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網約車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動動手指就能叫到車,確實方便得不行。
可浙江溫州的鄭女士怎么也沒想到,一次普通的打車經歷,竟然讓她掉進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陷阱不是偶然,而是有人專門靠它來“發財”。
一個小小的門把手,能讓司機一天賺500多塊?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6月30日這天,鄭女士因為要出門辦事,路程比較遠,就在網約車平臺上叫了輛網約車,車很快就到了,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上車、系安全帶、出發,司機師傅開車也挺穩當,一路上沒發生什么事。
到了目的地,鄭女士準備下車,伸手去拉車門內側的把手,就這么輕輕一拉,門把手竟然整齊地斷了,這下鄭女士可傻眼了,自己又沒用多大力氣,怎么就斷了呢?
司機師傅看到這一幕,立馬就不樂意了,語氣相當強硬:“你怎么把我門把手拉斷了?”鄭女士也很無奈:“我就拉了一下,它就斷了,我也不知道啊。”
這種情況下,換誰都會覺得尷尬,門把手確實是在自己手里斷的,雖然感覺自己沒用什么力,但事實就擺在那里,鄭女士心想,可能真的是自己的問題,那就賠點錢算了。
誰知道司機師傅開口就是300塊,這不是明擺著訛人嗎?一個門把手能值這么多錢?鄭女士當時就覺得不對勁,這價格實在太離譜了。
兩人就這么爭執起來,司機師傅態度特別強硬,堅決不肯降價,還不讓鄭女士下車走人,這下鄭女士沒招了,只能報警,順便給表姐打電話求助。
民警來了之后,問鄭女士能接受多少錢的賠償,說實話,鄭女士心里也沒底,不知道這個門把手到底該賠多少,經過表姐和司機的一番協商,最終定在158塊錢。
雖然比300塊少了不少,但鄭女士心里還是憋著一口氣,這事兒怎么想都不對勁,一個門把手輕輕一拉就斷,要么是質量有問題,要么本來就有毛病,可當時的情況下,她也只能認了。
回到家后,鄭女士越想越不甘心,就把這次的遭遇拍成視頻發到了網上,想著讓大家評評理。她以為這事就這么過去了,沒想到這一發視頻,竟然捅出了一個大消息。
視頻發出去沒多久,評論區就有網友留言,說這個司機是他們群里的,剛才還在群里炫耀呢,這位網友的話讓鄭女士如夢初醒,趕緊私信聯系,想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群友的回復讓鄭女士徹底傻眼了,這個司機在群里說,今天遇到“貴人”了,靠著門把手賺了500多塊,還得意洋洋地說要把門把手粘上繼續用。
原來在門把手壞了之后,司機用膠水粘起來,專門等著乘客來拉斷,然后索要賠償,因為粘得不夠牢固,基本上一拉就斷,乘客又不知道內情,多半會選擇賠錢了事。
這招真是夠損的,利用了乘客的心理弱點,大部分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覺得東西確實是在自己手里壞的,即使懷疑車輛質量有問題,也不會太較真,花點小錢息事寧人算了。
司機就是摸準了這種心理,一天下來竟然能騙好幾個人,更可氣的是,這家伙還在群里炫耀,把乘客叫“貴人”,完全沒把別人當回事,這種行為已經不是簡單的敲詐了,完全就是有預謀的詐騙。
得知真相后,鄭女士氣得不行,平臺倒是處理得挺快,7月1日就主動聯系了鄭女士,把158塊賠償和車費全部退了回來。
這事本來到這里就該結束了,但鄭女士還是把完整的經過發了出來,她覺得,自己是運氣好,剛好有群友看到視頻揭露了真相,要是沒被發現,這個司機還不知道要坑多少人呢。
果然,視頻一發酵,很多網友都說自己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有些人賠的錢比鄭女士還多,大家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當時成了“冤大頭”,被人家算計了。
這種套路真的太惡心了,專門欺負那些善良、不愿意鬧事的乘客,要不是這次司機太得意忘形,在群里炫耀被人發現,估計這個“門把手陷阱”還會繼續坑害更多的人……
說起來,網約車司機和出租車司機的監管差別還真不小,出租車司機要經過嚴格的培訓考試,有固定的管理單位,出了事找誰都清楚,但網約車司機呢?只要有駕照,通過平臺的簡單審核就能上路了。
這種松散的管理模式,給了一些心懷不軌的人鉆空子的機會,反正乘客和司機大概率就見這一面,坑完一個是一個,反正也不會有什么后果。
最近這些年,網約車司機“坑乘客”的事情確實不少見,有些手段比門把手陷阱還要惡劣,讓人防不勝防。
就拿去年的事情來說,上海閔行警方就破獲了一起網約車司機虛增里程的案子,涉案金額差不多100萬,這幫司機可真是“人才”,把3公里的短途跑成了7小時的長途,還有人1分鐘內完成從成都到深圳的“順風車”訂單。
這種操作聽起來就很離譜,但偏偏就有人能做出來,他們利用平臺的漏洞,把原本短距離、高補貼的訂單虛增成長距離、短時長的訂單,從中賺取差價。
這種虛增里程的手段,普通乘客根本發現不了,除了虛增里程,還有一種更直接的套路就是強制“轉私單”。上了車之后,司機就開始各種理由,說平臺抽成太高,讓你取消訂單,直接給他現金。
這種情況下,乘客往往會覺得麻煩,想著就算了,反正價格差不多,可實際上,一旦取消平臺訂單,你就失去了所有保障,出了事連投訴的地方都沒有。
更惡心的是,有些司機還會強制要求拼車,本來你叫的是專車,他非要中途再拉個人,說是順路,你要是不同意,他就各種找茬,讓你下車。
這些套路看起來不起眼,但積少成多,一個司機一天下來多賺個幾十上百塊不是問題。而且風險還小,就算被發現了,大不了就是被平臺封號,換個平臺繼續干。
還有一種讓人特別無語的情況,就是乘客物品“失而復得”的戲碼,手機落在車上,司機明明看到了,但就是不承認,等你著急了,他再“好心”幫你找到,順便收個“辛苦費”。
最過分的是,有些司機還會趁機敲詐,說手機已經被后面的乘客拿走了,要想找回來得給“茶水費”,這種行為已經不是簡單的貪小便宜了,完全就是敲詐勒索。
這些網約車里的“老鼠屎”,損害的是整個網約車行業,現在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對網約車失去信任,寧愿選擇其他出行方式。
從鄭女士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網約車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平臺要完善管理機制,司機要提高職業素養,消費者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網約車真正成為便民利民的好工具,而不是充滿陷阱的雷區。畢竟,誠信經營才是長久之道,那些靠坑蒙拐騙賺錢的人,終究會被市場和法律所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