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天,不少人都開啟了晝伏夜出的生活作息,那么,看演出的人會變多、巡演取消的情況會變少嗎?從海外音樂人的演出情況來看,似乎形勢正在變得不那么樂觀。
譬如,近期正在中國展開火熱巡演的俄羅斯后朋樂隊культодиночества崇拜孤獨。去年他們首次來華巡演時,曾因主唱Vova抱恙不得不取消兩場,有些許遺憾。今年樂隊再度來華定了8站巡演,巡演主辦方“Proustian青年廠牌”卻在小紅書發文“求救”,坦言票房危險:“倆兄弟現在每一站都沒有過百,演出只剩下10天了”。這條帶著幾分無奈又透著真誠的帖子,也在樂迷層面引發了一些討論。
與此同時,評論區也不乏同行的互相鼓勵。譬如酒徒金屬樂廠牌的同事就表示,雖然最近舉辦的演出售罄,但是一算賬就犯了難,所幸還是上岸了,并表示他們是“四十個人的差旅”,體量驚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主辦方對做巡演的期待竟成了“不虧就是賺”。
今年初,來華巡演的藝人數量就不少,尤其以日本藝人數量領先,已經行至盛暑,這半年來國內也不乏海外藝人來華巡演取消的案例。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梳理了以下三組海外樂隊巡演取消案例卻有著明確的原因指向:前兩例皆因藝人健康問題被迫取消,最后一例則是“票房不理想”這樣的現實因素,供行業人士參考。(回顧:)
健康警報:當真正的“不可抗力”按下巡演暫停鍵
今年,海外樂隊來華巡演取消案例中也不乏因為健康問題而不得不取消。這種真正的“不可抗力”,無論對翹首以盼的樂迷還是投入巨大的主辦方而言,都是非常不愿意見到、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無奈現實。
典型案例當屬清明假期期間Alpha Wolf樂隊的突發狀況,樂隊已經落地深圳卻不得不立刻折返。這支時隔六年重磅回歸的澳大利亞金屬核樂隊,原計劃展開“特種兵式”高強度巡演 —— 四天內連戰深圳、廣州、天津、上海四城。然而主唱Lochie在抵達深圳寶安機場后突發身體不適,不僅缺席歡迎晚宴,更導致整個“TERRIBLE DAYS ACROSS ASIA”2025亞洲巡演全線取消。最終,樂隊僅在完成3月30日曼谷首演后便回國了。
中國站的主辦方抉擇唱片也在取消公告中表示“剛剛發生這樣的事情,主辦方也不敢有任何許諾,只希望Lochie能平安并盡快康復,只要他們在未來的日子里還有亞洲巡演的計劃,抉擇唱片依舊會再次邀請他們回來!”樂隊也在INS上做出解釋,表示回國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希望能獲得樂迷的理解與支持,并期待再次見面”。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從樂隊近期更新的演出視頻來看,Lochie已恢復健康并重啟演出活動,這也讓樂迷對樂隊再度來華充滿期待。
同樣令人感到可惜的還有英國殘死核傳奇樂隊INGESTED的澳亞巡演計劃。這支成軍19年的曼徹斯特樂隊原定7月8日開啟首次中國巡演,卻因“馬不停蹄的全球巡演后出現的個人及后勤狀況”被迫推遲包含深圳、成都、煙臺、上海四站在內的整個澳亞巡演計劃。所幸主辦方哎呦音樂在演出前15天發布了延期公告,為樂迷留出了充足的退改簽時間。更讓人欣慰的是,主辦方明確表示這并非取消而是延期,目前正在積極協調新的演出檔期。
觀察當下音樂演出市場,一個有趣的現象愈發明顯:雖然城市音樂場景日益豐富,觀眾走進livehouse的動機也愈發多元——可能是一次約會,也可能是一次音樂盲盒體驗。但在重型音樂領域,情況卻大不相同:這里的死忠樂迷群體始終保持著驚人的穩定性,而一如Alpha Wolf和INGESTED這樣的樂隊,也許有人覺得小眾,但他們正是這群死忠樂迷群體心中不可替代的“白月光”。
同時,這兩起事件再次為行業敲響警鐘:在密集的巡演日程面前,音樂人的健康必須放在首位。畢竟,只有保證藝術家的身心健康,樂迷才能持續欣賞到高質量的現場演出。讓我們期待這些受健康問題影響的樂隊能夠早日康復,盡快重啟中國巡演計劃。
