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在中國旅行期間,我遇到了很多熱情友好的人,與他們的交流讓我感到格外溫暖。”來自法國的游客Zabulle告訴人民日報海外網,“我特別喜歡重慶。白天的重慶像一座混凝土森林,而夜晚則燈火輝煌,充滿魔幻色彩。雖然重慶不像北京或上海那樣國際化,但也正因為如此,更能讓我感受到真實的中國城市生活。”
5月1日,一名外籍游客在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客運大廳與演出人員合影。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國家移民管理局近日發布公告,自6月12日起,印度尼西亞公民可適用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便捷來華,中國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增至55國。了解到中國最新的免簽政策后,原本只打算在江西景德鎮短暫停留的印尼籍藝術家Serina,不僅將行程延長至10天,還計劃再續簽半年的居留許可,深入探索陶瓷文化。
免簽擴容激發入境熱潮,進一步打開世界了解中國的新窗口、新通道。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921.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0.2%;其中免簽入境657萬人次,占比71.3%。馬來西亞媒體《南洋商報》發表文章稱,中國不斷優化的簽證政策掀起了“中國旅游熱潮”。法國《費加羅報》則表示,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廣闊的國土面積,旅游資源豐富,對法國游客充滿吸引力。
更長的免簽停留時間、更大的免簽活動范圍,也意味著更多入境“流量”。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旅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旅游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孫小榮向人民日報海外網表示,“隨著免簽政策進一步深化,入境旅游目的地呈現出愈發多元化的趨勢。除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以外,越來越多的二線、三線城市開始嶄露頭角,成為新興入境旅游目的地。”
入境旅游市場升溫,多地積極布局。例如,山東威海大力實施“引客入威”行動,著力打造“好客山東首站威海”入境旅游品牌。福建漳州文旅相關負責人告訴人民日報海外網,“為鼓勵旅行社開發更多高質量的、特色鮮明的旅游線路和產品,接待更多的境外游客入漳旅游,漳州專門制定了入境獎補措施。”
如何憑借消費場景與獨特體驗,留住大客流,并進一步將人流轉化為經濟增長動能與發展實效,成為多地關注的重點。“這就需要各城市從多元消費場景與高品質服務兩方面發力。首先,適當降低門票價格,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其次,城市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資源,結合市場需求,創新旅游產品供給。除了大型主題公園和商業街區,城市還可以通過挖掘本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費場景。再次,城市需要從游客的出行、住宿、餐飲、購物等各個環節入手,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孫小榮認為,隨著入境游客的多元化,還要考慮各國游客在消費習慣、文化背景等的差異,實現精準服務。(海外網 穆瑀宸)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