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拿地榜還是銷售榜,頭部房企的優勢都在擴大
文 | 《財經》研究員 辛曉彤
編輯 | 余樂
7月1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1月-6月房地產企業的銷售表現。整體來看,百強房企銷售金額繼續下降,但拿地金額增幅較大。
銷售方面,2025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18364.1億元,同比下降11.8%。銷售總額超千億元的房企只有四家,較去年同期減少兩家,分別是保利發展(1452億元)、綠城中國(1221億元)、中海地產(1201億元)和華潤置地(1103)億元。
拿地方面,百強房企拿地總額5065.5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拿地金額前十的企業均過百億元,占總拿地金額比重的55.3%,相比去年底提高13.9個百分點。前三名分別是保利發展(414億元)、中海地產(393億元)和綠城中國(383億元)。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2025年上半年,市場正經歷從“增量下行”到“品質提升”的深度調整,各環節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行業整體止跌回穩。
銷售榜:十強企業席位穩定,銷售額同比下降
2025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依舊呈下降態勢,但降幅較去年同期大幅縮窄,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1.6%。
頭部企業份額占比仍在提升。上半年,TOP10企業銷售額占比為48.7%,較2024年提升0.5個百分點。
?。▓D片來源:中指研究院)
其中,保利發展已經是連續三年登上房企銷售半年榜的榜首(2022年榜首為碧桂園),中海地產則連續三年躋身銷售榜前三。不過這兩家企業三年來銷售金額也在逐年下降,帶動前十房企銷售總額均值也在下降,較上年同期降低13.2%。
十強企業的席位與上一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只有上年排名第10的龍湖跌出榜單,由中國金茂接替(上年第12)。十強企業中,只有建發房產、越秀地產和中國金茂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
有幾家企業值得注意。綠城中國的排名一直在攀升,從2022年銷售榜13位,到2023年的第7、2024年的第4,上升到2025年的榜眼位置。
從財報來看,在多數房企近幾年營收起伏不定的狀態下,綠城中國營收不斷增長。公司通過加快銷售回款、控制土儲規模(2024年新增貨值權益占比提升至79%)及低成本融資(2024年平均融資成本3.7%,行業平均融資成本突破6%)持續優化負債結構,凈負債率從2023年的63.8%下降到2024年的56.6%,財務安全性表現亮眼。
此外,綠城中國近年新增土地儲備大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案吣芗壋鞘?低杠桿”組合逐漸成為綠城的優勢。綠城的精品開發路線也契合當下“好房子”的市場需求。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萬科。之前幾年萬科在銷售榜上一直占據前三的位置,今年降至第七位,公司仍面臨系統性風險,正在進行陣痛轉型。
此前高負債、高周轉、高杠桿模式曾是房企擴張規模、提升行業排名的“密碼”,萬科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到2021年,萬科每年拿地都超千億元,和碧桂園占據房企拿地榜的頭兩把交椅。自2022年起,萬科開始去庫存進程,拿地金額驟減。2025年上半年,萬科的銷售金額達到686.6億元,拿地金額只有5億元。
拿地榜:民營企業占比上升,土拍市場兩極分化愈發明顯
百強房企拿地金額同比上漲三成以上,除了核心城市“拿地熱”,還有上一年度低基數所致。
2024年上半年百強房企拿地總額3801億元,同比下降35.8%,主要原因為優質地塊釋放程度不高,房企仍然較為謹慎。
隨著2024年5月起各地土拍政策頻出,土地市場回暖,核心城市土拍情緒不斷高漲,杭州、上海住宅用地平均溢價率有所提升,北京、杭州、成都等成交樓面價也持續走高。頭部房企積極拿地增強土地儲備,基本聚焦在重點城市的核心優質地塊,“地王”頻現。
(圖片來源:中指研究院)
十強拿地房企變動較大,其中第7到第10的中國金茂、招商蛇口、保利置業和越秀地產上一年都未進入前十。它們取代了中建壹品(上年第2)、海開控股(上年第6)、中建智地(上年第9)和中國鐵建(上年第10)。
保利發展、中海地產、綠城中國位于前三,這三家企業同樣也領跑銷售榜。
整體來看,拿地企業仍以央國企為主,百強中73家為央國企,拿地金額占比達60%。前十企業中八家為央國企,非央國企只有綠城中國(混合所有制)和濱江集團(民營企業)。
不過民營企業拿地意愿也在增加。2025年1月-6月上榜的民營企業有25家,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九家。濱江集團依然是民營企業拿地頭部,拿地金額幾乎是上一年的兩倍。
值得一提的是,25家民營企業,杭州企業有八家,成都企業有四家,幾乎占據一半。
2025年上半年,杭州住宅用地累計出讓金額1160億元,接近2024年全年,領跑全國。其中濱江集團絕大部分拿地都在杭州,拿地金額308億元,位列杭州拿地榜第一,綠城中國以201億元位居第二。
相比之下,成都土拍出讓金雖然只有440億元,但同比增幅超過100%,土拍地價最高跨入“4萬+”區間,上年同期均不超過2萬元。
杭州土拍火熱源于核心區域地塊不斷釋放,優質地塊競爭激烈。但僅在這一座城市就出現了“外冷內熱”的局面——外圍區域地塊遇冷,不少出現底價成交的情況。成都情況類似,75%的溢價貢獻集中于主城核心地塊。而以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同樣高溢價與底價成交并存,“溫差”效應明顯。
盡管百強房企拿地金額上漲三成,但全國300城的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實際在縮減。根據克而瑞數據,2025年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積約2.5億平方米,刷新2010年以來的上半年最低成交紀錄。
主要是土拍市場表現明顯分化所致:一二線城市成交建面、成交金額均實現止跌回升,核心城市核心地塊“地王”不斷;三四線則出現量價齊跌,只有少量地塊保持較好的出讓前景。
整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處在過渡期,市場在分化中尋找新平衡。張波認為,2025 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市場將在分化中不斷調整優化,新房聚焦核心城市改善需求,二手房供需博弈,土地市場核心競爭加劇,在地產政策指引下,市場穩預期,整體繼續在調整中尋找平衡。
轉自:《財經》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