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中國人能不能養中國本土狗”的政策調整,正在各大城市悄然推進。
7月1日,“中華田園犬禁養”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首位,引發全民熱議。引發這場討論的導火索,是西安市公安局發布的“重點限養區禁止飼養烈性犬和大型犬”圖片中包含中華田園犬。
與此同時,廣州、深圳、長沙等城市卻逆勢而行,相繼宣布對中華田園犬解除禁養令。2025年1月21日,廣州正式實施新規,將中華田園犬移出危險犬名錄。深圳更早在2024年11月就解除了對這一本土犬種的禁養限制。
多城政策轉向,解禁潮席卷而來
廣州在2025年初率先行動。1月20日,廣州市公安局與農業農村局聯合發布《關于廣州市一般管理區實行圈養和嚴格管理區禁止飼養、銷售、繁殖的危險犬標準及品種的通告》,中華田園犬正式從危險犬名錄中移除。
這份自1月21日起施行的新通告,結束了中華田園犬在廣州長達15年的“危險”身份。政策制定者參考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省內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的做法,發現這些城市 “均無中華田園犬” 在禁養名單中。
深圳的步伐更快一步。這座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在2024年11月就解除了對中華田園犬的禁養限制。自2006年以來,中華田園犬在深圳一直屬于禁養烈性犬,直到這一政策的改變。
最新加入解禁行列的是長沙。6月19日,長沙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組織了一場決定性的專題論證會。市人大代表、動物保護協會、大學教授、疾控專家等各方代表達成共識:中華田園犬應移出《危險犬只目錄》。
“我贊成把中華田園犬移出《危險犬只目錄》”,“我認為中華田園犬可以家養”——這些支持的聲音在論證會上成為主流。
長期以來,禁養中華田園犬的主要理由是其 “基因不穩定” 的特性。相關管理部門認為,中華田園犬品種繁多,未經過基因篩選、定向培養,大多是雜交,導致體型和性格不穩定。
2022年,長沙市公安局在回應網民建議時就曾表示:“現階段的中華田園犬,品種繁多,未經過基因篩選、定向培養、人工篩選,大多是雜交,導致品種不純正、基因不穩定,體型和性格也不穩定”。
然而,這一觀點正被科學研究和實證數據推翻。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鄧百川指出,中華田園犬的基因保留了一定的遺傳多樣性,但其遺傳基因經過上千年的積累與沉淀,具備了獨特的優勢和穩定性。
“通常情況下,中華田園犬對主人和熟悉的人很友善溫順,不會主動攻擊。”鄧百川表示,它們具有守衛本能,對陌生人可能會表現出警惕,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對陌生人有激烈反應。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副教授屠迪在長沙論證會上強調:“中華田園犬是中華民族的先祖歷經數千年馴化而嚴選的犬種,吸收了諸多犬種的優點,屬于多次雜交,不斷優化的綜合型‘選手’,具有吃得少、疾病少、適應本土環境能力強的特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
禁養政策的負面效應
禁養政策帶來的最大副作用是導致大量棄養。據相關統計,中華田園犬占城市流浪犬總量的70%,成為流浪犬問題的主要來源。
長沙市人大代表、長沙縣動物保護協會會長楊娟指出:“中華田園犬被禁養后,很多被主人棄養,變成了城市中的流浪狗,甚至被作為無檢疫肉類送上餐桌,對市民的日常出行和食品安全形成威脅。”
這一觀點在論證會上引起廣泛共鳴。自媒體人司海濤表示:“中華田園犬作為本土犬種,陪伴中華民族數千年,早已融入我們的血脈與記憶。它們對主人忠誠、溫順,適應本土環境能力強,是許多家庭情感的寄托,也是我國傳統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策矛盾也日益凸顯。一方面,多個城市禁養中華田園犬;另一方面,導盲犬常用的拉布拉多、金毛等品種同樣在部分城市的禁養名單上,影響視障人士權益。
西安市的禁養名單中甚至包含了薩摩耶、拉布拉多獵犬、金毛尋回獵犬等公認溫順的犬種。在“中華田園犬禁養”話題登上熱搜后,西安警方作出了回應。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限養辦工作人員解釋:“并非所有的中華田園犬都不能個人飼養”。
該工作人員表示:“中華田園犬有各種種類,禁養中華田園犬指的是‘含有一些禁養犬血統的中華田園犬,沒有這些犬的血統的話,可以辦狗證’。”
這一解釋反映了城市養犬管理中的復雜現實。全國各地對大型犬的定義存在顯著差異:廣州的標準是體高超過71厘米;成都的標準是身高在65厘米以上;溫州的標準則是體高超過60厘米。
禁養犬種數量也各不相同:廣州禁養犬種有36個,合肥禁養犬種為39個,溫州禁養犬種有25個。結果導致一種現象:A市禁養的犬種,B市允許飼養。
目前,全國范圍內至少還有14個城市將中華田園犬列入禁養名錄,包括西安、成都、杭州、沈陽、鄭州、海口等地。
解禁后的精細化管理
各地解禁并非簡單放開限制,而是配套了更精細化的管理措施。
在廣州的解禁決定中,政策制定者明確指出,將中華田園犬移出危險犬品種并納入登記管理,可以加強養犬登記管理機制落實,“避免因混血犬只難以鑒定品種而脫離登記管理”,同時促進城市無主土狗的收容救助,緩解涉犬人群對立情緒。
長沙在論證解禁的同時,也強調需要配套完善管理措施,轉向 “管人重于管狗” 的模式。2025年7月起,長沙公安機關將聯合農業農村部門啟動配套細則制定,包括犬只登記、芯片植入、強制保險等規范。
深圳則通過 “養犬積分制” 來約束主人行為,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實踐證明,解禁政策帶來了積極效果。廣州解禁后,流浪犬數量下降了40%,證明規范管理比簡單禁止更為有效。深圳解禁后,通過行為規范管理,田園犬傷人事件并未顯著上升。
城市養犬管理正從“禁品種”向“管行為”轉變。專家們一致認為,犬只的攻擊性主要取決于主人的管理和訓練,而非犬種本身。
長沙論證會上的共識明確傳遞了這一理念:“解禁是精細化治理的起點,終點在千萬養犬人的責任意識”。
在政策優化方面,專家呼吁制定全國統一標準,以行為評估而非品種來定義烈性犬,并豁免工作犬。同時建議實施分區管理:在市中心禁養大型犬,郊區農村放寬限制,配套芯片追蹤。
對于養犬人,專家建議遵守三項基本原則:養犬必辦證、打疫苗、拴繩。在政策過渡期,長沙市民被建議避免新增飼養,等待正式登記通道開放;現有田園犬主人需做到出門必拴繩、主動避讓行人、即時清理糞便。
隨著廣州、深圳、長沙等城市相繼解禁,一場城市治理理念的變革正在蔓延。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限養辦工作人員表示,并非所有中華田園犬都不能個人飼養,關鍵是要通過正規程序辦理狗證。
精細化養犬管理正在取代“一刀切”禁養模式。長沙市公安局組織的論證會達成共識:“解禁是精細化治理的起點,終點在千萬養犬人的責任意識”。
這場政策變革既尊重了中華田園犬作為 “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 的文化價值,也回應了現代城市管理的現實需求。隨著更多城市加入解禁行列,養犬人的責任意識與科學管理措施的完善,將共同構建人犬和諧共處的城市空間。
綜合自澎湃新聞、極目新聞、羊城晚報、廣州日報、新浪財經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