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農歷六月初九,老輩人常說“六月怕初九”,到底怕啥?
六月在古書里叫“暑月”,熱得像扣了個大蒸籠。
三伏天快到了,20號入伏,要熱整整三十天。最近多地氣溫沖40℃,柏油路都曬軟了。
老黃歷里,六月初九是“天公日”,過去要敬天公。擺上瓜果清茶,朝天空拜一拜,求風調雨順。
這“怕”不是怕老天爺,是怕不小心犯了忌諱。
一怕誤農時,莊稼減產。
夏至過了,小暑近了,玉米抽穗、水稻揚花。追肥、除草、防蟲,一樣都不能落。農諺說“初九懶一懶,秋后減一碗”,一點不假。
去年村東頭老張偷懶兩天,玉米少收半車。草比苗長得快,蟲啃葉子像打洞,能不著急?二怕貪涼傷胃,肚子遭罪。
三伏天熱得慌,冰西瓜、涼汽水,誰不想來一口?老輩人偏說“初九莫貪涼,當心穿腸傷”。
天熱人濕氣重,猛灌冰水像澆熱灶膛。輕則跑廁所,重則胃痛,整個夏天別想好。前年二嬸貪涼喝冰啤酒,拉了三天肚子。
三怕毒日頭曬中暑,傷身體。“六月的日頭,后娘的拳頭”,初九晌午更毒。
地面溫度能燙腳,紫外線曬得皮膚疼。硬撐著干活,頭暈心慌,容易熱射病。
去年李叔沒戴草帽,曬得暈倒在地里。
老話說“避得一時晌午熱,省得百日病纏身”。
四怕雷暴突至,莊稼遭殃。六月天像娃娃臉,初九午后說變就變。
農諺“初九悶雷吼,大雨沖倒牛”,不是嚇唬人。急雨一來,玉米倒伏,水稻泡湯,心疼得慌。
前年初九暴雨,村南頭稻田淹了半畝。出門帶傘,田里疏溝,防備“雷公雨”。老輩人說的“怕”,是對自然的敬畏,是過日子的經驗。
現在有天氣預報,老理兒也不能全丟。您老家六月初九有啥講究?
評論區嘮嘮。想了解更多農時學問,點個關注不迷路。傳統說法結合實際,具體看氣象預報更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