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日軍發動“棗宜會戰”,國民黨第33集團軍在總司令張自忠的率領下,奮勇迎敵,激戰至半個月后,前線已經完全與重慶方面失去了聯系。
事實上,自從“棗宜會戰”一打響,蔣介石就時刻關注著戰場的形勢,5月17日,聽說張自忠在戰斗中負傷,他很揪心,在當天的日記寫道:生死莫卜,不勝憂惶。
第二天,蔣介石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死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發來電報稱張自忠已于5月16日犧牲。
對于張自忠犧牲的消息,蔣介石當場落下了眼淚,他給李宗仁回電:聞張藎忱與鐘毅各將領陣亡,不勝悲痛之至,務希立派專員前赴其陣亡地點,覓得其遺體,以慰忠靈。
張自忠的犧牲,被蔣介石后來稱之為“抗戰中最忠勇之一人”,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棗宜會戰中,張自忠其實有很多次撤離戰場的機會,他完全可以不用死,可到最后,張自忠卻沒有撤退,他最終以身殉國。
活著不好嗎?為什么張自忠非要死呢?
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早些年間,他曾在天津與濟南的法政學校就讀,在此期間,他加入了同盟會和國民黨,當時那個亂世,讀書無法救國,因此,張自忠選擇了參軍,
在馮玉祥部,他訓練認真,兢兢業業,取得了馮的信任和倚重,由排長一路升為師長,1930年中原大戰時,張自忠曾率部攻打蔣軍,后來“九一八事變”爆發,聽聞張學良不放一槍一炮,直接將整個東北拱手相讓,張自忠義憤填膺,當即通電全國,稱“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可那個時候張自忠人在江湖,他早已身不由己,不是今天說了,明天就可以做的,直到1933年,29軍奉命前往喜峰口阻擊日軍,張自忠終于有了殺敵報國的機會,只可惜這一次與日軍交戰時間并不長,國民政府很快與日軍簽訂了屈辱《塘沽協定》,張自忠憤憤而不得志,卻也是無可奈何。
1935年,29軍開始主政冀察平津,張自忠作為29軍的實力派師長,他先后擔任了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等職。
由于《塘沽協定》的簽署,日軍加大對我國華北地區的蠶食,此時的華北,成為了全國最混亂的地方,日本政府也是使用了各種手段,給29軍施壓,他們企圖讓華北特殊化。
日軍如此的做法,讓張自忠內心深受煎熬,他很不想與日軍有任何的交集,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沒辦法,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日軍邀請29軍高層訪問日本,軍長宋哲元派張自忠代替自己去視察,張自忠雖然不情愿,但只能照做。
此時的全國人民抗戰情緒,已經相當高漲,盡管張自忠前往日本一趟,什么東西也沒有簽,但他還是因為這件事,背上了“漢奸”的稱號。
全面抗戰爆發后,宋哲元讓張自忠主持華北大局,他這樣的做法,也是將張自忠放在了“火上烤”,在此期間,張自忠曾與日方簽訂了一些并不合理的協議,他甚至還曾幻想,是否可以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
事實上,日本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在華北的張自忠,由于他的天真,他也受到了國人無盡的指責,對此,張自忠后來解釋說,他之所以如此做,一是希望北京百萬老百姓的生命和文物免遭破壞,第二是為了讓29軍的將士們撤離到安全地帶。
可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下,誰愿意聽張自忠的解釋呢?此時的張自忠,也終于明白過來,無論怎么的讓步,日本人都不會滿足的,中日之間,必有一戰。
為了逃離北京,張自忠找到了美國傳教士福開森,在他的幫助下,他終于脫離虎口前往南京。
可讓張自忠沒想到的是,他一到南京,就被逮捕,罪名是“放棄責任,迭失收地”,無奈,張自忠只好找蔣介石好好解釋。
對張自忠,蔣介石是理解的,所以在他的干預下,張自忠后來沒有住什么監獄,甚至在之后,他官復原職,他曾經率領的38師已經擴編為了59軍,而他,毫無意外的兼任了59軍的軍長。
此時能夠再次率領老部下,張自忠的心,其實已經完全下定了決心,他說:“我這次回來,是準備為國家而死的。”
至此,張自忠率領59軍先后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屢立戰功,直到后來被任命為了33集團軍總司令兼59軍軍長。
民眾對張自忠的誤解,對于張自忠來說,猶如懸著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他永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掉下來,他告訴自己,如今唯一要做的,就是“一雪前恥”,用光輝的戰績證明自己的一顆“赤子之心”
1940年,抗戰已經進入到了第四個年頭,日軍“三個月內消滅中國”的狂妄話語早已消散在歷史中,這一年5月,日軍11軍為了消滅張自忠,發起了“棗宜會戰”
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張自忠就深知日軍此次進攻,肯定會有一番惡戰,而他也早已做好了必死的準備,當時作為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本來可以不用親自率部出擊作戰,但張自忠再三強調,讓副總司令馮治安留守,自己要到前方去。
1940年5月6日晚上,張自忠給馮治安留下了一封信,事實上,這封信就是他的遺書。
5月16日,日軍調集增援部隊,并配備飛機,戰車輪番向南瓜店陣地進攻,經過長達半個月的阻擊,張自忠的身邊如今只剩下總部特務營少數官兵,面對貼身警衛谷瑞雪的請求撤退,張自忠一概不理,他決心以身殉國,以死明志。
當天,張自忠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指揮作戰,中午時分,張自忠左肩中彈,血流不止,經過簡單包扎后,他再次與敵人激戰起來。
據之后統計,張自忠最終身中七彈而死,這一年,他49歲。
張自忠犧牲后,日軍對他的遺體很是尊重,不僅派人用酒精細心給他擦拭身上的血跡,而且還用白布包裹起來,并用一口棺材將他收殮,安置在了戰場30里外的陳家集。
張自忠可是我中國的戰將,他的遺體豈能由日本人收殮?之后,在38師師長黃維綱的帶領下,他們擊退日軍,將張自忠的遺體搶了回來,并一路護送到了重慶。
當天,有數十萬百姓來到江邊迎接張自忠,盡管日軍戰機在天空盤旋,可無一人退卻,避難。
蔣介石與張自忠的老領導馮玉祥等人,親自來到碼頭,撫棺痛哭,隨后,張自忠遺體被移送到重慶北碚安葬。
張自忠,這位曾經被人們誤解的將軍,最終用鮮血洗去了自己的“冤屈”,每當讀到將軍抱定決心,要與日寇同歸于盡,十死無生時,我總是緘默無語,心如刀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