圈越來越像娛樂圈了,各家粉絲抱團互掐的戲碼天天上演。
尤其小米汽車和鴻蒙智行的擁躉,簡直把“對家”二字刻在腦門上——你罵我“組裝廠”,我噴你“貼牌貨”,鍵盤敲得噼里啪啦響,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搶限量球鞋。
說真的,每次看到這些“車圈鍵盤俠”互撕,我都想遞瓶水讓他們消消火。小米和鴻蒙智行的車,壓根不在一條賽道上?。?/p>
SU7定位是“豪華運動純電轎車”,走的是轎跑路線,買這車的人圖的是操控感和回頭率。鴻蒙智行那邊呢?智界S7主打智能駕駛,享界S9、尊界S900直接沖高端行政市場,用戶畫像壓根不重疊。就像籃球迷和足球迷吵架,球類運動都不是一個項目,吵個什么勁?
再說剛發布的小米YU7,定位是“運動豪華純電SUV”,強調駕駛樂趣和個性化設計。鴻蒙智行那邊SUV陣容倒是龐大,M5、M7、M8、M9、R7排排坐,但仔細瞅瞅:M5/M7是增程式奶爸車,M8/M9直接沖四五十萬價位,R7雖然同屬純電SUV,但主攻家庭市場。這就好比健身房里,練瑜伽的和舉鐵的突然吵起來,肌肉群都不在一個維度。
更魔幻的是銷量數據。去年中國汽車市場賣了3000多萬輛車,小米加鴻蒙智行全年銷量加起來,撐死占1%-2%。這就好比兩家小吃攤在美食街吵架,結果整條街98%的顧客都在吃火鍋燒烤了,攤主不急,粉絲倒先打起來了。要我說,就算再冒出10個“小米”和10個“鴻蒙”,中國市場照樣吃得下,畢竟3000萬輛的盤子足夠大。
其實車企巴不得看到粉絲互掐——免費熱度不要白不要。但粉絲們可能沒想明白,自己罵得越兇,越像給廠商打工的“精神股東”。真正該操心的是產品能不能按時交付、售后有沒有坑、三電系統穩不穩定,而不是在評論區跟陌生人較勁。
說到底,車圈飯圈化折射出新能源市場的焦慮。當技術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品牌只能靠“信仰”留住用戶。但飯圈那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邏輯,在汽車這種大宗消費上根本不適用。畢竟沒幾個人會因為粉絲吵架,就放棄試駕其他品牌的機會。
所以下次再看到車圈“對家”互撕,建議各位吃瓜群眾備好瓜子飲料。至于粉絲們,省省力氣吧——與其在網上當鍵盤車神,不如多去4S店試駕幾款車,用錢包投票比什么都實在。畢竟車企老板們正數著錢看熱鬧呢,咱就別跟著湊這個“皇帝不急太監急”的笑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