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學校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創新打造“一體兩翼”協同育人體系,實現產業鏈與人才鏈的深度耦合;
2017年,基于體驗式學習理論,建成產教融合聯合體與航館航校融合體兩大示范平臺,形成課程升級、文化浸潤、實踐革新、評價優化四維驅動機制……
作為湖南唯一一所以航天命名的中職院校,長沙航天學校通過十年探索實踐,最終凝練出“一核兩翼四驅”的育人模式。
如今,“航天模式”已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不僅培育出理論與技術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更打造出全國矚目的職教標桿,為航天強國建設輸送了大批能擔當、善創新的新時代工匠。
三位一體“大思政”,航天精神熔鑄紅色基因
一踏入學校,一條繪有北斗七星星空頂的長廊便映入眼簾,不遠處矗立著一座1:10還原的長征五號火箭模型。這里,是學校精心打造的沉浸式航天文化博覽園的起點,也是學校22級航空服務班學生楊雨菲開啟蛻變之旅的地方。
第一次參加市三獨聲樂比賽時,結尾那處高音成了她的遺憾,最終只拿到了三等獎證書。看著她難掩失落的模樣,學校的謝老師輕聲說:“不夠好,我們再練。”后來,備戰省藝術技能比賽,謝老師陪著她在琴房里熬過了無數個夜晚。省賽奪冠那天,她抱著獎杯在后臺哭得稀里嘩啦。楊雨菲說:“現在的我,站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的鏡頭前,我已經能笑著跟評委分享創作思路。”
其實,楊雨菲的成長變化,正是這所中職學校“大思政課”育人成果的鮮活例證。
學校積極進行思政教育課堂改革創新,充分挖掘利用本土紅色資源,開展“專題式”“沉浸式”思政教學活動。讓同學們走出教室,走進歷史現場,到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第一師范親身參觀,在第8號教室圍繞《什么是頂流青春》這一主題學習討論,還邀請《恰同學少年》的作者親臨現場,為學生們講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學校始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精心打造“湖湘文化、航天文化、紅色文化”三位一體的“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形成了理論實踐并重、獨具特色的“大思政課”育人模式。
“雙軌四融”強技礪能,讓技能與升學雙向奔赴
領獎臺上,彭茂龍胸前的獎牌沉甸甸的,折射出耀眼光芒,映照出他堅毅的臉龐。此刻,他作為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材料智能制造與檢測賽道爭奪賽的銀牌獲得者,正盡情享受著三年磨礪淬煉出的高光時刻。
而在校園的另一角,2018級電子對口班的張洲榕已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研究生,他的逆襲故事始于校園里的物聯網社團。高一跟著羅小紅老師叩開專業大門,高二在葉義老師指導下拿下集成電路競賽省二等獎,大學期間斬獲學科競賽獎項、發表軟件專利……“考研路上的孤獨與煎熬,都被競賽場上練出的韌勁化解了。”他說,那些在實訓中打磨出的航天精神,成了攻破難關的密鑰。
這里不僅是技能成長的搖籃,更是升學深造的跳板。
立足湖南航天軍工產業的深厚根基,學校緊扣航天產業鏈的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精心構建起具有鮮明航天特色的“雙軌四融”課程體系,將科技的基因深深植入職業教育的土壤之中。
通過航天科技與中等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學校系統規劃出四維課程架構,涵蓋公共基礎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素養拓展課程、主題班會群。在此基礎上,配套開發了13門省級精品課程,實現了航天精神元素與基礎課程體系的有機融合,航天行業標準向專業課程體系的深度嵌入,航天質量文化對素養課程體系的有效植入,以及航天創新思維在主題班會中的巧妙灌入。
同時,學校還組建了由航天技能大師、思政理論專家、專業學科帶頭人共同牽頭的“航天英才”教學團隊,依托校企共建的航天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螺旋遞進的教學閉環,切實達成航天精神內化于心、航天品質外化于行的育人成效。
雙師賦能產教共育,引企入教注入全新動能
在長沙航天學校,學生成長的青春之路,離不開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堅實托舉。青年教師楊展鵬,在此展開了一場從“技師”到“雙師型”教師的轉變之路。
2014年,已在奔馳4S店擔任維修技師兩年的楊展鵬,帶著一身“實戰”本領走進校園,成為汽車維修專任教師。面對渴望求知的學生,他深感責任重大。然而,現實很快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課堂上的“紙上談兵”難以激發學生興趣,課程內容與行業前沿脫節,培養企業所需人才面臨巨大挑戰。從經驗豐富的“技師”到合格的“教師”,這道鴻溝橫亙在楊展鵬面前。
幸運的是,學校深諳“雙師型”教師對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價值,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到戰略高度,構建了一套系統化、持續性的賦能平臺。
在學校“暑期下企業實踐”制度的支持下,楊展鵬每年暑假都能脫產一個月,深入本地知名汽車服務企業或4S店一線。這不僅是技能保鮮,更是他敏銳捕捉新興崗位需求的窗口。他將4S店的真實維修案例精心轉化,構建成最鮮活的課堂素材庫,逐步打造出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緊貼行業脈搏的專業課程體系。對于楊展鵬而言,每一次實踐都像是一次知識的“回爐”與技能的“淬火”。
與此同時,“企業兼職教師進課堂”項目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骨干帶來的不僅是精湛技藝,更是前沿動態、真實案例和深刻的職業素養要求。這讓他深刻理解“企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真諦,學會從用人單位視角精準設計教學內容,真正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教師是教育強校的中堅力量,學校將教師發展作為核心任務,通過搭建競賽平臺、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培養策略,為教師成長賦能。”校長廖萬忠認為,正是學校堅定不移的戰略投入,賦予了教師將最鮮活行業血液注入課堂的能力,從而培養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借“大思政課”體系,將航天精神融入學子血脈;憑“雙軌四融”課程,助力學生技能提升與升學發展;靠“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歷經十年深耕,長沙航天學構建起“一核兩翼四驅”育人模式。這一系列探索成果斐然,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優秀范例,將源源不斷為航天事業及社會各界輸送德技雙馨的新時代工匠。(楊斯涵 喬楚涵 李佳林)
招生鏈接:
1、學校2025年計劃招生985人,其中,3+2五年制大專班50人;航天創新班110人;高考實驗班275人;職教高考班550人。
2、中考成績出來后,7月3日—5日來學校進行面試、成績審核、專業咨詢,7月4日—6日(以系統規定時間為準)進行志愿填報,考生可在“第二批次志愿填報”中職學校對口高考提前批和第三批“職業院校志愿填報”中選擇長沙航天學校。
3、學校地址:長沙航天學校——岳麓區映日路60號(即日起接待現場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