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方(左二)為畢業季學生開展心理疏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孫東方,江蘇省盱眙縣政協委員,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團委副書記,獲盱眙縣五一巾幗標兵、縣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夏日盱眙,鏡湖荷花競相盛開,湖畔楊柳輕拂書頁。在馬壩高級中學文史書柜旁,一位身著素雅套裝的教師正與學生圍讀《鄉土中國》,她時而以清亮嗓音示范誦讀,時而俯身傾聽少年見解——這是孫東方最珍視的“第二課堂”。
十五載音樂講臺育桃李,三年政協履職系民生,這位80后教育工作者詮釋著新時代委員的熾熱情懷。從校園廣播站到留守兒童之家,從提案建議到民生實事,她以教育者的細膩與委員的擔當,譜寫動人履職樂章。
聲潤桃李
每周一至周五傍晚,當夕陽余暉灑在校園里,“鏡湖之聲”的廣播總是準時響起——《少年中國說》的鏗鏘、盱眙紅色故事的回響,穿透揚聲器,回蕩在三千師生的心間。
這是孫東方打造的“廣播里的思政課”。2024年,她牽頭創辦“鏡湖之聲”校園廣播站,以“微宣講﹢經典誦讀”模式,將聲音化作“精神食糧”。為了讓留守兒童聽懂“四個自信”,她到縣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搜集本土史料,將理論轉化為易懂語言;為了讓播音稿更有溫度,她帶著學生在操場模擬“月光下的朗誦會”,直到星辰掛滿天際。如今,廣播站已成為校園文化的亮麗名片。而這正是孫東方踐行其教育理念的生動縮影。
教育,于孫東方而言,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文化的傳承。她將閱讀推廣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牽頭在學校建立政協文史書柜,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書籍——《都梁遺馨》《盱眙歷史文化旅游選粹》等地方文史資料,讓學生們了解家鄉的歷史和文化;《平凡的世界》《我與地壇》等勵志讀物,激勵著學生們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
書柜旁,常能看到孫東方與學生共讀的身影,從《論語》中的處世智慧到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她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生動細膩地解讀,讓典籍“活”起來。
孫東方還定期舉辦“委員導讀日”,邀請各界別委員與學生共讀經典,搭建起“書香政協”與“書香校園”深度融合的橋梁,讓文化種子在校園里生根發芽。
“政協委員既要讀好‘有字之書’,更要傳好‘精神之脈’。”作為全民閱讀志愿者,孫東方投身省市縣各項閱讀推廣活動。在“傳承恩來精神,爭當時代先鋒”誦讀學傳巡講活動中,她深入全縣多個鄉鎮中小學校宣講,用生動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把“恩來精神”深植到廣大中小學生心間。她在微信公眾號推出《東方老師微讀節氣》系列誦讀作品,累計發布各類有聲文學作品超十萬字。
數字無聲,卻見證著她的堅守:參加委員讀書活動32場次,撰寫委員讀書心得6篇,連續12年帶高三畢業班,輔導數百名音樂特長生考入理想大學……當有人問起如何平衡教學與履職,她指著辦公桌上摞得整整齊齊的筆記:“你看,這些孩子的讀書心得,不就是最好的素材嗎?教學和履職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它們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暖陽護“花”
2022年夏天,一通電話打破了午后的寧靜。“孫媽媽,我考上大學啦!”電話那頭,小英的聲音帶著顫抖和喜悅。孫東方不禁熱淚盈眶。
3年前,“山娃”小英還是一名沉默寡言的留守兒童,家庭的貧困和親情的缺失,讓她自卑得連開口朗誦的勇氣都沒有。自從孫東方成為她的“山媽”,小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1﹢2=1”山爸山媽志愿者,孫東方不僅教她發聲技巧,更用母親般的關懷驅散成長陰霾——困難期的耐心引導、考前的加油手寫信、舞臺上的擁抱,讓小英堅信“夢想不會因貧困而失色”。終于,在學校的主持大賽上,小英憑借出色的表現榮獲冠軍。
山爸山媽和山娃志愿服務項目發起于仇集中學,指1名留守“山娃”加2名教師(山爸和山媽)等于1個愛心家庭。自從加入志愿服務隊后,孫東方就在不斷思索:我到底能為孩子們做些啥?
2023年,針對留守山娃周末缺少有效教育的情況,仇集中學實施周末托管,成立了古箏、國畫、素描等10余個興趣社團。孫東方得知學校合唱團缺少專業音樂老師指導,不僅自己主動請纓,還動員了另外兩位同事加盟,共同開啟每周一次的大山之“旅”。
每周六上午9點,“小山雀合唱團”的孩子們總會不約而同望向校門。當那輛紅色轎車風塵仆仆駛來時,孩子們興奮地沖過來:“孫老師的音樂列車到站啦!”
這條往返120公里的“愛心路”,孫東方風雨無阻地走了一遍又一遍。后視鏡里掠過的,是春日的連翹、秋日的紅楓,更是山里娃從怯懦到自信的蛻變軌跡。
孫東方深知,教育不是一個人的戰斗。在她的帶動下,馬壩高級中學發動教師們與“留守娃”“困境娃”結對,一起加入到關愛留守學生、困境學生的行動中,幫助上百名學生獲得關愛與資助。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我們的責任就是幫他們沖破巖層、迎接陽光。”這是孫東方常掛在嘴邊的話。
情系民生
翻開孫東方的履職檔案,一組數據格外醒目:參加調研26次,走訪群眾120余人次,提交提案建議16件,推動解決民生問題8項。
雖然總是自稱“跨界新人”,但孫東方早已將“用腳步丈量民情,以專業建言獻策”的誓言,化作溫暖人心的實踐。
2022年,在參加關于優化城區校園周邊環境的調研中,孫東方與調研組通過分散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全面調研了解城區近40所中小學、幼兒園周邊食品安全、交通秩序、社會治安等方面情況。在與學生家長、學生、商販等面對面溝通中,她發揮教育界委員優勢,將心比心、推心置腹,很快就讓他們說出了心里話。
結合收集到的建議,調研組提出了規范經營秩序、整治交通秩序、優化治安秩序等意見。調研報告提交至縣委、縣政府后,縣政府召開專題推進會,教育、公安、城管等多部門協力合作,城區校園周邊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2023年、2024年,孫東方又以撰寫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持續關注和助力城區校園周邊環境優化。當建議從“紙上”落到“地上”,成為“看得見的變化”,守護著學生們的“上下學路”,孫東方真切感受到政協委員的意義。
作為來自教育一線的政協委員,孫東方的提案始終聚焦“成長的痛點”: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她走訪多個學校,提交《加強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案,推進校家社協同育人,賦能青少年健康成長;助力“雙減”落地,她提出“優化延時服務”建議,讓學校社團活動更加豐富多元……
“教育者的講臺在教室,委員的舞臺在群眾身邊。”孫東方用獨特的履職方式詮釋著新時代的委員擔當:當她在政協會議上為留守兒童呼吁時,用的是10余年幫助困境學生的真實案例;當她在“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上建言時,總能掏出沾著粉筆灰的民情筆記。正如她所說:“好的教育應該帶著泥土香,實的履職必須接著地氣長。”
通訊員:王成虎 管曉敏 孫華春
文字編輯:王亦凡
新媒體編輯:洪琳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