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作者 程茜
編輯 漠影
無需掏手機,憑空召喚導航是什么體驗?
導航功能已經被深度融入智能眼鏡之中,用戶只需要說出“幫我導航到……”,導航就會自動規劃路線,省去了此前打開App、輸入地址、選擇導航的一系列繁瑣操作。
這正是今年2月在杭州余杭區召開政府大會上火爆出圈的Rokid Glasses(中文名樂奇)AR+AI眼鏡,彼時其直接在大會上化身演講提詞器。從定位來看,Rokid Glasses的核心就是AI和AR能力的融合,也就是讓AI突破虛擬與現實邊界,讓AI被看見且無感融入用戶真實生活場景,此次Rokid與高德地圖在導航能力上的合作,就是其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例證之一。
近日,Rokid、高德地圖共同推出基于智能眼鏡的導航智能體(NaviAgent)應用,可以在導航精準的同時實現無縫切換導航模式、看物識別等功能。
這款眼鏡于去年11月在Rokid Jungle 2024樂在奇中合作伙伴暨新品發布會上正式推出,預購數量超25萬單,目前已經陸續出貨。
當AI“沖出”電腦屏幕清晰呈現在用戶眼前,其能力將被如何拓展?從Rokid Glasses圍繞著導航領域的核心能力構建,我們試圖找到智能眼鏡在AI應用爆發之際的增長空間。
一、用戶實際體驗,三大核心能力矩陣,智慧出行體驗迎來質變
傳統的導航模式大多依賴手機作為終端設備,并通過音頻播報的方式為用戶提供路線指引,這往往會面臨操作步驟多、語音描述不準確、語音提醒滯后等痛點。
Rokid Glasses之上的體驗,正在改變傳統的導航模式。
導航場景,用戶最直接的需求就是交互簡單,能適配步行、騎行、駕車場景,以及導航信息夠直接。
用戶佩戴Rokid Glasses時,可以通過語音交互切換導航前、導航中的模式。并且這一眼鏡在保留速度、方向等導航基礎信息的同時,采用穩定貼地引導線和場景化轉向立牌,將導航畫面顯示到了視線遠處,非緊貼眼前,用戶可以在觀察前方路況的同時看到導航信息。
此前,在智能汽車上價值上萬的高階HUD(抬頭顯示)功能,也被呈現到了眼鏡的顯示畫面內。導航過程中,Rokid Glasses會在展示路徑的同時,提醒用戶注意后方來車、讀秒紅綠燈。
語音交互還有一大便利性,就是不會打斷用戶的騎行、駕車過程,當用戶提出“先去下加油站”,Rokid Glasses會快速為用戶篩選周邊加油站信息,然后同時在顯示界面給出選項,用戶只需說出“去第一個”,就能快速切換導航。
導航能力之外,用戶日常出行的選餐館需求也被Rokid Glasses承包了。用戶只需要戴著眼鏡將目光對準路邊的某一棟建筑物,然后詢問“幫我看下這棟樓里有什么好吃的”,就能得到建筑物地址、推薦餐廳。當用戶選中餐廳后,就能快速開啟步行導航。
可以看出,Rokid Glasses正在圍繞導航能力覆蓋更多用戶的使用場景。
二、自研顯示技術+聯手高德,讓AI與導航服務抬頭可見
讓導航被看見這件事的底層支撐,就是Rokid Glasses本身過硬的軟硬件性能。
首先,硬件層面,Rokid Glasses需要兼顧性能、顯示效果、佩戴舒適度、續航能力等諸多方面。這一眼鏡自身重量僅49g,續航時間為4小時,顯示方面,Rokid自研衍射光波導光學顯示技術,同時實現結構輕薄、高透光率、清晰度高、量產難度低、量產良率高,并引入藍思科技自研的納米微晶玻璃技術,進一步增強鏡片的抗摔性、透光率、輕量化。
其次,軟件層面,其集成了通義千問、DeepSeek、豆包、智譜清言、納米搜索等多個大模型,支持AI問答搜索、識物、翻譯、拍照答題、演講題詞等多個功能。
扎實的產品設計之上,AR產業的發展環環相扣,想要讓AI的強大能力能被看見且被更好利用起來,最為關鍵的就是硬件顯示能力的升級。Rokid Glasses圍繞著AI被看見這件事,正在以導航為起點擴張。
Rokid與高德地圖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基于智能眼鏡的導航智能體(NaviAgent)應用,強強聯手之下打造匹配用戶出行核心痛點的硬件。
一方面,高德地圖結合其大模型、北斗高精定位、Planner-Executor技術架構方面構建智能眼鏡解決方案,另一方面,Rokid在AR+AI眼鏡領域深耕十余年,已積累了諸多產品經驗,二者結合,將高德地圖的導航、實時交通信息等功能以更加直觀、便捷的方式呈現給用戶。
Rokid Glasses采用高效能、低功耗保證設備持久穩定運行,將AI與之深入結合的智能眼鏡,其價值正在當下被充分釋放
三、從信息展示到深入用戶決策,帶顯示功能的智能眼鏡革命AI交互體驗
當我們將視野擴展到整個AR產業,可以看到其市場規模、普及程度都與日俱增,逐漸深入人們的消費娛樂、醫療、教育等諸多領域。
如今AR設備以及相關應用程序的日益普及和可用性提高,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此次Rokid Glasses面向導航的能力釋放,只是其探索智能眼鏡深入用戶真實生活的一個縮影。
Rokid Glasses的功能已經覆蓋用戶的娛樂、教育、日常生活、辦公、運動等不同場景,如日常出行查高鐵票到景點導覽、拍照答題、看一下挑榴蓮以及實時導航等,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日常需求。
這些都足以說明,Rokid已經讓智能眼鏡從單純的信息展示,進一步融入用戶生活決策,并進一步改變用戶與智能眼鏡的交互形式。
隨著AI應用落地加速,當下智能眼鏡所扮演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具備顯示能力的智能眼鏡可以將AI的分析結果直接疊加在眼前的現實畫面里。
而對于不具備顯示能力的眼鏡,其往往需要用戶基于語音交互獲得答案,且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詳細說明。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用戶在聆聽過程中被與別人對話、周圍環境聲音等打斷,就會中斷說明過程。
當AI不僅能被聽到,還能被無感看到,只需一句語音指令就能無感實現實時導航、地點識別、景區講解,使得AI與用戶真實生活之間的距離再次被拉進,進一步革命用戶與AI的交互體驗。
結語:AR+AI眼鏡戰況升級,技術積累、行業洞察缺一不可
AR+AI眼鏡競爭愈發激烈,字節、阿里、騰訊幾乎都被曝出在做AI眼鏡的消息,去年底小度發布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鏡,再到上周小米首款AI眼鏡正式發布,越來越多頭部公司下場,AR+AI眼鏡開始量產出貨,這都意味著,這一領域的競爭正硝煙四起。
而面對手握雄厚財力、技術儲備優勢的頭部玩家,深耕十余年的Rokid已經基于自己的技術、生態布局打造出差異化競爭力,底層芯片架構的優化,到AI與AR技術的深度融合,再到外觀設計與佩戴舒適度的打磨不斷深入。
未來,AR+AI眼鏡眼鏡賽道的格局會如何演變現在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Rokid積累的技術布局、生態合作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深入洞察,將會成為其制勝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