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培燊(左)、楊子業(右)
作者 | 邱鑫浩
來源 | 邱處機
在這個手機殼均價不過幾十元的時代,有一對香港兄弟,卻將這個小配件做成了售價高達80美元(均價500元)的"奢侈品",年銷售額突破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
他們的品牌CASETiFY不僅征服了全球年輕人,更讓梅西、BlackPink等國際巨星自發為其帶貨。
從香港一家小工作室起步,到如今成為全球最大的個性化電子配件品牌之一,吳培燊和楊子業的創業故事,堪稱當代香港年輕人奮斗的一個樣本。
一
從電視臺高管到手機殼大亨
2010年6月,喬布斯發布了劃時代的iPhone4,全球智能手機革命正式拉開帷幕。
彼時在香港NOW電視臺擔任數字和廣播設計高管的吳培燊(Wesley Ng),敏銳地察覺到:隨著智能手機普及,手機保護殼將成為剛需,但市場上卻找不到一款既實用又能彰顯個性的產品。
"一開始,我在家里和五個朋友分享了這個想法,其中四個人說了不。"吳培燊回憶創業初期的困境時坦言。
但這位曾在澳洲學習藝術和設計的創業者并未氣餒,他與好友楊子業(Ronald Yeung)利用業余時間創建了Casetagram——一個可以將圖片組成拼貼畫并定制手機殼的APP。
這個創意在2011年堪稱革命性。當時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還不到10%,使用手機殼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沒人相信手機殼能被做成一項全球業務,但吳培燊和楊子業卻看到了個性化表達的商機。
Casetagram前兩年并沒有接到什么單子,轉機出現在2013年。
有一天,吳培燊打開APP,突然發現服務器宕機了。一查原因,原來是有大量用戶集中到訪。很快他們發現,是英國頂級網紅廚師Jamie Oliver在Instagram上,曬出了他的定制手機殼,并熱情推薦了Casetagram。
這讓吳楊二人確認:定制手機殼不僅是個人興趣,更是整個市場的共性需求。于是2013年,吳培燊毅然辭去電視臺高管職位,全身心投入了這項事業。
吃過名人效應的甜頭,吳培燊又在Instagram上給其他明星和網紅發消息,推薦自家的定制服務。
在梅西、科比等人紛紛使用Casetagram的定制手機殼后,社交平臺刮起了一陣Casetagram的風潮,許多人把擁有定制手機殼當成一種時尚。
不過好景不長,由于技術門檻低,Casetagram的定制服務很快被模仿,并陷入了價格戰。
一片混沌中,吳培燊和楊子業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品牌升級,跳出價格戰。“我想讓人們表達自己,從手機殼開始”,吳培燊后來談到。
于是2014年,Casetagram正式更名為CASETiFY。
二
憑什么賣80美元一個?
截至2023年,CASETiFY已經售出超過1500萬個手機殼,年收入超過3億美元。其中美國、日本和韓國市場各占1/3,堅持DTC(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80%銷售額來自線上。
在淘寶幾十元就能買到手機殼的今天,CASETiFY憑什么敢賣80美元一個?答案也許就藏在這三個關鍵策略中。
第一,極致的產品力。
CASETiFY每個新品推出前,都要進行上千次防跌測試,采用專利qìtech材料,即使從3米高處掉落也不會損壞,成本是普通手機殼的三倍。此外,它還推出循環再造塑膠和竹纖維等環保材質系列。
第二,瘋狂的聯名戰略。
CASETiFY將聯名視為"核心文化",主要分為四大方向:世界知名品牌(DHL、可口可樂)、時尚潮流品牌(Moncler、Clot)、IP娛樂界(Pokemon、Disney、Blackpink)以及藝術機構(盧浮宮、大都會博物館)。
為此,CASETiFY專門開設Instagram賬號展示合作動向,甚至開發了App用于發布聯名產品。
第三,精準的社群營銷。
CASETiFY深諳Z世代心理,鼓勵用戶在社交平臺曬出個性化手機殼。官網設有KOL合作入口,吸引大量"主動上門"的網紅。
當梅西、Kylie Jenner、BlackPink成員Jennie等名人在Instagram自發分享后,品牌真正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電商大行其道的時代,CASETiFY還做出了一個"反直覺"決定:大舉擴張線下門店。
"通過沉浸式體驗來連接消費者,是線下門店很看重的事。"吳培燊解釋稱,實體門店能讓CASETiFY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截至2025年6月,CASETiFY在全球已有28家門店,客戶可在30分鐘內拿到定制手機殼。在中國大陸,CASETiFY已進駐上海、廣州、杭州、成都、北京和深圳等城市。
線下布局背后,是品牌對體驗經濟的深刻洞察。CASETiFY香港門店曾被《福布斯》譽為"重新創造了零售的體驗",整體設計像實驗室,給予消費者自由挑選材料顏色和聯名款式的空間。
三
小配件里的大生意
吳培燊的經營理念深受父母影響。他的父母在香港經營餐館,從小他就明白:"生存最重要的是什么?利潤。"
這種務實精神貫穿CASETiFY的發展始終。即使在2021年獲得鄭志剛C資本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后,吳培燊仍強調:"我們在技術上不需要籌集資金,這更像是一項戰略投資。"
面對全球通脹和經濟逆風,這位43歲的CEO慶幸公司沒有過度依賴風險投資:"我們沒有過度投資以換取不必要的增長。所以非常幸運,我們很健康,但我們仍然非常謹慎。"這種穩健作風讓CASETiFY在十年間始終保持盈利,年均增長率達倍數級。
吳培燊的管理風格也別具一格。他打破創業公司緊張的氛圍,和員工邊喝酒邊開會,因為"氛圍輕松點,商討事情才比較有效率"。
在臺風前夕,他還會提前通知同事居家辦公,理由是:"你會識時務,因為你也曾打過工。"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塑造了CASETiFY活潑創新的企業文化。
從香港一家小工作室到全球電子配件巨頭,CASETiFY的成功印證了一個商業真理:沒有小生意,只有小思維。當大多數商家將手機殼視為低值易耗品時,吳培燊和楊子業卻看到了它作為"社交貨幣"的潛力。
"CASETiFY賣的不只是手機殼,更是獨一無二的自我表達方式。"這句話揭示了品牌高溢價的本質。
在智能手機外觀趨同的今天,手機殼成為年輕人彰顯個性的一個陣地。據天貓數據,每年有超過千萬級用戶會購買12個及以上數量的手機殼,"換手機殼就像換了個手機"成為Z世代的新消費現象。
這對香港兄弟用十年時間證明:即使是最普通的日常用品,只要注入足夠的創意和個性,也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正如吳培燊所說:"將稀松平常的事物變得不平常,這就是CASETiFY的魔法。"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