當情懷撞上現實:“為愛發電”抵不過“票房低迷”
樂隊的巡演票房好不好,在決定投資一場海外樂隊巡演時,評定的標準到底是什么?不少主辦方在投資海外演出的時候,都抱著“能上岸就好”的心情,但上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6月24日,上海此間真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布緊急公告,宣布因不可抗力取消瑞典音樂家Jon Henrik原定6月底在北京、成都、上海的三站巡演。
這一突然的決定在樂迷圈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一方面距離首站北京演出僅剩三天,而這場巡演早在2月2日就已開票,歷經四個多月的售票期后突然叫停,難免讓人質疑主辦方的決策時機;另一方面,不少衷心熱愛Jon Henrik音樂、期待這場演出已久的樂迷內心十分失望,而對跨城觀看演出的樂迷來說,損失就更大了。
事實上,在演出行業,一直有個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演出前一周才是票務銷售的黃金期?;蛟S是抱著這樣的期待,抑或是實在不舍得取消,主辦方才拖到了最后的時刻。
三日后,公眾號“福來寺FULLLIVES”發布了長文揭開了更多內幕,整個事件可以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區別于很多無頭無尾的取消公告,這篇文章算得上言辭懇切、真摯,且詳細闡述了整個巡演從誕生到取消以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文中,主理人表明了演出取消原因:“票房數據始終低迷,遠不足以支撐跨國演出的成本”,并表示“作為剛起步的團隊,我們還沒準備好接住這樣一場‘意義大于商業’的演出?!?/p>
Jon Henrik的巡演是福來寺第一次做海外藝人來華巡演,也是一次“為愛發電”的嘗試。從提前4個月的官宣,以及藝人注冊小紅書、認真運營來看,廠牌做了一定的準備工作。但情懷終究敵不過現實:既低估了市場接受度,也未能通過音樂節等其他商業演出形式分攤成本,只能選擇叫停來止損。
這場夭折的巡演也給所有從業者們上了一課:在演出行業,光有熱愛遠遠不夠。
確實,并非每個演出項目都能叫好又叫座。即便是海外頗具實力的中腰部樂隊,來華巡演時也常面臨“無人識君”的窘境,更何況那些風格本就小眾的樂隊。
今年,livehouse票房低迷的現象始終存在,走進livehouse的觀眾數量在減少,許多演出上座率甚至不足五成,大量精心籌備的專場因票房慘淡而面臨虧損困境,不少livehouse經營者叫苦不迭,直言經營壓力巨大,很多樂隊取消的公告中,都直接坦誠是因為“票房太差了”。
前幾年,海外知名樂隊的演出往往是一票難求,但今年,情況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海外樂隊來華演出的成本大幅增加,包括交通、住宿、設備運輸等費用,這使得演出票價不得不相應提高,而高票價在一定程度上勸退了不少預算有限的樂迷。
不過話說回來,正是這些看似“票房危險”的演出,才最考驗一個城市的音樂生態健康度。當大牌樂隊動輒售罄時,那些依然愿意為“冷門”樂隊買單的觀眾,實則是維系音樂多樣性的“隱形守護者”;而那些堅守在一線的巡演主辦方,更是用實際投入為音樂文化的繁榮默默“托底”。
*文中部分圖片由AI生成
撰文:劉蒙蒙 / 編輯:安然一
排版:河清 / 審核:容容
閱讀往期熱文
Livehouse丨84組音樂人780場演出觀察:走出谷底,專輯巡演是基本盤
Livehouse | 票房腰斬、地偶起勢,如何破局票房宣傳?
【音樂財經】 入駐第三方平臺
騰訊新聞丨網易財經|36Kr|新浪財經
今日頭條 |百度百家| 搜狐
知乎 | 虎嗅網 | 文旅中國|界面
《音樂周報》-《音樂財經》專版
微博(4.7萬訂閱) | 抖音(18萬訂閱)|小紅書(2000訂閱)
官網網站:www.livemusichina.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