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快速流通的當下,一段記錄工地工人劉詩利沉浸閱讀的視頻迅速引發關注。這位樸實勞動者對書籍的執著感動了無數網友。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僅僅爆紅四天后,網絡輿論便發生劇烈反轉,出現了令人震驚的負面風波。
面對突如其來的質疑聲浪,作為權威媒體的央視果斷發聲,6月27日公開支持這位普通勞動者,那么事件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工地大叔”劉詩利走紅
6月25日晚間,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燈火通明。人潮中,一位身著褪色工裝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從畫面可見,他臉上布滿風霜痕跡,雙手布滿厚繭。
他略顯局促地站在書架前,目光中既有對知識的渴望,也透出一絲羞澀。
這位58歲的劉詩利,來自河南,趁著難得的休息時間,騎車兩小時來到書店,只為靜靜翻閱那些無力購買的書籍。
記者被這獨特畫面吸引,悄悄拍下他專注閱讀的畫面。
更感人的是,公益人士陳行甲偶然目睹這一幕深受觸動,不僅贈送書籍給劉詩利,還在扉頁寫下“感謝大哥,讓我們共同度過熱愛的一生”的話語,并留下聯系方式。
這段充滿溫情的場景被記錄上傳至網絡。短短時間內,劉詩利連同他那因書籍而煥發神采的笑容,席卷各大社交平臺。
但命運給予的關注往往伴隨著意想不到的挑戰。當千萬人仍在為這份純粹的熱愛動容時,另一場風暴已在暗流涌動,只待時機便會驟然爆發。
視頻傳播如燎原之勢,極具反差的畫面深深觸動著億萬網友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評論區迅速被感動與敬佩填滿。
隨之而來的媒體報道也揭開了這位工地工人的生活細節。他在北京馬駒橋勞務市場從事臨時工作,每天凌晨五點便出門找活干,從事扎鋼筋、打混凝土等高強度體力勞動,日薪約兩三百元。
為了節省開支,他住在每晚二三十元的小旅館里。盡管生活艱辛,卻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他向央廣網記者坦言,讀書能開拓眼界、提升技能。
農機操作、汽車駕駛、電焊電工等實用技術書籍是他主要閱讀方向,而李白、李商隱的古詩詞則是他心靈的寄托。對他而言,閱讀不僅是獲取技能的途徑,更是疲憊生活中的一縷光明。
這份意外走紅讓遠在河南老家的妻子韓玉竹接到眾多親友祝賀電話,喜悅跨越千里傳遞。
然而在北京的劉詩利本人,最初得知自己火了時卻是深深的不安與擔憂,他害怕自己的形象不夠體面,會給家人帶來困擾。
他習慣了在生活的夾縫中默默堅持自己的愛好,突如其來的巨大關注讓他感到無所適從,更未料到網絡上會出現質疑聲音。
令人震驚的輿論反轉
然而網絡情緒轉變之快超出預期。短短四天內,洶涌的贊美尚未消散,尖銳的質疑已席卷而來。不少網友提出,農民工哪有時間看書,這明顯是刻意擺拍,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表演。
甚至有人表示,工地環境嘈雜根本無法靜心閱讀,這種行為純屬做作。刺耳的批評如同冷水潑面。
部分網友憑借固有印象武斷判斷,認為如此繁重的體力勞動者不可能有精力閱讀,更有甚者直接指責這是提前設計的苦情戲碼,質疑公益人陳行甲的行為動機不純。
“網紅劇本”和“博取流量”的標簽被隨意貼上,劉詩利無意間成了網絡攻擊的對象。他最初的惶恐不安,擔心影響家人形象的想法,此刻竟被惡意解讀為心虛證據。
這場針對普通勞動者的輿論圍剿,撕開的正是社會認知中那道頑固的傷疤。
某些人潛意識里早已為體力勞動者預設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生軌跡,任何超越既定模式的行為,都會本能地被視為虛假與造作。
農民工與熱愛閱讀這樣的反差身份出現在同一人身上,引發了部分網友的深究,網絡上充斥著刺耳言論。不過隨著深入采訪,一個真實的故事逐漸浮現。
央視發聲:熱愛何須劇本?
深度采訪揭示了一個關鍵事實——工地大叔的兒媳楊金花透露,劉詩利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普通民工。他曾是村里備受尊敬的民辦教師。
據婆婆介紹,公公曾長期任教,教授數學、語文等科目,負責小學一至五年級全部課程。在那個實行五年制教育的年代,他是幾代村民的啟蒙老師,許多比他年輕十幾歲的鄉親都曾是他的學生。
這段教書生涯,早已將對知識的崇敬深深刻入他的生命。即便后來迫于生計放下教鞭,輾轉工地謀生,這份熱愛始終未曾熄滅。
楊金花還提到,無論去哪個省市,只要附近有圖書館他都會前往。
書籍對他而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勞累一天后,翻閱書籍是他最重要的放松方式;看到孫輩的課本,也會忍不住拿起來閱讀。
他經常教導孫子要好好學習,多讀課外書。這份言傳身教,無聲訴說著他對知識的信仰。他讀書不是為了表演,不是為了流量,而是源于骨子里的熱愛。這是任何劇本都無法復制的生命印記。
國家級主流媒體此時發出堅定聲音,央廣網率先于6月27日發表題為《熱愛讀書的工地大哥,為何能感動全網?》的評論文章,文中深情寫道,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增添一分厚度與溫度。
這精準的總結如同定海神針。隨后,央視等權威媒體紛紛發聲支持,主流輿論導向迅速扭轉。理性支持的聲音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越來越多的人被劉詩利的精神所打動。
面對洶涌質疑,國家級主流媒體果斷挺身而出。央廣網力挺劉詩利,指出他無需華麗裝扮,無需高調宣言,那雙沾滿泥灰卻虔誠捧書的手,那份跨越半城也要赴書香之約的執著,便是對精神富足最有力的詮釋。
當無數人抱怨忙碌無暇閱讀時,這位工地工人用行動證明,熱愛可戰勝歲月艱辛,靈魂的渴望能穿透一切物質束縛。劉詩利這道微光或許微弱,卻足以刺破偏見的陰霾。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中,書頁翻動的沙沙聲,始終是滋養心靈、抵御荒蕪的永恒春天。當雙手捧起書本,最平凡的生命也能在日復一日中沉淀出令人動容的厚度與溫度。
主要信源
央廣網|熱愛讀書的工地大哥,為何能感動全網?2025大河報|專訪讀書走紅的工地大叔:每天隨身攜帶全部行囊,曾騎車2個小時找書店,談幸福就是讓自己滿意.2025新京報|對話愛看書的日結工人劉詩利:我必須得學習,靠力氣掙錢更苦.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