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這一實踐案例
走出國門啦!
近日,
第11屆植物園教育國際會議
在韓國首爾舉行,
全球51個國家和地區的244個植物園等
機構、1600名注冊代表參加,
中國代表40人。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科教科科長彭麗芳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
參加此次國際會議。
彭麗芳在大會上作題為《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校園教學植物園的建設、實施和使用——以肇慶新區中心小學為例》的報告,介紹校園教學植物園的理念、原則、實施和使用,并將校園教學植物園作為室外課堂將植物知識融合到校園日常課堂中,向世界展示了鼎湖山保護區和肇慶市在開展植物科普教育的實踐成果。
據悉,
肇慶新區中心小學里的各種植物園,
是由學校與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打造,
是雙方合作開展自然教育的特色項目之一。
鼎湖山保護區在地理優勢、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的整體資源整合中,以自然資源和高端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方式,形成了科學教育與自然教育融合的“鼎湖山模式”,在國際舞臺上匯報的項目是鼎湖山保護區自然教育賦能社區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近幾年華南植物園與肇慶市共建“鼎湖山生態文明示范區”具體工作展示。
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
1956年6月,
鼎湖山正式成為
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拉開了中國自然保護事業的序幕。
這里是物種基因庫,也是生命的搖籃,
更是中國生態研究的重要基地。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梁亮 攝
鼎湖山保護區
保存著具有400多年保護歷史的
地帶性森林植被——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及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在地球上絕無僅有,
被譽為“生物寶庫”與“物種基因庫”。
因位于北回歸線附近,
鼎湖山然保護區又被科學家譽為
“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
△ 西江1號 攝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一年四季游人不絕,
到鼎湖山上走走,
還有機會與廣東省省鳥白鷴偶遇。
鼎湖山上還穿梭著
版納魚螈、豹貓、鬣(liè)羚、
棕臉鹟鶯、黑眉柳鶯的身影。
△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樂祺 攝
△梁瑞偉 攝
讓大自然成為最好的課堂
一直以來,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深入挖掘本土資源,
以自然資源和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方式,
在搭建基礎、探索方向、
拓展成效等方面發力,
帶領公眾探索和學習自然,
形成科學教育與自然教育相融合的
“鼎湖山模式”。
△肇慶新區中心小學與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自然教育研學活動。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首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系列叢書——《鼎湖山探究式自然教育課程(初級版)》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目前,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建有自然教育中心、展覽室、互動式科教設施等硬件設施,同時,建有2條自然教育徑,逐漸形成了以專業隊伍為主、科學家和志愿隊伍為輔的自然教育人才隊伍框架。通過不定期舉辦線上公益課、發表科普文章、建立交流群,以及線下到學校、社區和相關機構定期開展公益自然教育活動、科普進校園推動自然教育“走出去”。
在過去十年里,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在中國的自然教育和科普方面
發揮了重要作用,
每年為近2萬名學生和生態研究人員
提供服務。
△圖源 端星自然
△圖源 鼎端研學
閑暇時候,
不妨約上親朋好友、三五知己
一起到鼎湖山走走,
暢享“森呼吸”吧~
◆ 資料來源: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肇慶新區中心小學、肇慶新區發布、肇慶發布等
◆ 編輯:鄒泳琪
◆ 一審:龍愛文 陳楚
◆ 二審:鄧俊麗
◆ 三審:童益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