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歷六月初九,農諺說“最怕六月初九陰”。按老黃歷,今兒是建除十二神里的“平日”。
“平”字講的是平穩,不折騰,適合修籬笆、補屋頂。
可老話里的“怕”,全在一個“陰”字上。擱古代靠天吃飯那會兒,六月初九正趕上稻子抽穗灌漿。
陽光足,稻穗才壓得彎;陰雨天多,谷粒癟得像空殼。老輩人說得直白:“六月初九陰,倉里少黃金。
”黃金是啥?
不就是金燦燦的稻谷嘛。
今年情況有點不一樣——江淮梅雨季提前收尾了。
往年這時候,雨一下就是十幾天,稻瘟病容易冒頭。可今年雨水少了,光照足了,本是好事兒?偏巧老農還盯著天——就怕灌漿期突然來場連陰雨。
清代《農政全書》寫過:“六月九日晴,米價如紙輕。
”晴了,稻子飽,米多價就低;陰了,米少價就漲。這哪是天氣,分明是老百姓的“糧袋子賬”。除了莊稼,老輩兒還有倆忌諱。
一怕吃生冷。
六月天熱,冰棒冰水喝著爽,可脾胃受不住。中醫說,這時候陽氣浮在體表,吃冰容易鬧肚子。
二怕出門。
三伏天日頭毒,出門走兩步汗就往下淌。古代怕洪水疫病,現在怕中暑、怕開車犯困。說來說去,“怕”的不是天氣,是老輩人攢下的生存經。
現在有大棚、有灌溉,可老農還是愛蹲田埂看天。為啥?灌漿那幾天,多曬兩小時太陽,稻穗能沉半兩。
就像村頭張大爺說的:“機器再能,曬谷還得靠日頭。”今年咱們這兒大晴天,稻葉兒綠得發亮。
你們那兒呢?六月初九是晴是陰?對收成影響大不大?
農諺有地域講究,具體還得看當地氣候。關注我,帶您看更多農時里的老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