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老賀因為雙腿酸脹到醫院就診,通過檢查,醫生發現老賀罹患了嚴重的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主要表現為下肢大隱靜脈迂曲、擴張,產生患肢酸脹,沉重,皮膚瘙癢等癥狀,嚴重者可伴有小腿足靴區色素沉著或血栓性淺靜脈炎,醫生說,老賀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與他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原來,老賀平時特別喜歡翹二郎腿,殊不知,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姿勢,卻是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的罪魁禍首。
人在翹二郎腿的時候,下肢的血液循環容易受到影響,久而久之,會導致下肢血液的淤滯,時間長了,自然就容易導致靜脈曲張了,而且不僅容易形成靜脈曲張,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也很高。
長期翹二郎腿,還會損傷膝關節的健康,時間長了,容易導致膝關節炎和骨關節退行性變。
長期蹺二郎腿還可能會導致神經損傷,如坐骨神經痛或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風險增加。
古人常說,人到六十,兩不碰,兩不交。
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兩不交,指的就是不要總是雙腿交叉,不要去翹二郎腿,不然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還有,兩不碰是什么意思呢?
所謂的兩不碰,就是不用經常用兩手去碰腳,經常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習慣彎腰弓背,然后用自己的雙手就碰自己的雙腳,看似這項運動似乎對腰力和臂力都有不錯的鍛煉,其實這樣做,對健康并沒有好處,手和腳是身體的兩個極端,如果經常用手去碰腳,會使得血液需要在身體的兩個極端之間頻繁循環,增加心臟的負擔。
很多老年人都已經罹患了不同程度的腰椎間盤突出和骨質疏松,在彎腰弓背的過程中,容易帶來風險,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導致壓縮性骨折。
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六十歲,真正應該做的其實是以下這些事。
第一,到了六十歲,要想鍛煉身體,走路是不錯的選擇
走路屬于低強度運動,對于老年人而言,走路是非常安全的一項運動,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走路強度如此低,到底能不能鍛煉身體呢?
在2023年美國心臟協會(AHA)流行病學、預防、生活方式和心臟代謝健康會議上公布的一項針對70歲及以上人群的研究發現,多走路與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中風和心力衰竭)風險降低有關;每天多走500步,也有助于降低風險。具體而言,與每天走不到約2000步的成年人相比,每天走超約4500步的成年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了77%。
很多人認為年齡大了,要以靜為主,殊不知靜容易導致血栓的形成,而動則容易促進血液循環。
第二,到了六十歲,要想身體更健康,曬太陽是不錯的選擇
年齡大了,老年人很容易缺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身體里激素水平的驟降,另一方面是缺鈣和維生素D,鈣還可以通過食補或藥補,但是維生素D,卻很難通過這些去補充,獲得維生素D最有效的方式是曬太陽,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只要堅持曬太陽,完全沒必要擔心會缺少維生素D。
第三,到了六十歲,要想身體更健康,管住嘴是不錯的選擇
管住嘴,首先就是要遠離香煙、酒精和檳榔,因為它們是公認的致癌物,長期接觸它們,很容易誘發癌癥。
管住嘴,其次是遠離垃圾食品,像油炸食物、腌制食物、熏制食物、碳酸飲料、燒烤食物、霉變食物等都屬于垃圾食物,進食這些食物,會導致癌癥的發病風險增加。
管住嘴,最后是保持營養的均衡,千萬不要偏食或挑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